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玛科技网
与傅山有关的书论
相关问答
书论| 傅山: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

——傅山《杂记》汉隶之不可思议处,只是硬拙,初无布置等当之意。凡偏旁左右宽窄疏密,信手行去,一派天机。——傅山《杂记》字原有真好真赖,真好者人定不知好,真赖者人定不知赖。得好名者定赖。亦须数十百年后,有尚论之人而始定之。——傅山《啬庐妙翰》凡事天胜天,不可期人,纯天矣。不习于人而自欺以天,天悬空造

怎样去认识傅山提出的“四宁四毋”书论

“四宁四毋”书论见于傅山《霜红完集•;作字示儿孙》,原文是:“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足以回临池既倒之狂澜矣。”看来,这并非是在泛泛论书,而是有鲜明的针对性。所针对的“临池既倒之狂澜”,是指元代赵孟頫到明代董其昌这段时期书坛出现的复古潮流。这股复古...

傅山的书学渊源是什么?

有关傅山的书学渊源,他自己曾说:“吾岁即临元常,不似。少长,如《黄庭》、《曹娥》、《乐毅论》、《东方赞》、《十三行洛神》下及《破邪论》,无所不临,而无一近似者,最后写鲁公《家庙》,略得其支离,又溯而临《争座》,颇欲似之。又进而临《兰亭》,虽不得其神情,渐欲知此技...

傅山的思想

(《甲申集·甲申守岁》)以甲申为转折点,傅山的后半生,又赶上清王朝统治中国近300年的最初40年,清军野蛮的、和掠夺,汉族人民普遍的反抗,抗清义军的顽强战斗,南明王朝的苟延残喘,以及清廷对汉族知识分子的思想统治、和笼络收买……这又是一段血腥而动荡的历史!大矛盾,大动荡,包含着血与泪的大痛苦,...

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书评

摘要:《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一书,由白谦慎先生撰写,深入剖析了明末清初学者、书法家傅山的生平与书法艺术。该书不仅对促成17世纪书法转变的因素进行了历史分析,更侧重于探讨傅山的创作手法和中国书法的演变。关键词:白谦慎、傅山的世界、书法、书评 一、作者学术背景 白谦慎先生,1978年...

《作字示儿孙》傅山是如何坚守“民族气节”的?

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纲常叛周孔,笔墨不可补。诚悬有至论,笔力不专主。一臂加五指,干卦六爻睹。谁为用九者?心与掔是取。永真遡羲文,不易柳公语。未习鲁公书,先观鲁公诂。平原气在中,毛颖足吞虏。贫道二十岁左右,于先世所传晋唐楷书法,无所不临,而不能略肖。偶得赵子昂香山...

清代书家傅山曾说过:“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 ...

傅山在书法艺术理论上是有贡献的。他所提出的“四宁四毋”理论极其精辟,对整个艺术范畴有着普遍意义和深远影响。 “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足以影响中国书学领域。作书宁追求古拙而不能追求华巧,应追求一种大巧若拙、含而不露的艺术境界。宁可写得丑些甚或粗头乱服...

《傅山的世界》:书法中的生命和历史

《傅山的世界》□钱欢青 观今人书法,常有躁意浮动纸面;观古人之书,总有蕴藉沉潜其中。木心说“从前慢”,这一种生命的优雅底色,却已经随着古典社会形态的远离而一去不返。谁也无法揪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面,谁也无法脱离时代的漩涡躲进孤岛,只是,当我们面对一幅幅古人书法,内心里总会泛起遥想,想...

与四宁四毋为话题的作文

以至催生了“以丑为美”的“丑派”书法,由此提出“四宁四毋”的明末清初书法家傅山也便成了“丑派”书法人的鼻祖。四宁四毋是由明末清初道家学者傅山提出的一种书法理论。傅山不仅在书法实践中特立独行,还留下了许多书法作品,在书法理论上有所建树。四宁四毋的提出对后世书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赵孟頫的书品和人品真的很“贱”吗

傅山认为,这种现象无他,就如同人学正人君子,感到难以接近,而与不良之人交往,不知不觉中神情日亲,失去了自我。他将这种现象归咎于学问不正,导致书法流于软美一路。傅山这些观点对书法审美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后人对于傅山对赵书的评价,却在有意无意中产生了误读和传播。比如,“我非常不喜欢...

猜你还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