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声现象同步练习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8分)
1.发声体都是在 着,发声停止的物体不再 。2.声音在15 ℃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 3.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而且也能在 、 中传播。 4.登上月球的宇航员,既使相距很近也只能靠无给电交谈,这是因为 。 5.鱼能被它们喜欢的声音吸引,这表明 也能传声,“土电话”利用的是 能传声的性质。 6.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秒以上,人就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 7、声音靠 传播。声音在钢铁中比水中传播速度 ,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大约是 米/ 秒。 8、人耳要将回声与原声区分开,必须满足:传入人耳的原声与回声时间相差 秒以上,人距障碍物不得小于 米。 9、人说话、唱歌时的发声,靠的是 的振动,婉转的鸟鸣声,靠的是 的振动,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的是 发出的振动。 10、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靠 交谈, 说明: 。 11、利用回声测定海底的深度,需要先知道 ,需要测出 ,然后利用 公式计算。 12、某同学对着一山崖高喊一声,2 秒后听到回声,该同学距山崖有 米。 13、人们彼此交谈的语声,是靠 传播的。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2分) 1.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真空里传播的慢 B.学生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 C.真空不能传声
D.打锣时,要使锣停止发声,只须用手按住锣面就可以了 2.不能传播声音的是( )
A.真空 B. 木头 C. 空气 D. 水
3.比较声音在海水、铁管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海水、铁管、空气 B. 铁管、海水、空气 C.空气、铁管、海水 D. 空气、海水、铁管
4.百米赛跑时,终点的计时裁判员正确的计时方法是( ) A.听到发令员的声开始计时 B. 看到发令员的发令冒烟开始计时 C.听到发令员的最后一声口令开始计时 D. 看到最先起跑的运动员开始计时 5.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切振动的物体都会发出声音
B.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距离叫做振幅 C.物体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D.正常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每秒20次~2万次
6.有一跟长100米的空气钢管,甲同学在一端敲打钢管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几次响声( )
A.一次响声 B. 两次响声 C. 三镒响声 D. 四次响声 7、下列关于声音现象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 )
A 、有物体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 、有声音产生,就一定有物体在振动;
C 、振动停止以后,声音要慢慢消失; D 、只要我们对着高墙喊话,就一定能听到回声。
8、用两个金属盒或塑料瓶盖,中间串上一根塑料绳,做成一个土电话,这是利用了( ) A 、回声; B 、空气传声; C 、固体传声快; D 、气体传声快。
9、声音在空气、水、枯木、钢中传播,速度最快的是( ) A 、枯木; B 、水; C 、枯木; D 、钢。
10、自来水工人甲在一根很长的已供水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一下水管,工人乙在水管的另一端贴近管壁,可听到( ) A 、一次敲击声; B 、两次敲击声; C 、三次敲击声; D 、无数次敲击声。
11.狗、猫能听到人不能听到的声音,原因是:( ) A.狗猫的耳朵比人更灵
B.狗猫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小 C.狗猫的听觉范围与人的听觉范围不同 D.猫狗的听觉有问题
三、计算题(每题6分,共30分)
1.观察者在看到闪电后5.5秒钟听到雷声,问打雷处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2.拍手后0.5秒听到对面墙壁反射回来的回声,问人与墙壁间距离是多少?
3.把恰好设在海面下的钟敲响,钟声传到海底再反射回海面,共经过2.0秒,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00米/秒,问海水的深度?
4.某一运动会上100 米赛跑时,记时裁判员听到发令响后才按表记时,问裁判员给运动员少记了多少秒钟?
5.一汽车以20米/ 秒的速度向一山崖开进,途中鸣了一声笛,2 秒钟后听到山崖传来回声, 当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崖还有多远?
