拘役是中国刑罚体系中介于管制与有期徒刑之间的一种刑罚。拘役刑期最短1个月,最长6个月,适用于罪行较轻的犯罪分子。拘役由机关就近执行,受刑人每月可回家1-2天,参加劳动可发报酬。与有期徒刑相比,拘役刑期短、法律后果不同、执行场所不同、待遇不同。根据犯罪行为的情节和案件性质,可根据刑罚种类对犯罪行为人定罪量刑,包括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等。
法律分析
一、在我国拘役算有期徒刑么?
拘役,是剥夺犯罪人短期人身自由,就近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在中国刑罚体系中,拘役是一种介于管制与有期徒刑之间的一种主刑,它具有以下特征:
1、拘役是一种短期自由刑。拘役的刑期最短不少于1个月,最长不超过6个月。所以,拘役是中国对罪犯予以关押、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三种自由刑中最轻的一种。
2、拘役适用于罪行较轻但需要短期关押改造的罪犯。
3、拘役是剥夺自由的刑罚方法由于拘役剥夺犯罪人的自由,所以与管制具有明显区别。由于拘役是刑罚方法,所以它与行政拘留、刑事拘留、司法拘留在法律属性、适用对象、适用机关、适用依据、适用程序、适用期限上都有明显区别。
4、拘役是由机关就近执行的刑罚方法
拘役由机关在就近的拘役所、看守所或者其他监管场所执行;在执行期间,受刑人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两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高不得超过1年。可见,拘役的上限刑期与有期徒刑的下限刑期(6个月)相衔接。这一规定较好地体现了拘役的特点,使刑罚体系更为连贯和严密。拘役的刑期从判决之日起计算。判决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1日折抵刑期1日。
二、拘役与有期徒刑的区别是什么?
拘役与有期徒刑不同的是:
1、期限不同。
拘役的刑期较有期徒刑短,适用于罪行较轻的罪犯;而有期徒刑为6个月以上,15年以下,适用于罪行较重和罪行严重的犯罪分子。
2、法律后果不同。
被判处拘役的罪犯,服刑期满后再犯罪的,不作累犯论处;而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刑满释放或赦免后5年内,再犯应当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则构成累犯,应当从重处罚。
3、执行场所不同。
被判处拘役的罪犯,由机关就近执行;而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在监狱或其他场所执行。
4、待遇不同。
被判处拘役的罪犯每月可以回家1~2天,参加劳动的,可酌量发给报酬,而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服刑期间不能回家。
在我国的刑事案件的处理过程中,如果是犯罪行为人所实施的犯罪行为达到了刑事犯罪的立案标准的,人民可以根据犯罪行为人所实施的犯罪行为的情节轻重以及案件的性质等因素对犯罪行为人定罪量刑并且除以不同的刑罚,例如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等。
结语
拘役是中国刑罚体系中一种介于管制与有期徒刑之间的短期自由刑。拘役适用于罪行较轻但需要短期关押改造的罪犯。与有期徒刑相比,拘役的刑期较短,执行场所由机关就近决定,受刑人有一定的回家时间和劳动报酬。拘役与有期徒刑在期限、法律后果、执行场所和待遇等方面存在差异。在我国刑事案件中,根据犯罪行为的情节和案件性质,可以选择不同的刑罚,包括拘役、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八十五条 机关拘留人的时候,必须出示拘留证。
拘留后,应当立即将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羁押,至迟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除无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通知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形以外,应当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有碍侦查的情形消失以后,应当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戒严法:第三章 实施戒严的措施 第十九条 为保障戒严地区内的人民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供应,戒严实施机关可以对基本生活必需品的生产、运输、供应、价格,采取特别管理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戒严法:第三章 实施戒严的措施 第十五条 戒严期间,戒严实施机关可以决定在戒严地区采取宵禁措施。宵禁期间,在实行宵禁地区的街道或者其他公共场所通行,必须持有本人身份证件和戒严实施机关制发的特别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