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雪寻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喜欢学唱歌曲《踏雪寻梅》,能用甜美和谐的声音演唱个群,能体验雪后寻梅的愉悦心情和歌曲给人带来的美感、情韵。
教学重点:
能用甜美跳跃的声音演唱《踏雪寻梅》,表达对梅花的喜爱以雪后寻梅的愉悦心情
教学难点:
歌曲《踏雪寻梅》两声部的和谐统一
教学准备
课件、琴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1、在《踏雪寻梅》的伴奏音乐中进入教室
2、配合柯尔文手势唱音阶
师:欢迎同学们来到今天的音乐课堂,首先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配合着柯尔文手势唱一唱音阶吧。
3、模唱
下面我们来模唱一组旋律
二、学唱歌曲低声部
1、师视唱歌谱
师:同学们唱的真不错,那我们将模唱过的音程组成一段旋律,同学们想不想一起来视唱一下呢?老师先来唱一唱。
2、生自己视唱歌曲
师:同学们自己试试
3、生随师唱歌谱
4、解决难点
5、填词唱歌
师:我们给这段优美的旋律填上歌词来唱一唱吧。
师:这是一首什么歌?
生:铃铛的歌。
三:学唱高声部
(一)学歌词
1、说起铃铛,老师想起来上节课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大家课下自学一首诗《踏雪寻梅》,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的自学成果呢?
生1:朗诵。并介绍作者刘雪庵
生2:霁 \"ji\" 去声,指的是雪后放晴。“灞桥” 有扶手的石板桥
生3:介绍踏雪寻梅的典故
2、配乐诗朗诵
(二)学旋律
师:这首诗读起来美不美?
生:美
师:作曲家黄自先生也觉得这首诗很美,于是把它写成了一首歌,老师来给大家演唱
一下
1、师范唱,生初听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意境和旋律线的特点。
提问:听到这首歌你们的心情如何?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师:作曲家黄自对歌词音韵与旋律的配合要求非常苛刻,当他拿到《踏雪寻梅》这首歌词时,非常喜欢,反复朗诵,在创作旋律时达到词曲结合的目的,让音乐仿佛是从歌词的朗诵中自然流淌出来。
2、学唱歌曲前四句。
3、学唱四个“响叮当”
师:同学们请思考一下歌曲中哪一句表现了骑驴赏花的高兴心情? (四个“响叮当”)
师:歌曲中四个“响叮当”怎样生动地来演唱?
生:要唱得短促跳跃
师:力度要怎么处理?
作渐强,表现驴儿由远走近的清脆的铃声。
师指挥,生练习一遍
4、学唱后三句
师:纷纷扬扬的大雪过后,天气晴朗,蜡梅怒放吐芬芳,赏花人骑驴踏雪,白白的雪地上只留下串串蹄印。忽然闻到一阵腊梅的清香,赏花人寻香望去,喜爱、惊喜、激动、感叹的情绪喷薄而出,歌词中哪一句抒发了这样的感情?
