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教案
使用教材 中等职业教育服装类专业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 高等教育出版社《服装美术设计基础》 第四版 编著丁杏子 课 题 第六章 服饰图案 第一节 图案的纹样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图案和服饰图案的概念。 (2)掌握图案纹样的各种类型。 (3)学习图案纹样的创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景-自主探究-展示交流-知识构建 (2)方法: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小组讨论交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对服饰图案的学习热情。 (2)体会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认识理解问题的成就感,激发进一步学习兴趣。 (3)通过学生的自主发现,小组讨论培养学生间相互欣赏和引导学生思考感受社会现象。 教学重点 1、了解图案和服饰图案的概念。 2、掌握图案纹样的各种类型. 教学难点 学习图案纹样的创作方法. 服饰图案设计是一门通俗易懂、与设计结合、技术性强、锻炼手头功夫的现教材分析 代艺术学科.有着无穷的吸引力和特殊空间,图案的黑白世界和色彩世界都是无法言喻的奇妙空间。学习服饰图案设计,能够提升个人的欣赏水平和造型能力,能够自己设计并制作各种图案,并且可以把设计的图案运用到设计的服装中. 学情分析 学生思维活跃,但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学生审美修养需求特别强烈,艺术欣赏能力有待提高。针对这种情况,我力求使自己的教学符合学生审美素养的独特性.通过课程设计丰富形象的课外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印象,尽量使学生学有所获。
教学方法 讲授法、归纳法、作品分析法、实训法等 教 学 过 程(1-2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说明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图片展示 图片展示说明 课前提问 展示一块有图案的桌布提出问题,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哪些物体上存在图案?你们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导入新课 用图案装饰的服装更好看 新课讲授 图案的概念:图案是指装饰性图形,它依附在器物上,对器 物起着美化或标志作用。 服饰图案的概念:专用于服装的装饰性图形叫服饰图案。一般是平面的,它是把通过艺术概括和加工的纹样按一定规律组织起来,并能通过一定工艺手段与服装结合的图形。 平面图案的纹样有两大类:一类是具象纹样,一类是抽象纹样。 一、具象纹样 1、概念:是在客观存在的具体物象的基础上,通过艺术处理后创作出来的纹样。 2、分类: (1)植物纹样:是指以自然界的植物形象为素材创作出来的纹样.如花卉纹样、水果纹样、蔬菜纹样、树纹样等。 (2)动物纹样:是以自然界的动物形象为素材创作出来的纹样,如飞禽纹样、走兽纹样、昆虫纹样、鱼纹样。 (3)龙凤纹样是具象纹样中比较特殊的一种纹样,它们不直接来源于客观世界,而是人们以客观世界为依据,综合多种物象,通过组合、夸张创作出来的一种纹样. (4)人物纹样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写实照片表现的明星、球星等人物形象,另一种是通过艺术加工过的人物形象,包括从人物中提取的手、足、嘴、眼等局部形象. (5)卡通纹样是将自然界的动植物形象拟人化,或将人
物形象稚气化以后创作出来的一种纹样。在卡通纹样里,一些原来没有情感、没有思想的动植物变成了有情感、有思想的形象了,一些严肃、刻板的人物变成了有趣的、活泼的人物. 二、图案纹样的创作方法 1、简化法 简化法是抓住物象最美最主要的特征,去掉繁琐的部分,通过归纳、概括、省略,使物象更单纯、完整,以加强整体特征的表现. 2、夸张法 在省略法的基础上,抓住形象的典型特征,突出强调形与神的美感,以达到主题鲜明、感染力强的审美效果. 3、添加法 它是在省略或夸张的基础上,把具有典型特征的形象,合乎情理地与其结合在一起,充实与美化图案形象,达到构图饱满、变化丰富、主题鲜明、装饰性强的审美效果。 三、图案创意体验 图形改造(花头变形)。分小组研究探讨,动手制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采用各种手法表达自己的创意,变形数量不限。 课堂小结 本节课从平面形的角度研究服饰图案,从图案基础开始,慢慢过渡到服饰图案的世界当中,使学生掌握服饰图案的基本理论,并能够打开思维,进行任意的想象、自由的创作和设计。 布置作业 1、收集服装常用具象纹样10个。 教学反思 教 学 过 程(3-4课时) 教师示范 学生动手绘制 学生交流评价 教师评价 举例说明