试卷答案
一、填空题
1.振动,振动 2. 340米/秒 ;3.液体,固体 4.月球上没有空气 ;5.水,固体 ;6.0.1 7.介质;大于;340;8.0.1;17;9.声带;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鸣膜;左右翅摩擦;10.无线电;真空不能传声;11.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时间;v=s/t;12.340;13.空气。
二、选择题
1.A 2.A 3.B 4.B 5.A、B、D 6.D 7.B 8.C 9.D 10.C 11.C
三、计算题
1.1870米 2.85米 3.1500米 4.0.29秒 5.320米
初二物理声现象同步练习题(二)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1分)
1、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
B、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
C、“土电话”是靠固体传声的;
D、真空是不能传声的。
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悦耳动听的歌声是由歌唱家的声带振动发生的;
B、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也能传声;
C、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D、声音中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在水、铁和空气这三种介质中,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列是( A、铁、水、空气; B、水、空气、铁; C、空气、铁、水; D、水、铁、空气。
4、我们能辨别二胡和笛子的声音,这是由于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品不同; D、上述三项都不同。
) 5、人看到蝙蝠在空中飞行,却很难听到蝙蝠发出的声音,其原因是( ) A、蝙蝠不会发声; B、蝙蝠发声响太小; C、发声的频率太高; D、发声的频率太低。
6.放在钟罩内的闹钟,钟锤不断地敲打铃盖,但却听不到铃声。这是因为( ) A.闹钟停了 B.没有发声物体 C.钟罩内没有空气 D.声音让钟罩挡住了
7.下列关于回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被山崖、高墙反射回来的声音才叫回声 B.回声比原声晚0.1秒以上 C.在较小的房屋内说话没有回声 D.只要有障碍物存在就有回声
8.人无法听到飞翔的蝙蝠发出声音的原因是( ) A.蝙蝠没有发出声音 B.蝙蝠发出声音的频率太高 C.蝙蝠发出声音的频率太低 D.蝙蝠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
9.用提琴和胡琴同时演奏一支曲谱,一听声音就能区分出提琴与胡琴声,这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音调响度都不同 10.人们听到的声音的响度( ) A.只是由声源的振幅决定的
B.只是由声源的频率决定的
C.只是由声源到人耳的距离决定的
D.是由声源的振幅、声源到人耳的距离等因素决定的
11.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次,不带花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440次,养人分辨蜜蜂是飞出去采蜜,还是采密归来,根据是:( )
A.音调高低 B.响度的大小 C.音色的不同 D.翅膀振动的多少
二、填空: (每空2分,共62分)
1、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人的说话声吓跑,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声音的传播靠_______,在_______和_______中声音传播速度比在气体中传播快。
3、声音的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决定的。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_______有关,响度还跟距离_______的远近有关。
4、一位男低音歌手还在放声歌唱,为他轻声伴唱的是位女高音。两位歌手中_______歌手的音调高,_______歌手的响度大。
5、停在山崖前的汽车,司机鸣笛后0.4秒内听到两次笛声,汽车到山崖的距离是_______米。 6、在月球上,宇航员面对面也要靠无线电交谈,这是因为月球上没有_______。 7、夏季雷雨天气里,一人看到闪电后4秒钟才听到雷声,则打雷处距离人_______米。 8、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方法。在汽车的排气管上加消声器,这是在_______处减弱噪声;戴上耳塞,减弱传入人耳的噪声,这是在_______处减弱噪声;在住宅区植树,这是在_______减少噪声。
9.物体的_____发出声音,物体_____________时,发声停止。
10.声音不能在_______传播。传播声音必须有_________,在月球上的宇航员只能靠无线电话交谈,这是因为在月球上______________。
11.上课时,学生听老师讲课的主要过程是:老师的声带______,使空气中产生______,再使学生的耳膜_____________。
12.甲在一根长的自来水管一端,敲一下水管,乙在水管的另一端听到三次敲击声。第一次听到的敲击声由_______传播来的,第二次听到的敲击声由_______传播的,第三次听到的敲击声是由____传播的。
13.乐音的三个要素是______、_____和_____。
14.在屋子里讲话比在空旷的地方听起来响亮,是由于回声与原声的时间间隔不到______秒,使原声得以_____的缘故。
三、计算题(第1—3,每题5分,4—5题,每题6分,共27分)
1、如果火车钢轨每根长25米,若在45秒内听到车轮和钢轨接头处撞击声30次,火车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时?(注:第一次听到撞击声时开始计时)
2、远处开来一列火车,通过钢轨传到人耳的声音比空气中传来的声音早2秒,求火车离此人多远?(此时气温15℃,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是5200米/秒)
3.某人面对远处的山崖喊话,经过2.8秒听到回声。设空气中的声速为340米/秒,求山崖与人之间的距离。
4、一辆汽车朝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700米处鸣笛,汽车沿直线向前行驶40米后,司机刚好听到刚才鸣笛的回声。已知气温是15℃,求汽车的行驶速度?
5、列车运行前方有一高大峭壁,司机鸣笛后1.2秒听到来自峭壁的回声,如果列车前进速度为72千米/时,则司机鸣笛时离峭壁多远? 试卷答案:
一、1—12 A A A C D C D B C D A
二、1.水能传声; 2.介质;固体;液体; 3.频率;振幅;发声体;4.女高音;男低音;5.68米; 6.空气; 7.1360; 8.声源;人耳;传播过程中; 9.振动;振动停止; 10.真空;介质;没有空气; 11.振动;声波;振动; 12.水管;水;空气; 13.音调;响度;音色; 14. 0.1;加强
三、1. 58。 2. 727米。 3. 476米 4. t声=t车 S声/V声=S车/V车 (700米+700米-40米)/340米/秒=40米/V车 5. V车=72千米/时=20米/秒
S车=V车×t=20米/秒×1.2秒=24米 t声=t车 S声/V声=S车/V车 (S+S-24米)/340米/秒=24米/20米/秒 S=216米。
《声现象》综合练习题
一、选择题(1~8小题为单项选择题;9~10小题为多项选择题) 1.以下减小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 ) A.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 B.市区里种草植树 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 D.市区内汽车禁鸣喇叭
2.医生用的听诊器是因为( )