生:好花采得瓶供养,
师:指导学生朗诵,解决“快吸”的演唱方法,突破后半拍起的难点。
5、完整演唱高声部
三、二声部合唱
1、回顾低声部
2、生唱高声部,师唱低声部
3、师高声部,生低声部
4、分声部合唱
四、课堂小结:
《踏雪寻梅》这首歌表现了一种高雅的意境和纯朴的生活情趣。雪映梅开是天景,踏雪寻梅是人趣。自古以来,人们不惧天寒地冻,不畏山高路远,去探问,去寻访。“踏”和
“寻”也表现了主人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音乐是丰富多彩的,音乐的魅力也是无穷的,我们将在以后的课堂里,感受更多更美的音乐。再见。(学生在音乐声中有序的走出教室)
学情分析
本学期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进入规范音乐课教学,放慢课堂教学节奏,提高学生读谱能力,并注意点面结合,引领学生走入充满神秘的音乐殿堂。 随着年龄的增长,见识的扩展,自主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受流行音乐的影响,已经不满足于课堂教学上的曲子,他们对音乐课的兴趣逐渐减弱,他们渴望音乐,却不喜欢书本上的歌曲。因此,培养对音乐课的兴趣和热情一日不可懈怠,让学生转为从心底上真心喜欢音乐,并具有一定的优劣作品辨别能力刻不容缓。尤其是要注意音乐课基本常规和提高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歌唱方法的指导;形成良好的持续发展状态。所以本学期继续加强对学生坐姿、唱姿、合理呼吸的培养,通过对综合课、唱歌课、欣赏课、器乐课以及歌舞唱游课的教学培养学习兴趣,灵活处理、自由组合教材,适当引入流行音乐,正确引导学生优劣作品,提高他们的音乐综合素质,并在教学中进行教育,渗透人文思想,得到高尚的音乐情操熏陶。
效果分析
《踏雪寻梅》是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黄自先生创作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一首学堂乐歌,它短小精炼、意境高雅,本节课要学习的是二声部的《踏雪寻梅》。首先我利用柯尔文手势将低声部的旋律让学生自学,之后将简单的歌词“叮当叮当”填到旋律中。之后让学生自己朗诵《踏雪寻梅》的词,感受歌词的韵律,让歌词和旋律完美融合,歌词仿佛从旋律中
流出来一样。最后和学生合作演唱二声部,效果不是很好,学生们对二声部的掌握还不牢固。
在歌曲学习的过程中,因为有之前音阶和旋律音程的练声曲的练习,学生对歌曲旋律的学习和掌握都稍显轻松一些,通过故事,对歌曲两个乐段不同的情绪和演唱方式也更容易掌握。不过对两种速度的节奏联系上稍有欠缺,主要是我没有控制好学生演唱旋律的速度。之后的填词唱歌环节,学生基本能将歌词和旋律配合好。二声部学习过程中,难点是两个声部如何互相倾听,互相配合,学生们都力求声音的大小,对音色的要求有所降低,两个声部的配合稍显不默契。喊唱现象严重。在最后的歌曲展示环节,学生自己设计演唱形式,热情高涨,局面稍微有些混乱,不过很快学生们就设计出多种演唱表演形式,并进行展示,效果很理想。最后的生生互评也很中肯。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明白了教师在设计教案时不仅要多方面的考虑学生的多面性,多层次性和不稳定性等因素,让学生在音乐课上有所收获,还应灵活的运用教材,驾驭设计的教案,从课堂实际出发,尽力做到心中有教案,根据学生课堂反映改教案,一切以学生的需求而改变。教师还大胆的放,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学生能做的自己做、学生能说的自己说,变“填鸭式”教学为“放鸽式”教学。没有悠长无味的说教,学生知识的获取都是在自身实践的基础上去感知、理解、表现中得到的。教师在启发、暗示、等待中增加学生勇气,引导学生应怎样想、怎样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研讨,得到结果。始终让活动贯穿教学全过程,以便课内学习向课外学习延伸。
教材分析
《踏雪寻梅》是一首由作曲家黄自创作的简短而高雅的艺术歌曲,音乐语言精练,富有诗情画意。整曲洋溢着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神情。四次“响叮当”用断音来表现,生
动的描绘了驴儿脖颈上的铃铛声。歌曲简小精炼共19小节,运用了强弱对比,连音与断音对比,附点与非附点的对比等多种表现手法。在教学中还加入了伴奏来丰富拓展歌曲的艺术魅力,使学生在梅的熏陶感染中深刻的领悟和表现歌曲的意境。
评测练习
1、 唱歌曲低声部的旋律
2、 唱低声部
3、 学唱高声部
4、 二声部合唱
《踏雪寻梅》是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黄自先生创作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一首学堂乐歌,它短小精炼、意境高雅,运用了强弱对比、连音与断音对比、附点与非附点的对比等多种表现手法,充满情趣,朗朗上口,洋溢着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欢快情绪。现在反思如下:
一、值得肯定的教学环节:
1、教学导入简单明了。这首歌曲的教学重点是用富有表现力的声音唱出歌曲意境。而要让学生体会这一情绪比较难,所以我在备课时就简单地以一段优美的音乐直接导入教学,接着让学生欣赏了一组雪景、梅花的图片,言简意赅,简洁明了地就进入了歌曲教学。歌词本身就是一首诗,所以我就以读诗的形式来介绍歌词,通过动画图片向学生简单地介绍了歌词的内容,让学生了解了歌曲的创作年代以及作者的意图,为学习歌曲做好了铺垫。
2、教学重难点有效处理。我们在教学中碰到难点时,不能采用千篇一律的方法去解决,而应该灵活机动,寻求最佳解决方案。歌谱有两个前半拍休止的难点,在这教学环节中,我采用了节奏放大的教学方法,把8分音符作为单位拍,每小节分成4个拍点,用节奏点辅助教学,使学生清楚地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事,事实证明,效果良好。接着在处理歌曲的时候,我找到了“力度与速度”这个切入点,这首歌如果改变力度与速度的话,效果会产生很大的变化,通过教学,学生更深入地领会了歌曲的意境,唱好了这首歌。
二、有待提高之处:
1、教学时间的分配有待提高。因为《踏雪寻梅》这首歌曲耳熟能详、篇幅短小,学习起来非常容易,我在唱歌教学的时间可适当减少,更精练些,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于乐谱或二声部的教学上,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合唱的乐趣,也可以在教学实践环节的时间适当延长,让学生的实践活动再充分一些。
2、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参与有待提高。还是对学生的能力有所担心,缺乏对学生的信任,所以在课堂设计上,主动性没能完全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是教师在一味地灌输,教师讲的比学生多,教师动的也比学生多,没有挖掘学生的潜质,应该努力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实践,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课标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小学阶段要求了解、掌握的五线谱知识已掌握一大半,并能进行简单的二部合唱,视唱听音能力逐步提高。
一、总要求
A、声乐方面:能用缓呼缓吸的呼吸方法,有气息支持的唱歌。合唱的歌曲声音协和、节奏准确、并带一定的感情,部分学生声音嘹亮、悦耳。
B、器乐方面:能辨清中国民族乐器的名称、种类、外形特点、演奏姿势、音色。个别学生在演奏方面较突出。
C、欣赏方面:能说出演奏乐器的乐器名称、构造、音色特点;节奏上、力度上、速度上的变化发展;能讲出曲调的结构、情绪等。
D、表演方面:能精心设计编排一组动作,表演时认真持久,效果较好
E、视唱、节奏练习方面:能按一定的步骤,准备视唱或节奏练习的内容,有些同学稍作准备,便能准确的表达出来,部分学生还借用指挥来进行练习。
二、教学目标
(一)总的目标
1、在唱好二部合唱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2、能背唱4~6首歌曲
3、学习音乐知识及视唱听音练习?
(二)具体目标
读谱知识:保持音记号、上滑音、下滑音记号、切分音节奏、弱起小节、6/8拍子的含义及基本的强弱规律。
技能目标:
a、培养主音感
b、听辩大、小三度、纯四、纯五度和声音程
c、视唱2/4、3/4、4/4、3/8、6/8拍和包括已学过知识在内的四小节旋律
d学习二、三拍子的指挥图式,有感情地背唱歌曲6——8首
b、继续学习简易乐器的演出法,能演奏简单乐曲2——4首
三、教材重点难点
唱好二声部合唱、听记能力的培养
四、具体措施
1、 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在此基础上按课时,并按教导处统一备课格式,认真写好教学详案。
2、 充分作好课前准备。。
3、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当放第要求,防慢教学进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提优补差的途径:(1)、通过课堂教学。(2)、通过课外艺术活动。
5、方法:示范: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鼓励、表扬法:通过鼓励表扬大体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法: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扬长避短,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