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玛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关于家庭教育的一些粗浅看法

关于家庭教育的一些粗浅看法

来源:宝玛科技网
 关于家庭教育的一些粗浅看法--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一转眼,女儿上初中已经一年了,这一年来感触颇深,从来没有想过现在的初中已经到了这样一个白热化的竞争程度,真的明白了什么叫做一分一操场。我们共同走 过的这一年可以说是感慨良多,所以有些东西想写下来和大家分享,只是个人看法,谈不上什么经验,更不是什么说教,并不强迫任何人接受,所以不喜欢的可以不 看,我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一起沟通,但不喜欢针对性太强的辩论,希望大家理解,谢谢!另外,这只是我随时想到随时写的一些东西,系统性不强,大家将就看吧!

第1、 家长在小升初的衔接中和初中孩子的学习中究竟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对于这个问题,我听到很多不同的声音,我相信每种声音都有它的道理,但是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所谓的自主学习绝对不是放手的理由,绝对不是家长偷懒的借 口。为什么基本处于同等水平的学生进入同样的学校,在同样的班级里,相同老师的带领下会出现明显的分化?其实仔细想想,我们不得不说家庭教育在这中间起到 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主导者和实施者,作用必然不可忽视。我认为,家庭教育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对孩子实行持续的有效管理。这里有两 个关键词,一个是持续,就是说家长对于孩子的管理必须是长久的,有规划的,而不是孩子学习状态好了就放松,不好了就突然收紧,这种持续性必须以强大的执行 力做保障,如果家长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你有有什么资格去要求孩子呢?第二个关键词是有效,也就是说你对于孩子的管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不是暴力,不是 ,而是在和孩子进行良好沟通情况下,在帮助孩子分析得失的前提下,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所采取的具体措施。不要对孩子进行压迫式管理,而是让他接受你的 管理理念,能够按照你们制订的规划稳步前进。只有这种管理才是一种目标化的管理,是清晰而富有成效的。

另外,家长在家中扮演的角色绝不仅仅是一个管理者,更应该是一个倾听者,孩子上了初中后,也就进入了青春期,这个时候的孩子是很容易出现逆反心理的,而一 旦处理不好,对于他的成长和学习有百害而无一利。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对自己的孩子有爱心,有耐心,学会倾听他的苦恼,学会倾听他的快乐,学会关注他的成 长,学会和他一起成长。一个拥有良好沟通氛围的家庭对于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倾听也是家长掌握孩子动态的重要手段。

第2、 家庭教育的失败究竟是谁的因素更大?

这个问题其实答案不言而喻,作为家庭教育的主导者的家长,当然要对家庭教育的失败承担主要责任。可是在现实生活中,真的有多少家长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且愿 意为家庭教育的失败承担责任呢?我们看到的大多数的情况是家长在平时对于孩子的学习过问很少,目光只是聚焦在成绩单上,孩子考好了皆大欢喜,孩子考砸了就 会狂风暴雨。不客气地说,我认为这是一种极度不负责任的做法,不仅是逃避自己的责任,而且转嫁自己应该承担的后果。这无异于用自己的错误去惩罚孩子,对于 孩子是极度不公平的。我们都知道一个优秀的教练员对于一个运动员的成长意味着什么,可是有多少人想过你就是一个教练,孩子就是你的运动员,你对他付出多 少,他就会回报多少!曾经看过一个故事,一个人找到大师说:“我付出了努力,却得不到成功,怎么办?”大师交给他500元钱说:“你先去帮我买辆汽车,我 就告诉你答案。”这个人困惑地说:“大师,你是不是搞错了,500怎么能买汽车呢?”大师笑着说:“你现在不就是付出500就想得到汽车么?”也许这个故 事很多人看过后觉得可笑,可我并不这么认为,我一直在想,当我要求孩子成功的时候,是否要反省自己愿意付出什么样的努力去帮助她?我的付出是不是应该得到 那么多?如果不是,我凭什么要求?有的家长在和我沟通时,一直讲孩子是有差别的,这一点我严重同意,可是正因为有差别,才需要更耐心的家长,他们的差别不 在于能不能学会,而是必须找到他们的特点对症下药。一个七十岁的老人都可以通过自学参加高考,我不知道我们这些正处于学习黄金年龄的孩子们有什么理由学不 会?如果说家长总是把孩子的失败归结于先天因素,那我只能说这个教练根本就不称职。是的,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得第一,都能做到最好的那个,但是,在你心中, 他必须是最好的那一个,你也必须竭尽全力去帮助他做最好的自己。

第三,家长在孩子初中生活中还是一个支持者和帮助者,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生活方面,我们要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包括日常的生活、饮食保 证,健康关注和心理关注。从我个人而言,我现在的厨艺不敢说是水平多高,但最起码百八十种菜总是会做的,这在爸爸中可能也是比较少见的吧,呵呵,跑题了, 不过我觉得孩子吃好才能学好,不是吗?二是学习方面,我们一方面要对于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验收,比如每天检查作业,了解情况,与孩子一起进行试卷分析,制订后续计划;另一方面在孩子需要帮助时,我们要更深地介入孩子的学习,比如帮助他查找一些资料,帮助他整理一些复习的精要。可能有人会说,这些事情应该让 孩子自己去做,我不反对,但是当你的孩子每