A.听诊器能使振动的振幅增大,响度增大 B.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
C.听诊器能减小声音的分散,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D.听诊器能缩短听者到发声体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3.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小孩用力太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的一个大响声,这响声是由于( )
A.球皮被吹大时振动发出响声 B.吹气时球内空气振动发出响声 C.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响声
D.球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响声
4.在音乐会上,我们能分辨出钢琴、小提琴、笛子等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它们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5.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是( )
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弱
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然后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也就不同
D.拨动吉它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 6.下列实验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的一组是( ) A.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B.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
C.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声音的不同 D.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7.关于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钢铁中的声速小于在水中的声速 B.在水中的声速小于在空气中的声速 C.人唱歌时歌声是声带振动产生的
D.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也能传播声音
8.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与此类似,当医生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扣诊”。医生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定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 A.声音的音调 B.声音的响度 C.声音的音色
D.声音是否悦耳动听
9.有关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 B.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 C.射击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戴耳塞,是为了减弱进入耳朵的噪声
D.宇航员在月球上进行谈话时,听不到对方声音,说明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10.生活中,有人用眼睛看,更有人用耳朵“看”,因为声音向我们传递着很多信息。一位有经验的锅炉工发现,向瓶里灌开水,开始时,水的落差大,撞击力大,瓶里空气多,发出声音大的并且低沉的“咚、咚”声,水将满时情况相反,发出声音小的并且尖细的“吱、吱”声,则该工人判断灌水多少的依据是( )
A.音色和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音调
二、填空题
11.声音的三个特性分别是响度、_______和音色。“锣鼓声声震天响”是指声音的______较高。
12.小强在家里看书,突然屋外有声叫他,他一听便知道是同学小明,正所谓“闻其声而知其人”,这是依据声音的_____________不同来判断的。小明说话“声音洪亮”,反映他说话声音的_________大。我们听到声音靠的是___________传播。
13.噪声是当代社会的公害之一,有资料显示,噪声每经过一条100m宽的林带可降低20-25分贝,从减弱噪声的途径看,这是在________中降低噪声的。
14.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北京市区内禁止汽车鸣笛和燃放烟花爆竹,这是在 减弱噪声;在公路和住宅区内设置屏障墙和种草、植树,这是在______减弱噪声;听到巨大的响声,应立即捂住耳朵,张大嘴巴,这是在______减弱噪声。
15.渔民在捕鱼时常用木棒敲打船板发出声响,把鱼群赶到一定的方向去,以利于捕捞,这是利用了水能够______的原理。古代人们在旷野地区常用“伏地听声”的办法来判断有无马群到来,这是应用了______的知识。
16.下列与声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是: (1)“震耳欲聋”说的是声音______大。 (2)“悦耳动听”说的是声音______美。 (3)“尖厉刺耳”说的是声音______高。
17.当你用手触摸正在发声的音响的音箱面板时,你手的感觉是______,这种感觉表明 。
18.一艘快艇在平静的湖面上启动并向岸边驶去,水中鱼可听到马达声,岸边飞的鸟、散步的人也可听到,若距快艇的距离都相等,觉察快艇启动先后的是______。
19.元宵节晚上,小伟在家里阳台上看到一簇绚丽的烟花在空中开始绽放,3s后听到它在空中的爆破声,这声音是通过_____传来的,小伟与烟花绽放的地方相距约_____m。
20.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通过声获得信息,也就是说声能传递信息,请举出2个有关声传递信息的例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问答题
21.城市噪声来源有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和生活环境噪声。控制措施有:将噪声严重的工厂迁出市区;对噪声大的机器安器并使用,未安器设备的机车不得驶入市区;在市内规划安静小区,不安装高音喇叭,车辆尽量少鸣喇叭等;积极搞好城市绿化植树,宜用多孔建筑材料,加强隔音。例如城市高架快速干道系统──上海市内环线上,采用质量轻、强度高、隔音性能好且耐腐蚀的先进建材──聚碳酸酯板作为隔音材料,能尽可能降低高架干道上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污染。此外,在市区有关地段如闹市区等处设立噪声监测及分贝数显示装置,以加强对噪声的控制。同时加强每个公民控制噪声的环保意识,不制造噪声并增强自我健康保护。 (1)噪声是指发声体做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阅读上述材料可知减弱噪声的方法是:在_______________处减弱;在____________过程中减弱;在__________________处减弱。
(3)在教室里上课,室外常有噪声干扰,请你至少提出两种减小噪声干扰的方法。 22.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如图1所示,几只鸟在树上“歌唱”,一个听觉良好的女孩在一间门窗紧闭的甲房间内,靠近单层玻璃她能听到室外鸟的“歌声”;她到另一门窗紧闭的乙房间内,靠近双层玻璃(双层玻璃的夹层内抽成真空),她却几乎听不到室外鸟的“歌声”。
(1)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为什么女孩在乙房间内几乎听不到室外鸟的“歌声”。 (2)女孩在两个房间都能看见室外树上的鸟,而只能在甲房间听到室外鸟的“歌声”。这说明光的传播和声的传播有什么不同?