教学环节 课前提问 1、什么叫图案? 2、什么叫服饰图案? 教学内容 设计说明 温故而知新 3、平面图案可分哪两大类? 4、具象纹样的概念是什么? 5、具象纹样是如何划分类型的?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新课讲授 四、抽象纹样 1、概念:是指不直接模拟客观物象形态,而是以抽象的点、线、面、形等元素按形式美法则组成的纹样。 2、分类: (1)几何纹样:是指用规矩、整齐的点、线、面组成的抽象纹样。 特点:具有简洁、明快、秩序感强的特征。 (2)任意形纹样:是指用信手涂画的点、线、面组成的抽象纹样。 特点:轻松、自然、柔美 (3)文字纹样:文字虽然不具有客观物象的形象特征,但它们是人类创造的有特定意义的符号。 特点:具有装饰性和与其他纹样不可替代的文化特征. 课堂小结 本节课从理论角度来阐述抽象纹样的概念及分类,通过大量图片资料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更便于学生的进一步理解. 布置作业 1、收集服装常用文字纹样10个。 教学反思
图片展示说明 服装设计教案
使用教材 中等职业教育服装类专业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 高等教育出版社《服装美术设计基础》 第四版 编著丁杏子 课 题 第六章 服饰图案 第二节 图案的组织形式 课时安排 教学目标 6课时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单独纹样和连续纹样的概念和特点. (2)掌握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 (3)学习图案纹样的创作骨法. 2、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景-自主探究-展示交流-知识构建 (2)方法: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小组讨论交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对服饰图案的学习热情。 (2)培养自主学习参与的兴趣。 (3)提高美感素质,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单独纹样的概念和特点。 2、连续纹样的概念和特点。 教学难点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习图案纹样的创作骨法。 图案的组织形式起着管理和安排纹样的作用。根据纹样的组织特征,图案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单独式,另一类是连续式。 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和图案造型能力,学生打开眼界开拓思维,对图案世界充满好奇.当然通过大量图片的展示更便于学生的理解。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应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好图案的绘制技巧和方法,使之表现更趋完美。 教学方法 讲授法、归纳法、作品分析法、实训法等 教 学 过 程(1—2课时) 教学环节 课前提问 1、 什么叫具象纹样? 教学内容 设计说明 温故而知新
2、 什么叫抽象纹样? 3、 它们可分哪几类? 导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单独式图案: 1、概念:具有相对性,并能单独用于装饰的纹样. 2、特点:具有相对的性和完整性 3、两种格式: (1)自由纹样:可以自由处理外形的单独纹样,不受边框,也没有固定格式,是图案中最活泼的一种纹样,但它的构图应注意整体的平衡。 A、均衡式 B、对称式 (2)适合纹样:必须与一定形状的外轮廓相吻合,如方形、圆形、菱形、三角形等。可以通过对物象进行适当处理,或在主体形象上添加其他形象作补充,使整个纹样的外形与既定的外轮廓吻合。 从外形上看,适合纹样可归纳为几何形、自然形和人造形三种形式. 从内部布局上看,适合纹样与单独纹样类似,也分为对称和均衡两种形式,但骨式更丰富。有立式、辐射式(离心式、向心式、结合式)、旋转式(同形、太极形)和多层式等。 从组织类型应用上看,适合纹样一般分以下三种形式:填充纹样、角隅纹样、边饰纹样。 课堂小结 如何把图案合理地安排和排列在一起对整个服装外观美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掌握好图案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在服装设计中合理运用图案。 布置作业 1、临摹两个不同形式的自由纹样. 2、临摹两个不同外轮廓的适合纹样。 教学反思 图片展示 图片展示说明