天写作业到十点半的时候,恐怕你也就不会这么想了。

第四,家长必须教育孩子尊重老师,在这方面必须做出表率,不要在孩子面前随意评价老师,尤其是负面的评价。所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如果孩子对于老师满腹牢 骚,他的听课和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幅下降,成绩也就可想而知了。至于是不是应该给孩子不听课的权利,这个我是不赞成的,课堂上40分钟的倾听要比课后2个小 时的学习效果更好。如果说因为不喜欢老师而选择不听课,吃亏的一定还是自己,毕竟12岁的孩子自学能力还很有限。而且如果一个孩子总是不喜欢老师,我觉得 作为引导者的家长往往脱不了干系。

第五,关于快乐学习和素质教育。

我真的不反对快乐学习,也非常欣赏素质教育,可是对于这两个命题的过分强调已经引起了很多家长的错觉。我们当然想让孩子轻轻松松上北大,快快乐乐考清华, 可是现实就是现实,衡水中学去年的104人上清华北大也给我们每个人泼了一盆冷水,原来还是要这样的学习才会取得这样的成功。我并不欣赏衡中模式,我认为 那是“过犹不及”,我也不会送孩子去衡中上学。但是就快乐学习这个命题,我也不敢完全同意,其实仔细想想,自古就有“头悬梁、锥刺股”的拼命精神,有凿壁 偷光的经典故事,有“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千古名句,这都告诉我们说,学习从来都是个苦差事。可是我们现在有的家长究竟是怎么了?我们的孩 子学习凭什么就必须是快乐的,为什么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就是死敌,就不能相辅相成呢?我个人认为,作为家长,不要过多地去抱怨现在的大环境,因为当你无法 让环境适应你的时候,你就要学会去适应它。你的抱怨只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你对于快乐学习和素质教育的强调可能恰恰成为孩子不学习的借口。我们在现在 的环境下,只能够帮助我们的孩子建立信心,建立对于学习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过硬的学习作风,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使命感,让孩子在自 己取得成绩的时候找到自己的成就感,这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做的。至于说国外如何如何,大多是道听途说,以偏概全而已,而且即使全部都是真的,对于我们又有什 么意义呢?关于素质教育,我宁可相信钱文忠先生的一句话,应试是最基本的素质。其实想想看,考试的内容老师上课讲,学生下课练,考前复习一遍又一遍,然后 出张卷子给学生做,都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这难道不是一种素质的缺失吗?而且现在学习好的孩子很多都是多才多艺,全面发展的,毕竟现在条件都好了,孩子有 机会接触更多的东西,所以也不必太担心孩子成了书呆子。

第六、关于“三心二意”。

个人认为,家庭教育需要三心二意:三心就是对孩子有信心,有爱心和有耐心;二意就是对孩子要有足够的注意,和孩子沟通要有足够的诚意。首先说信心,对于孩 子而言,没有什么比自信更重要的,请注意,是自信,而不是自负。一个有自信的孩子的斗志更容易被激发出来,更容易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要培养孩子的自 信,就必须要求家长首先要对孩子有信心,永远要相信孩子可以做到最好的自己。第二是爱心,可能很多家长都会说,谁不爱自己的孩子呢?这话没错,可是我们要 做的远不只是这样,现在快节奏的生活和过大的压力拉大了亲情的距离,我们没有时间和孩子交流和沟通,孩子忙于学习,我们忙于工作和生计,所以,也许你真的 很爱孩子,但是他却不知道。我在这里说的爱心的真正含义是,爱他就要每天告诉他,让我们的爱包围他,陪伴他的成长。第三就是耐心,现在的人们在浮躁中生活 太久,很多人的耐心都已经丧失殆尽,大家想想有没有这种情况,孩子有题不会,我们一看题目简单常常会说这都不会,笨死你了或者类似的话,其实这个时候就表 现了我们耐心的缺乏。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有任何问题都是正常的,任何题不会或者出错都不可怕,这只能说明对于他而言,这部分暂时是个难点或者有理解不透的 地方,我们应该用充分的耐心去帮助他,给他更多的鼓励。关于“二意”,第一是对孩子有足够的注意,孩子在小升初后很快进入青春期,无论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 会有很大的变化,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关注孩子的这些变化,从细微小事中感知孩子的成长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及时对他进行疏导和指引,让孩子在过渡期不出现 大的问题,安全顺利渡过青春期。第二是和孩子的沟通要有足够的诚意,完成小升初之后,我发现孩子好像一夜之间长大了,不再是那个唯命是从的小女孩,而是有 了个人的主见,有了明确观点的大姑娘,有时候她的观点很让我不能理解,开始我试图用家长的权威去压服她,但是发现效果极差。慢慢地,我改变了方式,和她进 行充分的沟通,对她表现出足够的尊重,我发现问题解决起来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我们虽然是家长,但是孩子毕竟是的个体,不是我们的附属品,我们必须承 认他们的成长,尊重他们的,带着诚意去和他们沟通,更多地去引导他们,而不是命令,相信效果会好的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