23.利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直尺、音叉、吉他、梳子、塑料片、鼓、沙粒、细线、纸筒、橡皮槌等器材,可以进行很多物理实验。请选用其中的一些器材,探究一个声现象的物理问题。要求写出:
(1)实验探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所需的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探究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在喇叭的纸盆上放一些小的泡沫塑料颗粒再用该喇叭播音,如图2所示,想一想,你能得到哪些与声音有关的物理结论,试举两例。
实验操作及观察到的现象 1 2 得出结论
25.小闵用一把钢尺来探究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结构的关系,她把尺子固定在桌面上,先把钢尺伸出桌子边沿多一些,使它振动发声;然后再把尺子伸出桌子边沿少一些,再使其发声,比较两次音调的高低。
(1)在她的两次实验中,应该保持 不变,实验的结果是:尺子伸出桌子边沿越多,它发声的音调越 。
(2)她若探究响度与振动幅度的关系,则应该保持 不变,改变尺子振动的 ,实验后得出的结论是:发声体结构不变时, ,声音的响度越大。
四、计算与创新应用题
26.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利用声呐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绘出水下数千米处的地形图。若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如图3所示,经过4s后收到回声波。求此处海底有多深?(已知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m/s)
27.子弹在离人50m处以680m/s的速度离开口,问当人听到声时,子弹已经前进多少m?(假设此时空气的温度是15℃)
单元测试——声现象 一、选择题
1.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 [ ]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大。 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小。 2.为了保护听力,在一般情况下应该控制噪声不超过 [ ] A.30分贝 B.50分贝 C.90分贝 D.110分贝
3.将鼓轻敲一下,然后重敲一下,两次敲出的声音相比是: [ ]
A.音调改变 B.响度改变 C.音色改变 D.三项均不变
4.妈妈买碗时常把两只碗碰一碰,听听发出的声音。她判断碗的好坏时主要的根据是声音的: [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量。 5. 我们能够分辨钢琴和小提琴的声音,这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 [ ] A. 音调不同; B. 音色不同; C. 响度不同; D. 频率不同。
6.买西瓜时,有经验的人用手指在上面敲击几下.听声音判断优劣。这种判断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
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 C.音色不同 D.回声不同
7.长途汽车经过长时间行驶后,驾驶员常常会停下车,拿根铁棒敲打车轮,凭借声音可以判断轮胎内的空气是否充足。这主要是空气充足时发出声音的 ( ) A.响度较大 B.音调较高 C.音调较低 D.响度较小 8.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下列情况中不属于噪声的是:( ) A.上课了,学校附近的歌舞厅播放出十分响亮的优美动听的音乐 B.清晨,公园里播放着优雅的琴声,伴随着老人的晨练,令人心旷神怡
C.看电影时,几名同学在一起旁若无人地高声谈笑,表现十分开心D.公路上机动车辆的鸣叫声,发动机的排气声
9.在公路两旁植树造林,是从下列中的哪一途径减弱噪声:( )
A.在声源处减弱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C.在人耳处减弱 D.以上选项都不对 10.在下列各个例子中,哪一个利用了声波能传递能量的性质:( ) A.医生用听诊器诊病 B.医生用B超检查身体
C.蝙蝠利用超声波来定位和发现昆虫 D.用超声波来清洗精细的机械
二、填空题1.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dou(1)”“ruai(2)”“mi(3)”“fa(4)”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
的序号是__________。
2.音乐厅正确音乐会,男中音在放声高歌,女高音轻声伴唱,又有多种乐器伴奏,这时男中音的________比女高音的大,而女高音的________比男中音的高。音乐会的声音我们听起来有丰富的立体感,这主要是由于人的听觉具有________效应。
3.古诗《小儿垂钓》中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这个钓鱼的小儿面对路人的询问,只是招招手却默不作声。这是因为他知道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还能在___________________中传播。
(2)小儿招手__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产生波动,鱼儿听不见的原因是__________
4.科学家根据星球光谱的红移现象推断宇宙正在膨胀,星球正在离我们越来越远。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声音也有类似的现象,在火车从我们身边疾驶而过的瞬间,尽管火车发出的汽笛声频率是不变的,但我们听起来声音的音调却是 (选填“由高变低”或“由低变高”)
三、计算题
1.在用超声波探测海洋的深度时,将声呐系统装在船边的水面上,垂直水面向海底射一速超声波,经过4s后接收到这个超声的回声信号,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400m/s,则此处海洋的深度为多少?
2.某一运动会上100 米赛跑时,记时裁判员听到发令响后才按表记时,问裁判员给运动员少记了多少秒钟?
3.一汽车以20米/ 秒的速度向一山崖开进,途中鸣了一声笛,2 秒钟后听到山崖传来回声, 当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崖还有多远?