教 学 过 程(3-4课时) 教学环节 课前提问 1、什么叫单独式图案? 2、单独式图案有哪两种格式? 3、什么叫自由纹样? 4、什么叫适合纹样?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新课讲授 二、连续式图案: 1、概念:纹样按一定骨架反复排列。 2、特点:图案的纹样可以不断重复出现,图案的长度或面积可以无地延伸。 3。两种格式:二方连续纹样、四方连续纹样 (一)二方连续纹样 1。概念:由一个或几个基本纹样组成单位纹样,向左右或上下反复排列组成,具有长条状特征。 2。骨法:连续纹样中单位纹样的连续方法叫骨法或骨式。 3。二方连续常用骨法: (1)散点式:用一个或几个散点形象为单位反复排列 (2)折线式:根据直线的转折来安排各种纹样 (3)波纹式:根据波纹曲线安排各种纹样 (4)连锁式:单位纹样互相挽扣,成为一环扣一环的锁链式结构 (5)直立式:有明确的方向性,纹样必须向上或向下垂直,纹样之间可以分离,也可以相连 (6)倾斜式:有明确的方向性,纹样必须向左或向右倾斜,也可以互相交叉 (7)对称式:单位纹样作对称状排列 课堂小结 在进行了单独纹样的设计之后,便可作连续图案的练习了, 图片展示说明 教学内容 设计说明 温故而知新
将单位纹样图形连续向左右、上下等方向连续排列,使之成为长条组织图案,学生可根据基本的骨法排列的格式便可自由创作设计出各种样式的二方连续纹样了。 布置作业 1、收集几条花边,分析它们各自的单位纹样和排列方式。 教学反思 教 学 过 程(5-6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说明 温故而知新 课前提问 1、什么叫二方连续纹样? 2、什么叫骨法? 3、二方连续纹样常用骨法有哪些? 导入新课 作品欣赏:初步了解花布或者说四方连续纹样在生活中的运用 新课讲授 (二)四方连续纹样 1。概念:由一个或几个基本纹样组成单位纹样,同时向上、下、左、右反复排列组成,具有块面状特征。 教师提问:花布与花边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从中加深学生对花布特点的了解) 一个单位纹样向两方连续(重复)出现就形成花边,也叫二方连续。 一个单位纹样向四周连续(重复)出现就形成花布,也叫四方连续. 2.四方连续常用骨法: (1)散点式:以一个或几个基本纹样组成单位纹样,向上、下、左、右作分散排列,单位纹样之间相互不连接 (2)连缀式:单位纹样之间相互连接或穿插 (3)重叠式:两种以上不同形式的纹样重叠排列.底层的纹样叫地纹,上层的花纹叫浮纹,上下层互相辉映,产生丰富多变的效果。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三、作品欣赏(学生优秀作品) 四、实物赏析 让学生拿出自己收集的花布例子或实物,互相交流欣赏,然后老师出示一些图片实例,让学生了解到花布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鼓励同学多找机会练习这样的有趣的造型活动,还可以利用所学的图案知识设计自己的衣服、餐桌布、床单、枕巾、手帕、窗帘等等。 课堂小结 四方连续纹样是指一个单位纹样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反复连续循环排列产生的纹样。这种纹样节奏均匀,韵律统一,整体感强,设计时要注意单位纹样之间连接后不能出现太大的空隙,以免影响大面积连续延伸的装饰效果.四方连续纹样广泛应用在纺织面料、室内装饰材料、包装纸等上面。 布置作业 1、收集几块花布,分析它们各自的单位纹样和排列方式。 教学反思
服装设计教案
使用教材 中等职业教育服装类专业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 高等教育出版社《服装美术设计基础》 第四版 编著丁杏子 课 题 第六章 服饰图案 第三节 图案的色彩 课时安排 教学目标 4课时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服饰图案的色彩与服装诸因素的关系。 (2)掌握服饰图案色彩的处理方法。 (3)学习图案色彩的创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景-自主探究-展示交流-知识构建 (2)方法: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小组讨论交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对图案色彩的学习热情。 (2)锻炼动手能力,材料及工具运用能力 (3)体会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认识理解问题的成就感,激发进一步学习兴趣。 (4)提高美感素质,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图案和服饰图案的概念。 2、掌握图案纹样的各种类型。 教学难点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习图案色彩的创作方法。 服饰图案从属于服装,服饰图案的色彩对服装的整体色彩、对服装的装饰与实用功能都有很大影响。 在学习了服装色彩知识,具备了基本调色、配色能力以后,我们可以运用这些知识和能力来学习服饰图案的色彩. 教学方法 讲授法、归纳法、作品分析法、实训法等 教 学 过 程(1—2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说明 温故而知新 课前提问 1、什么是二方连续纹样? 2、什么是四方连续纹样? 3、它们常用骨法有哪些? 导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服饰图案的色彩与服装诸因素的关系 (一) 服饰图案的色彩与服装色彩的关系 一般有两种情况: 1、两者融在服装色彩中 2、服饰图案的色彩在服装色彩中起“强调”作用 (二)服饰图案的色彩与服装审美功能的关系 1、服饰图案的色彩能丰富服装的色彩 2、服饰图案的色彩变化能使款式相同的服装产生完全不同的外观效果 (三)服饰图案的色彩与服装实用功能的关系 图片展示说明
1、服饰图案的色彩在服装中具有装饰作用 2、服饰图案的色彩在服装中还有标识作用 二、服饰图案色彩的处理方法 服饰图案与服装面料的关系一般可以看作是图案与底板的关系。可参考色彩的组合方法,运用明度对比、色相对比和纯度对比变化来训练对服饰色彩的把握. 1、色相对比练习 2、明度对比练习 3、纯度对比练习 三、花卉图案设计套色,色调及步骤 套色在图案设计中也是被强调的重要因素,同套色的效果是不一样的。一般的图案设计,色彩的运用最好在三到六套色之间,色少了则太单调,色多则会繁琐凌乱,以套色的使用成为图案设计的重要环节。 图案色调的运用得当与否会直接影响到作品视觉效果的好坏.处理不好色调的关系会使画面产生不协调的效果,而色调处理得当的作品,则会得到整体性及观赏性极佳的视觉效应。色调大体可分为暖调、冷调及灰调等三大倾向。但如果调配得当,仍可有许多调子的变化效果,这就需要我们要不断地研究和练习. 四、花卉图案设计技法的运用 图案设计中色彩的运用是至关重要的,技法的实施又决定图案作品的视觉效果的冲击力和感染力的成败。设计过程中,应努力拓展自身的想象力及创造力,用不同的表现技法来丰富图案设计的视觉效果。 1、点线法 2、拼色法 3、干画法 4、线面法 5、曲线法 6、平染法 7、格线法 8、喷染法 9、几何法 10、密点法 图片展示说明 图片展示说明 图片展示说明
课堂小结 服饰图案的色彩是服装色彩重要的组成部分,了解服饰图案的色彩与服装诸因素的关系,有利于我们根据服装的风格、装饰和实用需要决定服饰图案的色彩。 布置作业 1、用三种不同的色彩组合处理同一个服饰图案纹样,比较它们的装饰效果,并说说它们分别适合用来装饰什么服装。 教学反思 教 学 过 程(3-4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说明 实训练习课,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教学过程 服饰图案的配色练习(教师示范指导,学生动手绘制) 课堂小结 要研究服饰图案的色彩首先要了解服饰图案的色彩与服装色彩的关系。服饰图案的色彩与服装色彩的关系会随着服饰图案在服装中的状态不同而不同。 布置作业 1、运用明度对比、色相对比和纯度对比作服饰图案配色练习. 教学反思 服装设计教案
使用教材 中等职业教育服装类专业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 高等教育出版社《服装美术设计基础》 第四版 编著丁杏子 课 题 第六章 服饰图案 第四节 服饰图案的加工工艺 课时安排 教学目标 2课时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服饰图案的加工工艺。 (2)掌握几种常用手工刺绣的针法。 (3)学习常用花饰的制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景-自主探究-展示交流-知识构建
