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玛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关于得陇不望蜀的问题

关于得陇不望蜀的问题

来源:宝玛科技网


关于得陇不望蜀的问题

我就以曹操攻汉中为例来论证为什么当时不南下属于正确的

先上史料太祖征张鲁,转晔为主簿。既至汉中,山峻难登,军食颇乏。太祖曰:

“此妖妄之国耳,何能为有无?吾军少食,不如速还。”便自引归,令晔督后诸军,使以次出。晔策鲁可克,加粮道不继,虽出,军犹不能皆全,驰白太祖:

“不如致攻。”遂进兵刘晔传

太祖征张鲁,转晔为主簿。既至汉中,山峻难登,军食颇乏。太祖曰:

“此妖妄之国耳,何能为有无?吾军少食,不如速还。”便自引归,令晔督后诸军,使以次出。晔策鲁可克,加粮道不继,虽出,军犹不能皆全,驰白太祖:

“不如致攻。”遂进兵张鲁传

从上面的史料,我们可以得到一个什么信息,就是曹操打汉中不容易,消耗很大,补给困难,3月开始动手7月才打完

而宣王和刘晔的建议核心内容是: 刘备刚拿下益州,屁股还没坐稳赶紧打

那么刘备是什么时候拿下益州的呢十九年夏,雒城破,進圍成都數十日,璋出降曹操拿下汉中是什么时候呢

20年7月基本上已经拿下快一年了,说实话一年的时间来整顿,不算屁股没坐稳从上面的史料基本就看出了曹操为什么不打蜀地了1士兵已经到了疲劳的极限这个吗分汉中之安阳、西城为西城郡

1 / 2

魏书军自武都山行千里,升降险阻,军人劳苦;公于是大飨,莫不忘其劳

2补给困难曹操的补给线是从关中到汉中既至汉中,山峻难登,军食颇乏。太祖曰: “此妖妄之国耳,何能为有无?吾军少食,不如速还

从关中补给到汉中都军粮少食,要是补给到蜀地,这就不说了

还有一点刘晔和宣王的核心内容是,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曹操从陈仓出发因为地形的原因强攻阳平关都月余,现在曹军是疲惫之师,而且兵少食这种情况下不具备闪击刘备的条件这种情况下进攻的话,反而刘备以逸待劳如果再下葭萌关,如果强攻不克陷在里面,那个后果,比后来汉中之战还要惨

于此同时而且刘备压根没给曹操时间,他知道曹操拿下汉中以后,马上回去布防而且还有一点曹操考虑到的还有地理因素:

前面董昭等人上的表文里写得很清楚,曹操上了从汉中投降过来的人的当,以为汉中好攻取。结果“军自武都山行千里,升降险阻,军人劳苦;既至汉中,山峻难登,军食颇乏。”而且要不是刘晔的坚持,曹操很可能不克就退兵了。西川的路途比汉中要险峻多了,而且也要广大许多倍,魏军要攻打西川,在时间不允许、对手强劲、兵士疲惫的时候,路途又不好走。贸然进兵,会有什么下场,可想而知

大致就是这些了,我觉得曹操没有进攻蜀地,不能算错误的决策,原因1士兵很疲劳2补给困难史料都给出,3刘备比张鲁强曹操打张鲁因为地形原因都没有速胜要是打刘备,就能瞬间拿下?如果不能刘晔和司马宣王的建议就不能构成正确建议,如果不能构成那么曹操的做法就是不错的

2 /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