4.如果火车钢轨每根长25米,若在45秒内听到车轮和钢轨接头处撞击声30次,火车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时?(注:第一次听到撞击声时开始计时)
声现象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1—13小题单选,每题2分;14—18小题多选,每题3分;共41分) ( )1.如图1所示,在下面几幅交通标志牌中,能明显表示用于环境保护的是:
20t 20km 湛 江 A B 图1 C D
( )2. 有一种电子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正确的说法是:
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 )3.“……驻足倾听,隐隐传来‘威风锣鼓’的节奏,渐渐地鼓声、锣声变得雄壮、喧腾起来,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对文中“隐隐传来”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空气可以传声 B.锣鼓声响度很小 C.观察者离声源很远 D.锣鼓声传播速度很小
( )4. 1969年7月21日,美国“阿波罗”11 号太空船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驾驶着名叫“鹰”的登月舱平稳地降落在月球上,完成了人类首次到达
图2
地球以外天体的壮举,如图2所示为宇航员到达月球及在舱外工作的照片。下列关于登月舱和宇航员在月球上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A.登月舱在月球上的质量大于它在地球上的质量 B.登月舱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等于它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
C.在舱外,宇航员之间的对话需要借助于电子通讯设备,主要原因是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在舱外,宇航员之间的对话需要借助于电子通讯设备,主要原因是太空中噪声太大 ( )5.将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声音马上消失,这是因为 :
A. 声音传播的速度小了 B. 所有传到人体中去了 C.声音传播的速度变大了 D. 鼓面停止了振动
( )6.男低音独唱时有女高音轻声伴唱,对二人的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 B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小 C 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 D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 ( )7.在2011年7月23日动车组事故救援中,采用了音频生命探测仪(如图3),它的多个探头接触废墟,收集废墟下幸存者的微弱呼救声、呼吸声、心跳声等,探测仪将音频信号放大,救援人员就可以发现幸存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探测仪收集声音信号时利用了同体可“传声 B.幸存者发出的声音与外界噪声的音调、音色不同 C.幸存者能听见探测仪发出的超声波
D.白天噪声较大,探测仪更适合在安静的夜晚使用 ( )8.“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但是人们到它发出的声音,是因为:
A 声音太小 B 声音的频率大于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 C 声音太大 D声音的频率小于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 ( )9.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D.“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
( )10.如图4所示,A为信号源,B为接收器,A、B间有一真空区域.当信号源A分别发射出次声波、无线电波、可见光和紫外线信号时,接收器B不能接收到的信号是:
A.次声波 B.无线电波 C.可见光 D.紫外线
( )11.如图5所示,下面是控制噪声的几种措施,其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图4
图3
听不
A B 图5 C D
( )12.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林设计了几个实验(如图6)。你认为能够实
现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低”是指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调和晌度
( )14.小刚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小芳在另一端击打铁管,小钢先后听到两个响声,由右表可知:
A.先听到的是由空气传来的响声 B.先听到的是由铁管传来的响声 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在铁中要快 D.声音在铁中传播比在空气中要快
物质中的声速v /(m·s) 空气(15℃) 空气(25℃) 铁(棒) 340 346 5200 -1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
图6
( )13.在日常生活中,常用“高声大叫”、“低声细语”来形容人说话的声音,这里的“高”、
( )15.古代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活动,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 B.马蹄声可以沿土地传播 C.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 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 ( )16. 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波具有能量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禁鸣喇叭”是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 D.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 )1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真空不能传声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而获得
B.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相同
( )18.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下面解释错误的是:
A.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 B.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D.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
二、填空题(共5个题,每题3分,共15分)
19.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鸟语、流水潺潺、琴声悠悠。这些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 ____而产生的。物体的 停止,发声也停止。悦耳动听的笛声是靠管子里的空气 产生的。我们能够分辨出鸟语和琴声是根据声音的____ ____不同(填“音调”、“音色”或“响度”)。蚊子和牛叫声的区别是:牛叫声音的音调比蚊子 ,而响度比蚊子 。
20. 在图8所示的实验中,李明发现硬纸片在木梳上划得快时音调高,划得慢时音调低。这表
明: 。
21.2011年 7月14日12时10分,广东省兴宁市罗岗镇福胜煤矿发生透水事故,救援工作迅速展开。下午,事故矿井下发现有生命迹象,原来是被困人员通过敲击钻杆,发出“当当”的求救信号,这是因为 。
22. 人在野外说话,为了使声音传得更远一些,通常将手或者一本书合成喇叭状围在嘴边,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物体在1s的时间振动1次,频率就是1Hz。大多数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 Hz到 Hz。超过 Hz的叫超声波,低于 Hz的叫次声波。大象可以用人类听不到的“声音”交流,说明大象的语言对于人类来说是一种 ,试着举例有次声波发生的两个例子: 。
三、实验题(共1个题,共25分)
24. 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载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如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 _,_ 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 _,_ 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3)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4)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
D E F G H I 铜 铜 铜 铜 尼龙 尼龙 80 100 80 80 100 0.76 1.02 0.76 1.02 1.02 1.02 B C 铜 铜 60 60 0. 1.02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铜 60 0.76 图8
(5)课本中所涉及的探究实验中,有些实验的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类似,这种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共2个小题,25题8分,26题10分,共18分)
25.我们对着高墙喊话,过一会儿能听到回声。若从发出声音到听到回声历时2s,则喊话人距高墙的距离为多少米?
26.在一根长为884m的铁管一端重重敲击一下,在铁管另一端的人能听到两次声音,声音传播的时间间隔为2.4s。声音在铁管里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五、附加题(共6分)
27.将声源与其发出的声音连在一起。
小提琴声 声带 蚊子的“叫声” 放电云团 人说话声 扬声器 雷声 弦 音响放的音乐 空气柱 管乐器奏出的音乐 翅膀 28. 请欣赏下面的一首诗并回答声学问题:
傍晚农村小河旁,姑娘独自洗衣裳。湿衣叠放石板面,棒打衣物响四方。 小弟沿河踏歌来,见景一事费思量。棒打衣服悄无声,棒举空中何其响。 请问在这首诗的哪几句中包含了声学道理,并分别包含了什么声学道理?
