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玛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从“人的文学”到“个性的文学”——浅论周作人的文学观

从“人的文学”到“个性的文学”——浅论周作人的文学观

来源:宝玛科技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综述 2015年4月 ・271・ 从“人的文学"到“个性的文学" 一一浅论周作人的文学观 - 张秀娟 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重庆400020 摘要:周作人的文学思想经历了由“人的文学”到“个性的文学”的演变,其文学思想体系也日渐成熟完善。“人的文学” 是要发扬“人性”,提倡人道主义思想,具有明显的“为人生”的功利因素;“个性的文学”注重文学的自我表现,提倡文学的 无形功利性。 关键词:周作人;人的文学;个性的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24(2015)04.0271.01 周作人(1885--1967)曾经参与领导文学研究会活动,首 在《自己的园地》一文中,周作人写到:所谓自己的园地, 倡“人的文学”,确立了“五四文学”启蒙的理论纲领。在革 本来是范围很宽,并不限定于某一种:种果蔬也罢,种药材也 命文学兴起后,他又提倡“个性的文学”,主张性灵说,反对 罢,一一种蔷薇地丁也罢,只要本了他个人的自觉,在他认定 载道的文学观,多次提出文学无用论,这使得他的文学观点成 的不论大小的地面上,应了力量去耕种,便都是尽了他的天职 为现代文学史中一个集聚着巨大矛盾的重大问题。 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周作人强调注重创作主体的个性,将文 1人的文学 学看作是个人心性的抒发,自我情思的表现。文中最后一句话 1918年12月《新青年》五卷六号上刊登了一篇周作人名 值得深思:有些人种花聊以消遣,有些人种花志在卖钱,真种 为《人的文学》的文章,这是中国新文动中心理论中关于 花者以种花为其生活,一一而花亦未尝不美,未尝于人无益。 改革文学内容的重要宣言。同时,周作人也就是以这篇文章为 这里周作人提出了一种“真种花者以种花为其生活”的艺术观, 核心构建起了他的“人的文学”观。 表明个性在文学中的自然流露,这是没有任何功利性,是纯心 《人的文学》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文学之本,文学被作为重 灵的,纯个人的。周作人对何谓“真种花者”这一问题的回答, 新发现“人”的一种手段,其根本目标在于助长人性发展,提 为其文学观做了最好的诠释。 高人的精神生活。人的正当健全的生活,便是灵肉一致的生活。 2.2“的艺术美与无形的功利” “人”从性别上说有男女之别,从年龄来说有长幼之分;男女 “自己的园地”这一文学观念的提出,在当时新文学中受 老幼本都是人,但是女子与儿童总处弱势,甚至长久以来都不 到了极大的关注。周作人认为,一部文学作品本是反映作家内 被当“人”对待。“小孩的委屈与妇女的委屈,一一这实在是 心的情思,是作家个人情绪的表达,而不是为迎合大众,服务 人类文明上的大缺陷,大污点。”因此,“人的文学”的建设当 他人,不是功利的。但是,读者通过阅读文本,也能够达到与 然也少不了他们的参与。周作人深受日本新村主义的影响,对 作者精神的共鸣,情感的交流,使自己感到或愉悦或难过的快 追求自然人性有着特别的思考,是当时始终关注着妇孺问题和 感。因此,在不经意间,文学作品有了一种在创作时不被赋予 妇孺文学的大家之一。“在‘五四’,人的发现与妇女的发现、 的功用。这也就是“无形的功利”。 儿童的发现以及下层人民的发现,几乎是同时的。”妇女文学 周作人把文学看作是人的精神的体操,能使人恢复内心的 与儿童文学正是“人的文学”观最为重要的两翼。 平静。这里,我想到了亚里士多德的净化说,他认为文艺作品 1.1妇女:自由 有一种净化作用,能够使人的情绪保持适度,不仅能培养善良 ’作为文学家的周作人不满不是将女子当荡妇就是将女子当 的道德品质,而且能够产生轻松舒畅的快感。不管是文学创作 圣母的文学,他认为这都是以男子的标准来写的女子,而不是 还是文学批评,“个人的文学”的核心就是强调文学的创作个 真正的女子,于是他呼吁写出真正的女子文学。从自然人性论 性以及“不为而为”的文学态度。因此,这样的思想在周作人 出发,周作人肯定了自然人性不仅能冲破封建旧礼教的禁锢, 笔下也形成了独特的文字表述,在当时整个新文学中显得异常 取得了生存的权利,而且还获得了“美”的品格。 绚烂而且独树一帜。 1.2儿童:游戏率真 五四时期,周作人以其《人的文学》《平民文学》等诸篇 “儿童在生理心理上虽然和大人有点不同,但他仍是完全 文章树立了他新时期“人的文学”观。有论者说,周作人的“人 的个人,有他自己内外两面的生活。”周作人对儿童、儿童文 的文学”的理论是直接引导中国新文学走向现实主义的里程碑, 学的认识,对“人”的一些研究主要标志就是《儿童的文学》 象一盏指引文坛的明灯,对整个新文动史产生了深远的影 一文。他对儿童是人和儿童是儿童的认识,是真正意义上的发 响。之后周作人倾向于“个性的文学”写作观念,强调自我情 现“儿童”。正如郭沫若所说,“人类社会根本改造的步骤之一, 感的抒发和自我价值的追寻,也影响了他的文学批评与散文风 应当是人的改造。人的根本应当从儿童的感情教育、美的教育 格的冲淡闲适。尽管周作人在政治上的叛变是毋庸置疑的,但 着手”。因而,对儿童、儿童文学的关注,其意义并不只是创 是他的文学思想在新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具有独特的意义。 造了儿童文学这一新的学科它紧密地和“人”的问题相关联系 参考文献 的。 [1】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 钱理群说:“周作人于有意无意之间倡导着一种文学新潮 版社,1997(12):33. 流:着重于‘自然人性’的自由表现,追求文学的‘真诚’与 [2】周作人.上下身【A].周作人文类编(卷五【c】.长沙:湖南 审美功能,强调尊重艺术思维的客观法则,进行创造性的艺术 文艺出版社,1998(11):54. 探索。”虽然,这一文流始终未能成为文学的主潮,但它 [3]钱理群.周作人传[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5(09): 的得与失,“都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128. 2个性的文学 『4】周作人.上下身[A】.周作人文类编(卷五)[c].长沙:湖 1923年,周作人的文学思想发生了重要的转折。他开始 南文艺出版社,1998(08):51. 强调创作个性,注重个性的抒发,逐渐形成了以人本位、个性 『5】郭沫若・文艺论集・儿童文学之管见[M】少年儿童出版社, 自由的个性主义观念。这种文学观念至此开始主宰周作人后来 1962(08):22. 的文学思想。 [6】钱理群.周作人研究二十一讲[M].北京:中华书局,2004 2.1“真种花者以种花为其生活” (1】):76. 作者简介:张秀娟(1985),女,重庆,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