(2)方法: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小组讨论交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对服饰图案加工工艺的学习热情。 (2)体会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认识理解问题的成就感,激发进一步学习兴趣。 (3)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锻炼动手能力,材料及工具运用能力,培养学生进一步思考,拓展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服饰图案的加工工艺。 掌握几种常用手工刺绣的针法. 服饰图案的装饰风格除了受图案纹样,图案组织形式影响外,还会受图案加教材分析 工工艺的影响。因此,在运用图案进行设计之前,还应对服饰图案的主要加工工艺有所了解。 学情分析 前面学习了图案的构成要素:纹样、组织和色彩。这是对图案本身而言,但图案必须与服装结合才能突出服装的外观美.这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服装加工工艺手段,便于在服装设计中合理运用。 教学方法 讲授法、归纳法、作品分析法、实训法等 教 学 过 程(1—2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说明 温故而知新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新课讲授 服饰图案的加工工艺主要有四大类:印花、织花、刺绣、花 饰 图片展示说明 课前提问 1、服饰图案的色彩与服装的色彩的有什么关系? 导入新课 一、印花:用染料或颜料在纺织物上施印图案的工艺形式。 (一)直接印花:在白色或浅色织物上,通过滚筒、丝网或转印纸将染料直接印在织物上制作图案的一种方法,正面图案清晰,背面一般看不到图案。这类图案具有色彩绚丽、纹样生动的特点。 (二)防染印花:先将织物画上或印上防染剂,然后再进行染色,从而得到色底花布的一种方法。防染印花布正反两面举例说明
的图案清晰度基本相同,图案的色彩比较简单,但纹样很有特色。 二、织花:是纱线在织成织物的同时形成图案的一种工艺形式。 (一)提花:运用提花机在织造过程中对织物中已上色的经线或纬线进行特殊处理而形成图案的一种方法。提花丝织物表面光亮细腻,手感丰厚,图案的色彩雅致,纹样以梅兰菊竹龙凤等传统吉祥纹样或文字为主。 (二)色织:通过变化染了色的经纬纱线的交织方式产生图案的一种方法.特征是纹样成条格状。 (三)烂花:一般用涤纶长丝外包有色棉纤维的包芯纱织成织物后,用酸制剂糊印花,经烘干、蒸化,使印有花纹的部分棉纤维水解烂去,再经水洗后呈现出只有涤纶的半透明花形. 三、刺绣:是用针和线在纺织品上表现图案的一种工艺形式。 (一)手绣:即手工刺绣,是民间在服装中实施图案装饰的重要手段之一。手工刺绣的针法灵活多变,不同的针法又有不同的风格特征。 1.缎绣:又称排针,是手绣中最基本的一种针法,行针方法是将绣线横排,并用绣线将图案填满,这样绣出的图案整齐、均匀、圆润。 2.十字绣:是用无数个十字形针迹在平纹织物上绣出图案的一种方法,图案造型规范,风格朴实的特点。 3.花蕊绣:又叫玫瑰绣.行针时,从开始,线迹由短渐渐变长,逐步向外圈扩展,图形像花蕊,又像玫瑰. 4.八字绣:是一种基本的辅助针法,可以和其他针法组合成图案,也可以直接用来表现几何图案。 5.山形绣:在八字绣的线迹上加一短短的横扣针,就成了山形绣,用途与八字绣相同。
6.长短绣:是一长一短互相间隔的针法,它的线迹一边整齐,一边却有长短变化,表现图案较生动。 7.打子绣:常用来绣花朵的花蕊。针法是让绣针穿出布面后,将线在针身上绕两圈,然后抽出针插入布里,排列要均匀,珠节要紧. 8.蛛网绣:用简单的针法组成蛛网形,实用性强,形状也很美,很适合与其他针法混合刺绣花卉。 9.鸟眼绣:形态像鸟眼,也像小花瓣,可以用它直接组成小花朵。 10.珠绣:用线穿着珠粒或亮片后,在织物上用珠粒或亮片组成图案的一种刺绣方法。常用来表现礼服和舞台服的图案。 (二)机绣:是用人或电脑控制缝纫机完成图案的一种刺绣方式。机绣的变化更多地表现在图案纹样和与之搭配的材料变化上。 1.线绣:全部图案用绣花线来表现的刺绣,表现力较强。 2.绳绣:用较粗的绳来表现的刺绣,用电脑绳线机完成。特点是简洁大方。 3.贴布绣:在底布上贴缝其他材料使之构成图案的刺绣叫贴布绣,适合表现以块面为主的图案,在机绣图案中显得比较生动。 4.雕绣:是先将纹样边缘用较粗的线扣缝好,然后再将部分底布剪去以表现图案的一种刺绣方法。 四、花饰:运用布料、丝带花边等材料折叠成半立体花卉并装饰在服装上的一种工艺形式。 做半立体的花饰主要有两种方法: 1、将布料斜裁成长方形再对折成双层,然后将双层的长布条盘绕成花朵状。如果将布料换成丝带或花边,则可直接盘绕成花朵状。
2、将布料先做成一片片大小适合的花瓣,然后将它们用针线串成花朵,最后安上花托。 课堂小结 图案的加工工艺是在服装上实现图案装饰不可缺少的手段.设计者对加工工艺越熟悉,运用图案去装饰服装就越自由。随着材料、技术、设备的不断更新,服饰图案的工艺形式必将更加丰富,更加先进。 布置作业 1。 参观一家绣花厂,了解更多的服饰图案加工工艺。 2。 学习4—6种刺绣针法,并用它们制作一幅服饰图案作品。 3、用折叠的方法做一件花饰作品。 教学反思 服装设计教案