声现象单元测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1~5:CDDCD 6~10:ACBBA 11~13:ADB 14:BD 15:ABD 16:AB 17:ACD 18:AB 二、填空题
19:振动 振动 振动 音色 低 大
20:物体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1:固体能够传播声音,且传音效果比空气好.(只说出固体能够传播声音也可) 22:增大响度
23:20 20000 20000 20 次声波 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等 三、实验题 24.(1)ABC (2)ADF (3)100
(4)取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的同种材料做实验。 (5)控制变量法 四、计算题 25.340m 26.176m/s 五、附加题 27.略
28.(1)\"棒打衣物响四方\是说湿衣物与木棒接触面间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因独自一人洗衣物,所
以听起来较响,\"响四方\"是说空气振动产生的声波向四周传播.
(2)\"小弟岸上踏歌来\是说声速远大于小弟人走的速度,所以先听到歌,后出现来人. (3)棒打衣服悄无声,棒举空中何其响?\"因为光速远远大于声速,棒打衣物的声音传到小弟耳朵时,棒已举到空中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第一章《声现象》)
一、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钢铁中的声速小于在水中的声速 B.在水中的声速小于在空气中的声速
C.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也能传播声音
D.人唱歌时歌声是声带振动产生的
2、 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 A.放在玻璃罩中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去一部分,铃声明显减弱
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然后放在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拉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
D.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琴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 3、“如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变为0.1m/s,则我们周围的世界会有什么变化?”关于这一 问题的讨论,一名学生提出了下列四个有关的场景,不正确的是 ( ) A.教室内学生能更清楚地听到教师的讲课声 B.汽车的喇叭不能再起到原来的作用 C.管乐队在会场内的演奏效果将变差
D.我们听到万米高空传来客机声时,却不能看到该飞机 4、唐朝诗人李益有一首诗叫《喜见外弟又言别》,其中描写道:“十年前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从“问姓”中想到起初见的“旧容”,可见声音中有一钟特征让诗人唤起了十年前的记忆,这种特征是 (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
5、如图1所示,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他们,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来。这些声音产生的原因和决定音调的因素分别是 ( ) A.水振动,水的高度
B.水振动,瓶内的高度空气柱 C.瓶和瓶内水的振动,水的高度
D.瓶内空气振动,瓶内的高度空气柱 图1
6、关于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声波是靠介质传播的,它在真空中不传播
B.正常人耳能听到振动频率范围约为20Hz到2×103Hz
C.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在15℃时约为346m/s,比在水中传播要快 D.声波在不同媒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但保持原有的振幅不变
7、在如图2所示的图文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 )
(图2)
8、下列关于声的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声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液体中的声速大
B.声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等介质中传播,声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中考、高考期间要求学校周围噪声大的单位停工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D.声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从环保角度看,噪声一定是由物体无规则振动产生
9、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主要项目之一,下列哪一种措施不能减弱噪声 ( ) A.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 B.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 C.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 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
10、人对声音的感觉有一定频率范围,大约每秒钟振动20次到20000次范围内,在此范围内能听到声音的条件是 ( ) A.只要有发声器——声源就可以 B.必须具有声源和空气
C.必须有声源和传播声音的介质
D.只要有发声物和传播介质,人在任何位置都可以听到声音
二、填空题(29空,每空1分,共29分)
11、如图3所示,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听诊器运用了声音 (填“具有能量”或“传递信息”)道理,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就可以提高声音的 (填“音调”或“响度”)
图3 图4
12、把一条橡皮筋扣在椅背上,用手拉紧,并且拨动它,如图4所示,这时可以听到 所发出的声音,它是由 引起的。因此,在人听觉的范围内,任何物体的振动都可以发出 。
13、人们用 来划分声音的等级,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 。
14、有一物体正在振动,其每分钟振动900次,则这种物体振动是频率是 Hz,此声
音 (选填“能”或“不能”)被人耳听到,因为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在 。
15、向一个暖水瓶里灌水,注意听暖水瓶里空气柱发出的声音,实验证明,随着空气柱由长变短,
空气柱发出的音调越来越 。
16、现代城市在主要街道上装有噪声监测设备,若某一时刻装置显示的示数为50.62,这个数字的
单位是 ,当有几辆重型汽车并排通过时,显示屏上的数据将会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7、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面对面站着也不能交谈,这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这说明声的传播需
要 ,采用 可以使宇航员互相交谈。
18、弦乐器的音调高低跟弦的 、 、 都有关系,拉二胡时,手指
在琴弦上来回移动,是通过 来改变音调高低的。 19、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 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靠 传播;在一根足够长的钢管一端敲击,在另一端可以听到 次响声。
20、声音的特性有三个要素,分别是 、 、 ;其中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 有关, 越高,音调越 。
三、简答题(3小题,共15分)
21、动画片《星球大站》中,神鹰号太空船将来犯的天狼号击中,听到天狼号“轰”的一声被炸
毁,神鹰号宇航员得意地笑了。
你觉得这段描写符合科学道理吗?说出你的理由。(4分)
22、夜间某校学生已入睡,校园附近有一歌舞厅还在营业,娱乐的人们情绪越来越高涨,歌声吵
醒了一些同学,其中晓芸同学起身关上了窗户,小鸣同学索性用被子蒙住头,小飞同学气不过,穿好衣服到歌厅去要求将音量放小,请你分析她们减弱噪声的方法是什么?(6分)
23、用录音机录下一段自己朗读课文的声音,和同学一起听听这段录音。你认为录来的声音和自
己的声音一样吗?别的同学认为一样吗?想想看,这是为什么?(5分)
四、探究实验题(2小题,共10分)
24、如图5所示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
(1)图中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
答: 图5 (3)加大力度敲音叉,根据发生的现象,你又可得出什么结论?
