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作业设计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宝玛科技网
2014年2月 语文教学通讯 Bulletin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Feb.,2014 Vo1.774 No.2 第774卷第2期 ◆教学探索 语文作业设计的问题与对策 程丽阳 (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山西太原摘030012) 要:作业既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作业设计不仅 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更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随着课改的推进,作业设计中囿 于书本、拘于书面、限于室内、形式单一而缺乏弹性等问题逐一显露。因此,通过必做型作业和选做型作业 相结合,多元化作业和多样型作业相结合,开放性作业和封闭性作业相结合等策略,解决语文作业设计中 的问题,将使语文作业设计趋于合理和有效。 关键词:语文作业设计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097(2014)02—0018—03 作者简介:程丽阳(1975一),女,山西阳城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太原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语文课程 与教学论。 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作业是语 文实践的重要环节。作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和补 充,作业不仅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学 生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巩固、消化、理解、 运用所学知识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 程就是再学习的过程。然而,课改以来,新理念的出 现和普及,也使作业设计中与课改不相适应的问题 渐渐浮出水面,量大、单一、重复、程式化、盲目性、 依赖教辅等问题使学生“望作业而却步”,更与新理 念中的“自主”“实践”“探究”和“个陛”等相去甚远。 因此,认清语文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的途 种新颖性,久而久之也使学生对语文作业丧失好奇 和期待,极易使学生对作业产生疲倦而互相抄袭、 应付。语文教材课后的“思考和练习”所设计的内容 紧扣每一篇课文,为进一步理解和巩固课文服务, 从里面选题无可厚非。但这些“思考和练习”主要针 对的还是课文的基础知识,虽然也有思维方面的拓 展训练,却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作业设计时 可将“思考和练习”作为参考和依据,却不能完全依 赖,还需考虑所带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教材中 的作业设计为生长点,进行增、删、改,从而使作业 设计得到延伸和深化。至于教辅书中的作业设计, 更是良莠不齐,需要老师多加辨别。 (二)统一作业多。学生自主选择少 径,改变作业设计的方式,提高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就显得尤为迫切。 一、常见问题 有些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不考虑学生的认 知差异,采用“整齐划一”的设计形式,能够提供多 种选择作业设计的教师还属个别。学生认知存在的 (一)现成作业多。教师自编内容少 有些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忽视学生的认知 水平,简单地从课后“思考和练习”或教学辅导用书 上勾选现成作业题,能够根据学生认知水平进行作 业设计的教师显得数量有限。借用现成的作业设计 差异性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一刀切”“齐步走”的无 差异作业设计只是老师一厢情愿的理想设计,刚性 有余而弹性不足,缺乏应有的层次和梯度,很难谈 得上有效性,自然也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最 终导致的结果只能是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 无法顾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常使学生感到或是 无从下手,或是不屑完成,同时这样的设计缺乏一 1 18教学 “吃不了”。作业设计必须在关注教学目标的客观要 求的同时关注学习主体的主观需求,力求做到“因 材施教”“按需分配”。 (三)巩固作业多,学生拓展应用少 有些教师的作业设计,过多关注语文作业巩固 知识的功能,无视语文作业还有发展能力、掌握方 法、提高素养、整合资源等功能,缺乏开放性和探究 性。这种作业设计仅仅寄希望于巩固性作业来实现 温故知新、举一反三和夯实基础的目的,而忘记了 学生学习的终极目的是将所学内化并应用于生活 实践。量大和重复是这类作业的显著特点。虽然说 反复的训练对陈述性知识以及发展基本技能是有 帮助的,但繁多的、机械重复的巩固性作业只能加 重学生的负担,使本来充满人性之美的语言文字变 得枯燥乏味,非但不能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 性,还会导致学生对语文作业的厌恶、应付乃至放 弃。当教师在抱怨学生的态度越来越不端正,字越 写越潦草,文章越写越空洞的时候,就该反思自己 的作业设计是否存在问题。 (四)书面作业多。学生口头表达少 有些教师的作业设计,忽略语文学科综合性的 特点,以书面作业为主,缺乏多样性,且片面地认为 通过写就能实现语文诸多能力的全面提高。有些老 师甚至将背诵改为默写,将听说训练改成写作。长 此以往,不仅加重了学生负担,而且挫伤了学生完 成作业的积极}生。教师本意可能是为了督促学生完 成作业,形成书面作业也好检查,但这种对学生的 不信任、不放手,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的语文 各方面能力难以平衡发展且相互掣肘,全面的语文 素养难以提高,至于通过作业设计应该养成的自我 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就更无从谈起。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改变 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 学习语文,学会学习。”Ⅲ以上这些囿于书本、拘于书 面、限于室内、形式单一、缺乏弹性的作业设计不仅 不符合《课标》精神,而且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禁锢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了学生的学习视 野,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更对学生语文素养的 培养和提高无益。 二、对策提出 教育改革的推进,理念的更新,作业也被赋予 了更多新的功能。