使用教材 中等职业教育服装类专业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 高等教育出版社《服装美术设计基础》 第四版 编著丁杏子 课 题 第六章 服饰图案 第五节 服饰图案的装饰部位 课时安排 教学目标 4课时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服饰图案的装饰部位。 (2)掌握服饰图案的装饰部位。 (3)学习图案色彩的创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景-自主探究-展示交流-知识构建 (2)方法: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小组讨论交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对服饰图案装饰部位的学习热情。 (2)锻炼动手能力,材料及工具运用能力 (3)体会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认识理解问题的成就感,激发进一步学习兴趣。
(4)提高美感素质,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了解并掌握图案在上衣、裤子、半截裙、连衣裙上的装饰部位。 掌握图案在上衣的装饰部位。 用四方连续纹样即花布装饰服装一般多采用满身花的形式,这种形式装饰部教材分析 位变化少.而用二方连续纹样和单独纹样装饰服装,其装饰部位变化较大。因此,本节主要介绍这两类图案在服装中常见的装饰位置。 学情分析 学生除了应掌握一般常用服装中服饰图案的装饰部位,还要勇于突破常规,来获得服饰图案在服装中意想不到的装饰效果。 教学方法 讲授法、归纳法、作品分析法、实训法等 教 学 过 程(1—2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说明 温故而知新 课前提问 1、服饰图案的加工工艺主要有哪四大类? 2、上节课学习了哪10种手工刺绣的针法? 3、机绣有哪四种类型? 导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上衣装饰部位 (一)前衣片的装饰部位 前衣片是上衣图案装饰的重点,其图案纹样的造型对其他部位的纹样造型起着主导作用。 (二)后衣片的装饰部位 如果前衣片没有图案装饰,后衣片的图案可以存在,也可以作为样的造型其他部位的纹样主导. (三)衣领的装饰部位 衣领的面积相对较小,因此,运用于领面装饰的图案一般应采用适合纹样的组织形式。 (四)衣袖的装饰部位 衣袖一般不是图案装饰的主要部位,但是当正身出现图案时,衣袖配合正身部分出现图案,可以使上衣整体出现丰富、和谐的装饰效果。 图片展示说明
二、裤的装饰部位 整体服装设计时,裤子上的图案纹样、组织形式,以及装饰部位都应结合上衣,并以上衣为主导一起考虑,才能达到整体和谐的装饰效果。如果对西裤单独进行设计,则图案的装饰一般设在裤子的脚口、膝盖、侧缝等部位。 三、半截裙的装饰部位 整体设计时,半截裙上的图案纹样、组织形式,以及装饰部位都应结合上衣,并以上衣为主导一起考虑。如果对半截裙单独进行设计,则图案的装饰一般设在裙的臀围或裙边等部位. 四、连衣裙的运用 一般连衣裙多采用满身花的装饰图案,而童装和礼服,则常常运用单独纹样和二方连续纹样去装饰。装饰的部位主要在前胸、裙边或臀围处。 课堂小结 服装的装饰部位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注意处理好图案纹样的朝向、面积与服装的关系,即使改变了常用服装的装饰部位,也可以获得理想的装饰效果。 布置作业 1。 选择一个适当的图案,分别安置在同一款服装的不同部位上,比较一下它们的装饰效果有什么不同。 教学反思 教 学 过 程(3—4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说明 实训练习课,培养学生观察、鉴赏、动手能力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对服饰图案资料的收集,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图案在服装中装饰部位的理解和运用,从而对整体的服装设计,尤其是图案在服装中的运用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过程 学生去阅览室收集服饰图案资料(学生动手绘制)
布置作业 1.收集服装在前衣片、后衣片、衣领、衣袖、裤、半截裙、 连衣裙等装饰部位的图案各2款。 教学反思
服装设计教案