答: 25、探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音调可能跟物体振动的某一因素有关。
设计与实验: 分析总结:
五、创新实践题(2小题,共10分)
26、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
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在本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 ;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 。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外,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后退,直至听不见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所示,则待测材料隔音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 。
材料 距离 响度 衣服 较长 较响 锡箔纸 长 较响 泡沫塑料 短 弱 27、大军和小欣在鱼缸边玩耍,鱼儿被吓跑了。小欣认为是他们的动作吓跑了鱼儿,大军却提出是他们发出的声音惊走了鱼儿。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帮助他们作出判断。
六、计算题(本题6分)
28、人在空旷的山谷中唱歌能听到回声,若从发出声音到听见回声用了0.8s,则反射声音的山峰离唱歌的人有多远?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第一章《声现象》)参
一、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5 C 二、填空题(19空,每空1分,共29分) 11、传递信息、响度
12、橡皮筋 、橡皮筋振动、声音 13、分贝、90dB;
14、15、不能、20HZ~20000HZ 。 15、高
16、分贝、变大; 17、介质、无线电
18、长短、粗细、松紧;改变振动琴弦长度。 19、振动、振动、介质、二。
20、音调、响度、音色,频率,频率,高。 题号 答案 1 D 2 D 3 A 4 C 6 D 7 B 8 B 9 B 10 C 三、简答题(3小题,共15分)
21答:不符合科学道理,因为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而太空中是真空,故无法听到“轰”的声
响。
22、答:晓芸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小鸣是利用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小飞是利用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3、答:我认为录来的声音和自己的声音不一样,听录来的声音是空气传导的,听自己的声音主
要是骨传导的,而别的同学听我的录音和我的声音都是空气传导的,传声途径相同,所以别的同学认为一样。
四、探究实验题(2小题,共10分) 24、(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将音叉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3)乒乓球弹得更远,发声越响,说明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25、用硬纸片快刮梳齿和慢刮梳齿,听声音有什么不同;
物体振动越快,发出的音调越高,振动越慢,发出的音调就越低。
五、创新实践题(2小题,共10分)
26、机械闹钟 ;B;泡沫塑料>锡箔纸>衣服。
27、只做动作不发声观察鱼的情况;只发声不做动作观察鱼的情况,从而比较得出结论。
六、计算题(本题6分)
解:∵t=0.8s÷2=0.4s v=340m/s
∴由v=S/t得
S=vt=340m/s×0.4s=136m
答:反射声音的山峰离唱歌的人有136m。
八年级单元测试卷第 26 页(共4页)
声现象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1—13小题单选,每题2分;14—18小题多选,每题3分;共41分) ( )1.如图1所示,在下面几幅交通标志牌中,能明显表示用于环境保护的是:
20t 20km 湛 江 A B 图1 C D
( )2. 有一种电子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正确的说法是:
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 )3.“……驻足倾听,隐隐传来‘威风锣鼓’的节奏,渐渐地鼓声、锣声变得雄壮、喧腾起来,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对文中“隐隐传来”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空气可以传声 B.锣鼓声响度很小 C.观察者离声源很远 D.锣鼓声传播速度很小
( )4. 1969年7月21日,美国“阿波罗”11 号太空船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驾驶着名叫“鹰”的登月舱平稳地降落在月球上,完成了人类首次到达地球以外天体的壮举,如图2所示为宇航员到达月球及在舱外工作的照片。下列关于登月舱和宇航员在月球上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A.登月舱在月球上的质量大于它在地球上的质量 B.登月舱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等于它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
C.在舱外,宇航员之间的对话需要借助于电子通讯设备,主要原因是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在舱外,宇航员之间的对话需要借助于电子通讯设备,主要原因是太空中噪声太大 ( )5.将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声音马上消失,这是因为 :
A. 声音传播的速度小了 B. 所有传到人体中去了 C.声音传播的速度变大了 D. 鼓面停止了振动
( )6.男低音独唱时有女高音轻声伴唱,对二人的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 B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小 C 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 D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 ( )7.在2011年7月23日动车组事故救援中,采用了
27 页(共4页) 八年级单元测试卷第
图2
图3
音频生命探测仪(如图3),它的多个探头接触废墟,收集废墟下幸存者的微弱呼救声、呼吸声、心跳声等,探测仪将音频信号放大,救援人员就可以发现幸存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探测仪收集声音信号时利用了同体可“传声 B.幸存者发出的声音与外界噪声的音调、音色不同 C.幸存者能听见探测仪发出的超声波
D.白天噪声较大,探测仪更适合在安静的夜晚使用
( )8.“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但是人们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是因为:
A 声音太小 B 声音的频率大于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 C 声音太大 D声音的频率小于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 ( )9.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D.“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
( )10.如图4所示,A为信号源,B为接收器,A、B间有一真空区域.当信号源A分别发射出次声波、无线电波、可见光和紫外线信号时,接收器B不能接收到的信号是:
A.次声波 B.无线电波 C.可见光 D.紫外线 ( )11.如图5所示,下面是控制噪声的几种措施,其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A B 图5 C D
