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七种工伤情形概括:工作时间和场所内事故伤害、工作前后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事故伤害、履职期间暴力伤害、职业病、工作外出期间伤害或下落不明、上下班途中非本人主要责任交通事故伤害、其他法律规定的工伤情形。
法律分析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法定情形有七种: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拓展延伸
在工地生活区摔伤引发的纠纷如何解决?
在工地生活区摔伤引发的纠纷如何解决?首先,需要明确摔伤是否应被认定为工伤。如果摔伤发生在工作时间、工作地点且与工作有直接关系,那么可以被认定为工伤。若被认定为工伤,受伤者可以向雇主提出工伤赔偿申请,包括医疗费、伤残补偿、工资损失等。双方可协商解决,如无法达成一致,可向劳动仲裁机构或提起诉讼。若摔伤不符合工伤认定条件,受伤者可寻求其他法律途径,如民事诉讼或保险索赔。解决纠纷的关键是明确权益,咨询专业律师可提供法律指导和帮助。
结语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的七种工伤情形,对于在工地生活区摔伤引发的纠纷,需明确是否属于工伤认定范围。如符合条件,受伤者可向雇主提出工伤赔偿申请,包括医疗费、伤残补偿、工资损失等。协商解决不成时,可诉诸劳动仲裁机构或。若不符合工伤认定条件,可寻求其他法律途径,如民事诉讼或保险索赔。明确权益是解决纠纷的关键,咨询专业律师可提供法律指导和帮助。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一章 总 则 第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将参加工伤保险的有关情况在本单位内公示。
用人单位和职工应当遵守有关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执行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预防工伤事故发生,避免和减少职业病危害。
职工发生工伤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措施使工伤职工得到及时救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四章 工 伤 保 险 第三十五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根据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确定的费率缴纳工伤保险费。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一章 总 则 第六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等部门制定工伤保险的、标准,应当征求工会组织、用人单位代表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