使用教材 中等职业教育服装类专业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 高等教育出版社《服装美术设计基础》 第四版 编著丁杏子 课 题 第六章 服饰图案 第六节 服饰图案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课时安排 教学目标 2课时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服饰图案的特点。 (2)掌握服饰图案的设计原则. (3)学习图案在服装中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景-自主探究-展示交流-知识构建 (2)方法: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小组讨论交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对服饰图案的学习热情。 (2)体会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认识理解问题的成就感,激发进一步学习兴趣。 (3)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进一步思考,拓展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1、 理解服饰图案的特点。 2、 掌握服饰图案的设计原则 教学难点 学习图案在服装中的运用。 服饰图案的特点是从民族性、时代性、从属性展开的,服饰图案的从属地位教材分析 决定了服饰图案的设计原则,即图案要符合穿衣人的个性特征,图案要与服装款式、色彩相协调,图案的加工工艺要与服装的材料相协调。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章前面几节的内容后,要把学到的知识和掌握的技巧具体运用到服装整体设计中,第六节的内容正是为了把服饰图案美运用到服装设计中而
给予理论指导,必须使学生树立宏观认识. 教学方法 讲授法、归纳法、作品分析法、实训法等 教 学 过 程(1-2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说明 温故而知新 课前提问 1、请同学们分别说出服饰图案在上衣、裤子、半截裙、连衣裙中常见的装饰部位?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新课讲授 一、服饰图案的特点 (一)民族性:受各民族宗教信仰、审美心理的影响,服饰图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 (二)时代性 1、受时代文化和审美心理的影响服装图案有很大变化。 2、受生产技术的影响图案的加工工艺有很大区别,反映了时代的变化 (三)从属性:服饰图案作为服装外观美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和服装的款式、色彩、材料等一起散发着美的信息,但它处于从属地位,受款式、色彩、材料及加工工艺的制约。 1、图案的组织形式是由服装款式的风格及装饰部位决定的 2、图案的色彩不能破坏服装整体的色彩美 3、图案的加工工艺必须适应服装的材料 二、服饰图案的设计原则 (一)图案要符合穿衣人的个性特征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性格的人对图案的喜好有所不同: 1、儿童喜欢卡通图案 2、年轻人喜欢反映时代风貌的流行图案 3、中老年人喜欢规范、稳重的图案 4、性喜欢温柔、典雅的花卉图案 5、男性喜欢刚毅、洒脱的几何图案 图片展示说明 举例说明
6、性格内向的人喜欢稳重雅致的图案 7、性格外向的人喜欢活泼可爱的图案 (二)图案要与服装的款式协调 1、图案的风格要与服装的风格相协调 2、图案的组织形式、大小、位置要与服装的装饰部位协调 (三)图案的加工工艺要与服装的材料协调 1、根据款式风格选择相应的有图案的面料 各种有图案的面料有各自不同的风格 2、根据款式的风格和材料的特点选择相应的加工工艺 三、图案在服装中的运用(两种方法) (一)为特定服装设计(或选择)图案 1、当服装款式较简洁,色彩较单调时,可选择适当图案添加到服装中去丰富服装的变化。 2、注意图案的从属性特征,合理安排图案的位置、大小、纹样、结构和色彩,当然也包括图案的工艺形式。 3、注意图案的流行趋势,注意创新。 (二)用花布设计服装 准确把握花布的风格特征,让花布与适当的款式结合,是运用花布设计服装的诀窍。 课堂小结 服饰图案的设计原则与方法既可以帮助有一定图案设计能力的人更好地将图案设计与服装设计结合起来,也可以帮助暂时没有能力设计图案的人运用图案资料丰富自己的设计。 布置作业 1. 为三套不同款式的服装设计或选择图案装饰,使它们产生更美、更丰富的着装效果。 教学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