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玛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判决书中规定的义务未履行,应该怎么办?

判决书中规定的义务未履行,应该怎么办?

来源:宝玛科技网


胜诉后,可申请强制执行对方未履行的判决。查询债务人财产,若无可执行财产且拒不履行判决,将记录负面信息并高消费、出入境,甚至可能被拘留。拒不执行判决涉嫌犯罪,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民事诉讼执行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有限原则、兼顾被执行人利益原则、强制执行与说服教育相结合原则、协助执行原则。

法律分析

1、胜诉之后,如果对方在履行期未履行判决,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2、在受理强制执行后,会依法查询债务人名下的房产、车辆、证券和存款;

3、另外他名下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而他又拒绝履行的生效判决,则他会有逾期还款等负面信息记录在个人的信用报告中并被高消费及出入境,甚至有可能会被司法拘留

4、有能力而拒不执行的情况下,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5、《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对人民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民事诉讼执行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一)执行的合法性原则

执行的合法性原则,是指执行活动应当按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执行合法性原则包括三层含义:首先,执行活动必须以法定的生效法律文书为依据,没有法律文书,或者法律文书没有生效的,或者生效的文书不属于法律规定的种类的,不能启动执行程序。其次,采取的执行措施不能超出法定的范围。执行人员采取执行措施时,必须符合《民事诉讼法》关于执行措施的规定。最后,执行活动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比如,执行人员在采取执行措施以前,应当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责令其在指定的期间内履行义务,只有在其不履行的情况下才能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二)执行标的的有限原则

执行标的是指人民的执行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包括被执行人的财产和行为两个方面,但不包括被执行人的人身。

(三)兼顾被执行人利益原则

兼顾被执行人利益原则,是指在执行过程中,人民必须照顾被执行人的合法权益。

(四)强制执行与说服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强制执行与说服教育相结合,是指人民在执行中既要采取强制手段,又要对当事人多做思想教育工作以促使其自动履行。

(五)协助执行原则

在执行过程中,人民认为需要有关单位、个人协助执行的,应依法向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

结语

胜诉后,对方未履行判决,可申请强制执行。查询债务人财产,若无可供执行财产且拒不履行判决,将记录逾期还款等负面信息,高消费和出入境,甚至可能被司法拘留。拒不执行判决,涉嫌犯罪,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民事诉讼执行的基本原则包括:执行的合法性原则、执行标的的有限原则、兼顾被执行人利益原则、强制执行与说服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协助执行原则。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三编 执行程序 第二十一章 执行措施 第二百五十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有权扣留、提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收入。但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费用。

人民扣留、提取收入时,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被执行人所在单位、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必须办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三编 执行程序 第二十章 执行的申请和移送 第二百四十七条 执行员接到申请执行书或者移交执行书,应当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并可以立即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三编 执行程序 第二十一章 执行措施 第二百四十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应当报告当前以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财产情况。被执行人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的,人民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