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玛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梅兰芳学艺》片段教学案例 篇5

《梅兰芳学艺》片段教学案例 篇5

来源:宝玛科技网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终于”说话。

  3.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教育学生从小苦练基本功。

  教学重点:感悟语言文字,知道梅兰芳是怎样勤学苦练的,体会梅兰芳的勤学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理解“紧盯”“注视”词。

  教学准备:课件、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梅兰芳的资料。

  教法、学法:读读、看看、讲讲、说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小朋友,你们瞧,这位先生你们还认识吗?(板书:梅兰芳)

  上节课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初步学习了《梅兰芳学艺》一文,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梅兰芳是个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读:京剧大师

  2、小朋友,那你们知道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大师”呀?(本领特别大的,对某一方面特别有研究并取得卓越成就的人)

  绘画本领特别大的人物叫——绘画大师

  魔术变得出神入化的人物叫——魔术大师

  梅兰芳的京剧表演艺术十分高超,就叫——京剧大师

  3、他又是什么样的“京剧大师”呢?(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

  述:“世界闻名”就是不光中国人知道,而且——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读:世界闻名

  4、那梅兰芳是怎么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的呢?让我们一起跟随梅兰芳去学艺。

  (板书:学艺)齐读。

  〔设计意图: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应重视词语的积累。课文中一些重点词语的呈现、理解、朗读就给学生创设了这样的积累机会。〕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梅兰芳8岁学艺,11岁登台,在舞台上表演了五十多年,塑造了无数优美的艺术形象,深受国内外观众的喜爱。可是,你们知道吗,梅兰芳这位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在小时候去拜师学艺时,可遇到不少困难呢!自由轻声读一读第一小节,想想梅兰芳小时候去学艺遇到了什么困难?

  2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3、指名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不是唱戏的料

  4、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不是唱戏的料?(没有神儿)

  5、是呀!梅兰芳的师傅是个唱京戏的行家,他告诉梅兰芳,要当好京剧演员,不光嗓子要好,身体要棒,眼睛还要有神,因为舞台上的演员要靠眼神来表达内心的感情。

  出示梅兰芳小时候的照片,师介绍:梅兰芳小时候,眼睛有些近视,眼皮总是下垂,遇到风就流泪。这种样子根本不适合唱戏,所以师傅说了这样一句话。

  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吗?出示填空:

  ①因为梅兰芳_________,所以师傅说_________。

  ②师傅说梅兰芳不是___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

  4、指名说一说

  5、说的真好,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没有神儿”是文中的重点词,学生较难理解。让学生观察剧照,较直观地理解了“没有神儿”的意思。说话练习的设计是在理解了文中句子的意思后,让学生明白了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描述,同时也为背诵作了充分的准备。〕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当梅兰芳听师傅说自己“不是唱戏的料子”时,他会想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那他是不是就打算放弃学戏了吗?你是从哪看出来的?出示“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

  3、是呀!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他下定决心要克服自身的缺点,好好学唱戏。

  谁来读好这句话?

  (老师听出来了,你把梅兰芳学好京戏的决心读出来了。真棒!还有哪位小朋友也想来读的?我们一起来试试好吗?)

  4、是不是光光有了决心就行了吗?不行,最主要的是如何去做!请大家看课文第二小节,想想他是怎么做的,用“――”划下来,读一读,想一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

  5、我们来看图,小梅兰芳在干什么?怎么看的?(他的眼睛一眨不眨,鸽子飞到哪,他的眼睛就转到哪)哪个词语最能表现梅兰芳在认真看鸽子呢?(紧盯,指导朗读)在这个句子中还有一个词语和它是好朋友,能找到吗?(注视)他为什么要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呢?(为了练眼神)

  6、让我们也来做一回梅兰芳,练练眼神吧!出示鸽子画面

  看,鸽子飞翔在空中,它一会儿飞到上面,一会儿飞到下面。小朋友们的眼睛紧盯住了吗?它一会儿飞得快,一会儿飞得慢,你们可要密切注视呀!千万别眨眼,别让鸽子从你的眼里溜走啊!

  小朋友们,练眼神的感觉怎么样呀?(学生自由回答)

  才练了这么一会儿就叫苦了。梅兰芳是练这么一会儿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常常)

  7、想象一下,梅兰芳会在什么时候练眼神呢?

  是呀!他早上练,中午练,傍晚也练,一有空就练,非常勤奋。

  谁来做做这个勤奋的梅兰芳把这句话读好?指名读

  8、小朋友们,梅兰芳下定决心刻苦练眼神之后,有什么结果呢?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日子一长,他的双眼渐渐灵活起来了。

  9、他的眼睛是不是一下子就灵活起来的呢?(渐渐)他花了多长时间练成灵活的双眼的呢?