而要实现这些功能,就需使作业 设计走出以往的窠臼,从单一走向丰富,从“” 走向“自主”,从“温故”走向“探究”,从封闭走向开 放,从书本走向生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 极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 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 体对策如下: (一)必做型作业和选做型作业相结合 在传统的作业设计思想中,教师只需考虑所教 内容的巩固和强化,讲求整齐划一的作业设计形 式。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一个老师所带班级所有的 学生都必须完成同样的作业。这种作业设计能够充 分地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但缺乏对学生差异的有 效关注。统一的作业难度和强度对语文水平不一的 学生来说在心理感受上也是不一样的。语文学习能 力强、基础好的学生会感到完成得轻松,但缺乏提 升的空间,难以通过教师设计的作业得到提高和锻 炼。语文学习能力差、基础不好的学生又会感到完 成任务困难,从而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随着课 改的深入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传统的整齐划一 的作业设计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普遍需求,更 无法和新的教学理念步调一致,在实现提高学生语 文素养方面也越发显得力不从心。 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充分把握学 生的实际情况,将分层教学的思想渗透到作业设计 的过程中,发挥传统作业设计的优势,通过必做型 作业和选做型作业相结合的方法,难度分层和数量 分层的形式,让所有的学生都能通过必做题掌握和 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根据自 己能力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心有余力的学生能够 通过选做型作业提高自己的能力,发展自己的思 维,拓展自己的学习空间。 必做和选做的要求,照顾到了所有学生,使每 一个学生都能在掌握基础的前提下,通过自己的努 力来完成语文作业。于是,“量力而行”和“因材施 教”在作业中也就有了充分的体现。当然,在作业完 成后的评价方面,教师也要注意评价的分层,力求 教学r 19 I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树立学习语文的自信,都能在原 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全体学生 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学习基础上继续提高,真正做到 “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实现《课标》中所提出的“全 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理念。 (二)多元化作业和多样型作业相结合 长期以来,作业形式的单一以及语言表述没有 温度,刻板机械,过多注重陈述性知识的巩固和练 习,简单地依赖课后作业和教辅资料等是很多老师 在作业设计中常有的现象。这种作业设计抹杀了学 生的个 和灵}生,久而久之会让学生对作业产生厌 倦,失去通过作业来进行学习的积极性,大多以应 付的姿态来完成,使得作业设计应有的功能难以得 到发挥。只有运用多元化作业和多样型作业相结合 的方法,才能把学生从枯燥无味、厌学厌练的情绪 中解救出来,激发学生写作业的兴趣,让学生在潜 移默化中巩固知识、发展能力,掌握学习方法、整合 学习资源,从而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因此,在进行作业设计时首先要改变过去作业 设计的单一形式,做到多样。作业设计的多样,极易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使作业富有弹性,变得 富有生气。当然,多样也包含很多方面,比如作业数 量上的多样(有定量作业,也有不定量作业等),时间 上的多样(有即时性作业,有短时性作业,有长时性 作业等),类型上的多样(可说、可写、可演、可调查、 可设计、可搜集等)。闭其次,还要丰富作业的内容, 以多元的方式让作业和课外结合,和生活结合,和 自然结合,和其他学科结合。作业设计的多元不仅 能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更能拓展学生思 维,减轻学生心理负担。 国内外诸多关于作业设计的研究也以不同的 分类标准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作业设计的类型可供 参考,比如可以设计个性化作业、实践型作业、合作 型作业、探究型作业、鉴赏型作业、创新型作业等, 在此不逐一赘述。这些作业设计都能够根据目的和 内容灵活地采用不同类型的作业设计形式进行组 合,将会让学生感觉好奇和新鲜,增强学生去完成 和探求的欲望。但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要切 记作业设计的目的不是玩花样,不止是激趣,更重 I20『教学 要的是紧扣设计目的,最终是要通过一次次的作业 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管采用什么形式,设计 什么内容,最后都要能殊途同归,真正让学生有所 收获。 (三)开放性作业和封闭性作业相结合 封闭性作业是以复习知识为目的的检查性作 业,特点是能够紧扣课堂所学,方便学生查漏补缺, 扎实基础,最终追求的是答和唯一。但封 闭性作业对教师是有一定要求的。首先是注意数量 适当,过多会使学生厌烦,过少起不到巩固复习的 作用;其次要注意形式多样,干篇一律的形式会让 学生因疲劳而失去兴趣,多样的形式才能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第三,教师要能通过课堂教学了解学生 的学情,避免无效重复。开放性作业是以培养思维 能力为宗旨的认知性作业,其特点是能够在课堂学 习的基础上向外拓展延伸,方便与时代挂钩,与生 活联结,与其他学科融合,最终要追求答案的丰富 多彩。开放性作业对教师也有一定的要求。首先教 师在作业的表述上要注意严密性和清晰性;其次作 业设计要注意有效性,避免作业涉猎范围漫无边 际,让学生无所适从;第三,教师也要注意发挥一定 的指导作用,学生在理解题意上和回答问题时思维 可能会出现不够集中和走偏的现象,或者学生对怎 样思考缺乏一定的方向感,这时就需要教师对学生 有所引导同时又不学生的思路。 课改以来,开放陛作业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 认可,它和封闭性作业相比,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陛 思维,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差异。但是开放 作业的布置必须以有一定量的封闭性作业为基础, 否则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能力的不扎实只能让语文 素养的提高成为一句空话。这两类作业各有其优劣 和适用性,因此,教师在使用时要能考虑教学、考虑 学生,将两种作业结合起来,灵活使用,合理配比。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任敏.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与实施[D].南京:南 京师范大学,2008. (编辑:成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