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考前指导
高考是综合素养的考查,临近高考,同学们一定要多方面准备,包括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培养,以及考试心态的调整。
一. 基础知识:
历史学科属于选修科目,复习的时间有限,最后阶段我们需要回顾的是主干知识,即《考试说明》中的考点。我们要对照考点,依照一轮或二轮复习时的背书提纲逐一梳理,必要时要翻看一下教材。
但是掌握单一考点只为部分选择题提供知识背景,要想进一步掌握知识,就需要掌握成体系的知识,这就需要我们要去回顾或构建知识网络,可依照考试说明进行。
最后阶段一定要翻看我们曾经做过的试卷,特别是近几年的高考试卷及今年各大市的模拟试题。重点看自己当时做错题所存在的知识漏洞是什么,及时弥补;同时思考命题的视角,结合试题中的设问去看书,去复习考点,能更好地建立试题与知识的紧密联系。
二. 应试技能:
高考最终能获得成功的往往是能灵活运用知识、并且注重解题规范的人。最后阶段,一定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应试能力。
现在江苏历史高考试卷一般文字量在8500—9500之间,史料大都是陌生的,还有一些较难的文言材料,所以阅读概括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最后阶段考生一定要训练三种快速阅读概括的能
力:1.快速而准确找到史料中的时间与事件等关键词;2.快速审题能力,即在看问题时,快速而准确地找到回答词与语的能力。3.快速用短句概括的能力。
高考答题时一定要规范:
(一)选择题解题注意事项:
1.准确判断时间,注意各种时间表达方式。
2.依据题干中的关键词鉴别选项,划出题干中的回答词与语。注意反向词:错误、不正确。
3. 组合型选择题采用确定项做排除法。
4. 完成选择题,及时填涂答案。相信第一印象,不频繁修改答案。
(二)文字题解题注意事项:
1.准确判断材料的时间与事件,注意材料的来源、出处提供的信息。
2.依据问题划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划出题目上的回答词和词。
3.判断题目是用材料回答还是用课本知识回答,或者两者都用。
4.根据分值,确定答案的内容。采用要点式表达,写出回答词和要点序号。
三.心态的调整:
高考既是能力的较量,更是心理的较量。“平和但适度紧张”的考前心态,有助于我们保持较为兴奋的竞技状态,能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我们只要拥有一颗平常心,做到有信心,能细心,就一定能取得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