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玛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二年级上册《识字5》教学案例 篇2

二年级上册《识字5》教学案例 篇2

来源:宝玛科技网


  一、复习谚语,明确目标。

  1.师:我们上一年级的时候就学习了一些谚语,请读这两句谚语(课件出示谚语)大雁北飞天将暖,燕子南归气转寒。蜻蜓低飞江湖畔,即将有雨在眼前。

  生齐读谚语。

  2.师:你还知道哪些谚语?

  学生1: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学生2……

  3.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5句谚语,学习10个生字宝宝,请轻轻地打开书。

  二、熟读谚语,认识生字。

  1.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谚语,一边读一边圈出生字宝宝,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朋友多读几次,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

  全班学生边读边勾画。

  2.师: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同学很喜欢生字宝宝,请同桌互相读读这5句谚语,读得好的伸出拇指夸夸他,遇到读错的地方请提醒他。

  同桌互相读谚语,老师巡视。

  3.师:得到大拇指的同学请举手,那这5条谚语你都会读了吗?(学生自信地回答:会)老师检查检查。谁来读第一句呢?(课件出示:人心齐,泰山移。)

  学生1:人心齐,泰山移。

  师:第二句谁来读?(课件出示: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

  学生: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

  师:老师刚才在下边听到有两个同学把这个字读错了,(课件出示:给柴带上拼音)请自己再读读。

  学生自由读第2句。

  师:谁再来读读这一句。

  学生读。

  师:第三句谁来读?

  一名学生勇敢地站起来读。

  师:他能读好,全班同学都能读好,请齐读。

  全班齐读。

  师:请你来读第四句。

  生:读第四句。(声音很响亮,读音准确。)

  师:请你教大家读。

  全班齐读第四句。

  师:不光是一个人读得好,全班都读得好,这才是百花齐放、春色满园。

  4.(课件出示字音最难的第二句和第四句)师:请左边的两组同学读第二句,右边的两组同学读第二句,把字音读准了。

  生分组读。

  5.请小朋友们自由地读读这5条谚语,把生字读得更准确。

  生自由读5条谚语。

  6.师:老师也想读读,我读前半句,你们读后半句,好不好?

  师生合作读。

  7.师:请大家用跟老师这样读的形式,跟同学读一读。

  同桌合作读。

  8.师:课前大家都向老师推荐这位同学(师手摸一学生的头)是我们班的朗读能手,请你来读上句,其他同学对下句。

  全班合作读。(师:看来这小小能手,真是名不虚传。)

  9.师:咱们男女生来比一比,看谁的声音响,谁的节奏强,请男生读上句,女生读下句。

  男女生合作读,读完后男女生交换。

  10.师:我们读了这么多遍谚语,你读懂了什么?

  生1:一根筷子容易折断,一把筷子就很难折断了。

  生2:团结起来力量会很大。

  生3……

  11.师出示与谚语相对应的图片,引导齐读谚语。

  三、背诵谚语,强化生字。

  1.师:请大家再把生字读一读。

  生自由读生字。

  2.师:咱们开火车读读生字卡。

  生开火车读生字卡。

  3.师:咱们来开双轨火车,请听要求:这组的小朋友读生字,这组小朋友给生字找朋友,组个词。

  生一组读字音,另一组组词。

  4.(出示生字:移)师:这个字怎么读?你能背出它在哪个句子里边吗?(全班齐背)

  (出示生字:谋、柴、焰)师:这几个生字谁来读?谁来背一背它在哪个句子里?(生背)

  (出示生字:易、折)师:请大家一起读生字,一起背一背谚语。(生齐读、齐背)

  (出示生字:搓、绳、千)师:请大家一起读这几个生字。(生齐读)谁来背一背?(生背)

  (出示生字:独)师:请一起读,一起背带有这个生字的谚语。(齐读、齐背)

  5.师:请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两句谚语,读一读、背一背。

  生自由读背。

  6.师: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句子背给大家听一听?

  生1背

  生2背(师:咱们班真是藏龙卧虎。)

  7.师:让我们一起背一背这5条谚语。

  全班齐背。

  四、分析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课件)师:生字藏在花骨朵里,花骨朵开放的时候,大家要把生字准确地读出来。

  生随着花骨朵的开放读生字,(当喊到“柴”时,有同学将字音读错)师:花骨朵为什么不开放?

  生纠正“柴”的字音。

  2.(课件:花骨朵已全部开放,生字按结构排列。)师:上边这一排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生:它们都是左右结构。

  师:还有一个字没来报道呢,大家叫它的名字(课件出示:绳)

  师:这些生字哪些是既要求会读,又要求会写的生字?

  生答。

  3.(师贴卡片:斤、折)师:这节课我们学习写斤和折,请大家观察语文书中斤和折有什么特点,斤和折的“斤”放在田字格里是一样的吗?

  师生分析。

  4.师范写“斤”,生书空。

  5.生在田字格里书写斤和折。

  五、课堂结束语:

  认识生字不仅在我们的课堂上,还在我们的生活里,请大家课后多收集一些谚语,多收集一些生字,丰富我们的生活。

  评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如何让识字教学生动有实效,这是我们思考的问题。《识字5》教学设计以读谚语、背言语为明线,识字为暗线贯穿教学始终,这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做法,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简简单单教语文,突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1、教学目标设计简洁、集中单一。整堂课的目标就是通过熟读、背诵五条谚语,认识十个生字,自己会写这几个字。这样的目标简洁可行。

  2.教学结构简略。识字课读书是手段,识字是目的。这堂课的结构是初读谚语、熟读谚语、在读中识字、背诵谚语。这样的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识字的特点,使学生实实在在有收获。

  3.教学方式简单。语文课堂重在学生的朗读感悟,不在于老师要多提问,特别是在这样的识字课上,老师的着力点在于组织学生读书,利用文本识字,把课堂真正让给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和发展。

  二、遵行儿童认字心里,突出语文的有效性。

  1.随文识字。学生在朗读韵文中认识生字,韵文与生字之间建立起了固定的联系。这样,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借助拼音识字读文,再读带有拼音的词语,然后去掉拼音读词,这样由易到难,呈阶梯状,学生反复识记,最终准确认读,突破识字难关。

  2.识字情趣化。对于课文中的难点字音“柴”,教师灵活处理,因为学生读错了这个字的字音,于是教师有意让带有这个字的花骨朵不开花,学生立刻发现不开花的原因是字音读错了。这样的情境下,学生牢记了这个字的读音。

  3.识字多元化。识字教学不单是识字,教师还注意把识字与认识事物、发展语言、激发情感结合起来,这是多元价值取向的体现。教学中学生在说与读的过程中,以及老师图片展示的过程中对谚语的含义已理解,教师巧妙地把谚语的含义用到对学生评价的过程中,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还使学生获得了价值的取向。同时教师采用多种方式为孩子创设识字环境,如借助拼音读,开火车读,老师领读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和主动识字的愿望。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