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练习:《醉翁亭记》
姓名:( ) 班级:( ) 一.阅读原文第一段,回答下列各题。 1.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靠近) B.山行六七里 (顺着山路) ...C.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思) D.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寄托)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各句。
①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答: 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答: 3.概括滁州地理环境特征的句子是: 答: 4.用自己的话说出醉翁亭在滁州的详细地理位置。
答: 5.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远景? 答: 6.文中表现“醉”是表象,“乐”是实质的是那句话? 答: 7.文中借解释亭名来抒情,道出了千古名句。这个千古名句是: 8.“醉翁之意不在酒”这句话现在通常用来表示: 9.你以为太守“饮少辄醉”的原因是什么? 答:① ② 10.概括本段的大意。 答: 二.阅读原文第二段,完成下列问题。 1.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野芳发而幽香 舜发于畎亩之中 B.日出而林霏开 连月不开 ....C.四时之景不同 至若春和景明 D.朝而往,暮而归 薄暮冥冥 ....2.把下列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①云归而岩穴暝 答: ②野芳发而幽香 答: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 答: 4.选文是怎样描写春季的景色的? 答: 5.选文是怎样描写秋季的景色的? 答: 6.选文中含有一个成语是: ,它现在的意思是: 7.“乐亦无穷也”的原因是什么? 答: 8.“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同《岳阳楼记》中的“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一句在写景上有两点相同,一是: 二是:
- 1 -
9.回忆你读过的古诗《钱塘湖春行》,写出同“野芳发而幽香”所描写的季节相同的一句。 答: 三.阅读原文第三段,回答下列问题。
1.加点字与“往来而不绝者”中的“绝”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斩尽杀绝 B.绝处逢生 C.络绎不绝 D.绝无仅有 ....2.把下列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①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答: ②苍颜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答: 3.参加游宴的有哪些人? 他们的共同心情可以用“ ”字来概括? 4.文中能表明本段内容核心的是哪个句子? 答: 5.第三段中,“宴酣之乐”的场面有哪些特点:答: 6.从全文看,对作者在这段话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山水之乐 B.与民同乐 C.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D.“醉”与“乐”的和谐统一 7.选段共写了四个内容,从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每个内容的短语,依次填写在下边的横线上。 答:① ② ③ ④
8.从作者在这段文字中所表达的思想境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一样具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所表露的“ , ”的旷达胸襟。 四.阅读原文第四段,回答下列问题。
1.从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找出三个与“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中的“去”字意思相同的两个例句。① ② ③
2.“醉能同其乐”中的“其”指的是谁? 答: 3.“醒能述以文者”中的“文”指的是什么? 答: 4.文中哪句话将“醉”和“乐”统一起来,从而点明文章主旨? 答: 5.这段话中写禽鸟之乐和游人之乐的用意是什么? 答: 6.“醉能同其乐”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 五.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临溪而渔 居高临下 B.酿泉为酒 酿成大祸 ....C.苍颜白发 和颜悦色 D.杂然而前陈 推陈出新 ....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 2 -
答: 3.第三段中“苍颜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这句话照应了前边哪句话?
答: 4.从全文看,“太守之乐”表现在两个方面,请你概括指出这两个方面的内容。 答:① ②
5.第一段中对第二段的描写内容起总领作用的句子是: 6.本文语言精练优美,任选一句加以赏析。
答: 六:比较阅读。
(甲)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
1.加点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或异二者之为(心理活动) 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离开) ..C.微斯人(无,没有) D.吾谁与归(回去) ..2.把下列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答: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答:
3.请你根据《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这两篇文章的内容,将下面两个句子补充完整,要能分别体现文章的中心。 答:①范仲淹 ②欧阳修
4.《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两篇文章从不同角度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岳阳楼记》着眼于“ ”字,并以此作为进退的原则;而《醉翁亭记》一文则寄情山水,将“ ”与“ ”统一起来,抒发自己 的情怀。
5.除了“与民同乐”,这两篇文章还抒发了他们哪种共有的胸襟?答: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