  三个月过去了,梅兰芳紧盯······

  五个月过去了,梅兰芳紧盯······

  一年过去了,五年过去了,十年过去了,梅兰芳还是紧盯······通过十年的不断练习,梅兰芳的眼睛——渐渐灵活起来

  10、灵活到什么程度呢?出示: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

  眼睛真的会说话吗?那是什么意思?(可以把心里想说的话用眼睛来表达;可以让别人通过看他的眼睛,知道他的喜怒哀乐;梅兰芳的眼睛很有神儿了)

  现在梅兰芳的眼睛多灵活,她在表演时能自如地把人物的情感用眼神表达出来,这时多么高超的技艺啊!所以,人们都说——梅兰芳地眼睛会说话了。这是人们对梅兰芳高超表演技艺的赞美,更是对他勤学苦练的精神赞美!

  哪个小朋友来做一回苦练的梅兰芳,读好这两句话?指名读

  11.我们一起来做回梅兰芳,读好这一自然段吧!

  〔设计意图:李吉林说:有了形象的感受,才有情感的被激起。也就是说,学生看到了或者说仿佛看到了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形象,才会入境、人情、动心,教师要努力构建学生文本和生活之间的桥梁,唤起学生的情感,激发起学生表达的愿望,引发学生与文本中人物的情感共鸣。〕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梅兰芳最后成功了吗?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2、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勤学苦练)谁来读好这句话?指名读

  3、你从“终于”这个词中体会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4、小结:是的,终于,告诉我们梅兰芳从一个不是唱戏的料子成长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经过了几十年的勤学苦练,多不容易啊!

  5、小朋友,在你的生活中有过或者看到过这样类似的经历吗?用上“终于”这个词说给大家听听。

  出示:经过不断练习,小红终于

  经过,终于

  6、是呀!梅兰芳最终能够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是非常不容易的,谁来读好这一小节?指名读

  〔设计意图:“终于”一词的理解,既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体验来学习,又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从而体会到梅兰芳获得成功的不容易。〕

  四、总结延伸

  1、小朋友们想亲自区戏台上欣赏一下梅兰芳吗?播放《贵妃醉酒》片段

  2、好听吗?现在就让我们怀着对梅兰芳的无比崇敬和赞美之情,再美美的读一读这篇课。(齐读)

  3、梅兰芳的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呢?(不要害怕困难,要肯努力;人一己百;奋起直追;笨鸟先飞)

  对呀,只要肯吃苦、肯努力,即使你不是很聪明也能有大的本事。这就是:勤能补拙领读、指名读、齐读

  4、其实,在我国还有许多像梅兰芳一样勤学苦练的人(出示:邓亚萍图)

  小朋友,你知道她是谁吗?(你真了不起,知道的真多。那你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老师告诉你,她叫邓亚萍,是我国的乒乓女王。她5岁时就开始学打乒乓球,因为个子太矮,手脚粗短,很多人都说她不是打乒乓球的料子。但她凭着刻苦努力,练成了高超的球技,先后获得了14次世界冠军,成为世界乒台皇后。

  5、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小朋友课后可以找来读一读。

  过渡:梅兰芳从小就刻苦学艺,我们小朋友要从小刻苦写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东西。同时通过欣赏视频,学生对梅兰芳的印象更立体,更丰满了,对“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的理解也更深刻了。〕

  五、书写指导:

  1、出示生字,开火车读一读生字

  2、今天我们要学写其中的两个生字(出示:注、视)

  3、分析字形

  4、描红、临写

  六、作业:

  板书设计:

  14、梅兰芳学艺

  不是唱戏的料子——勤学苦练——京剧大师

  教材分析:

  《梅兰芳学艺》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三册第14课。课文讲的是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经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的故事。课文采用对比的手法,生动地说明了梅兰芳的成功是勤学苦练的结果。课文篇幅较短,但意蕴深长,是一篇人文意义很强的教材。

  学情分析:

  现在的学生多梅兰芳比较陌生,可让学生先听一听京剧,出示梅兰芳图像与人名,让学生与梅兰芳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指导学生初读时,要让学生读好儿化音和轻声、文中的长句。在指导学生精读时,可先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反复朗读,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梅兰芳是怎样勤学苦练的。

  设计理念:

  新的课程标准中,不管是识字、阅读还是习作,都把激发学生喜欢学习,有主动学习的愿望摆在第一条。重情趣是让学生喜欢学习,有主动学习愿望的重要前提。在《梅兰芳学艺》一课中我立足文本,创设情境,让学生入境、人情、动心,同时注重把理解课文内容同语言训练结合起来,在交流中深刻体会梅兰芳的“勤学苦练”,激发学生对梅兰芳的敬佩和赞美之情。使这节课的教学既富有情趣又充满了情感。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