( )12.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林设计了几个实验(如图6)。你认为能
够实现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高”、“低”是指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调和晌度
图6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
图4
( )13.在日常生活中,常用“高声大叫”、“低声细语”来形容人说话的声音,这里的
28 页(共4页) 物质中的声速v /(m·s-1) 八年级单元测试卷第
( )14.小刚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小芳在另一端击打铁管,小钢先后听到两个响声,由右表可知:
A.先听到的是由空气传来的响声 B.先听到的是由铁管传来的响声 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在铁中要快 D.声音在铁中传播比在空气中要快
空气(15℃) 空气(25℃) 铁(棒) 340 346 5200 ( )15.古代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活动,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 B.马蹄声可以沿土地传播 C.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 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 ( )16. 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波具有能量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禁鸣喇叭”是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 D.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 )1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真空不能传声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而获得
B.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相同
( )18.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下面解释错误的是:
A.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 B.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D.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 二、填空题(共5个题,每题3分,共15分)
19.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鸟语、流水潺潺、琴声悠悠。这些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 ____而产生的。物体的 停止,发声也停止。悦耳动听的笛声是靠管子里的空气 产生的。我们能够分辨出鸟语和琴声是根据声音的____ ____不同(填“音调”、“音色”或“响度”)。蚊子和牛叫声的区别是:牛叫声音的音调比蚊子 ,而响度比蚊子 。
20. 在图8所示的实验中,李明发现硬纸片在木梳上划得快时音调高,划得慢时音调低。这表
明: 。 21.2011年 7月14日12时10分,广东省兴宁市罗岗镇福胜煤矿发生透水事故,救援工作迅速展开。下午,事故矿井下
发现有生命迹象,原来是被困人员通过敲击钻杆,发出“当当”的求救信号,这是因为 。
22. 人在野外说话,为了使声音传得更远一些,通常将手或者一本书合成喇叭状围在嘴边,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图8 A 铜 60 0.76 29 页(共4页) 八年级单元测试卷第
23.物体在1s的时间振动1次,频率就是1Hz。大多数人能Hz的叫超声波,低于 Hz的叫次声波。大象可以用人类听不到的“声音”交流,说明大象的语言对于人类来说是一种 ,试着举例有次声波发生的两个例子: 。
三、实验题(共1个题,共25分)
24. 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载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B C D E F G H I 铜 铜 铜 铜 铜 铜 尼龙 尼龙 60 60 80 100 80 80 100 0. 1.02 0.76 1.02 0.76 1.02 1.02 1.02 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 Hz到 Hz。超过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如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 _,_ 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 _,_ 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3)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4)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课本中所涉及的探究实验中,有些实验的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类似,这种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共2个小题,25题8分,26题10分,共18分)
25.我们对着高墙喊话,过一会儿能听到回声。若从发出声音到听到回声历时2s,则喊话人距高墙的距离为多少米?
26.在一根长为884m的铁管一端重重敲击一下,在铁管另一端的人能听到两次声音,声音传播的时间间隔为2.4s。声音在铁管里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五、附加题(共6分)
30 页(共4页) 八年级单元测试卷第
27.将声源与其发出的声音连在一起。
小提琴声 声带 蚊子的“叫声” 放电云团 人说话声 扬声器 雷声 弦 音响放的音乐 空气柱 管乐器奏出的音乐 翅膀 28. 请欣赏下面的一首诗并回答声学问题:
傍晚农村小河旁,姑娘独自洗衣裳。湿衣叠放石板面,棒打衣物响四方。 小弟沿河踏歌来,见景一事费思量。棒打衣服悄无声,棒举空中何其响。 请问在这首诗的哪几句中包含了声学道理,并分别包含了什么声学道理?
声现象单元测试卷答案
四、选择题 1~5:CDDCD 6~10:ACBBA 11~13:ADB 14:BD 15:ABD 16:AB 17:ACD 18:AB 五、填空题
19:振动 振动 振动 音色 低 大
20:物体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1:固体能够传播声音,且传音效果比空气好.(只说出固体能够传播声音也可) 22:增大响度
23:20 20000 20000 20 次声波 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等 六、实验题 24.(1)ABC (2)ADF (3)100
(4)取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的同种材料做实验。 (5)控制变量法 四、计算题 25.340m
31 页(共4页) 八年级单元测试卷第
26.176m/s 五、附加题 27.略
28.(1)\"棒打衣物响四方\是说湿衣物与木棒接触面间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因独自一人洗衣
物,所以听起来较响,\"响四方\"是说空气振动产生的声波向四周传播.
(2)\"小弟岸上踏歌来\是说声速远大于小弟人走的速度,所以先听到歌,后出现来人. (3)棒打衣服悄无声,棒举空中何其响?\"因为光速远远大于声速,棒打衣物的声音传到小弟耳朵时,棒已举到空中了.
32 页(共4页) 八年级单元测试卷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