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纠纷中,判决书生效后,如果债务人没钱赔偿或不履行的,可以申请强制执行,如果被执行人确实无履行能力的,也可以由暂时中止执行,待有履行能力后或随时恢复执行。如果被执行人因生活困难无力偿还借款,无收入来源,又丧失劳动能力的,会终止执行。只要不是终止执行的情形,申请人之后发现对方有可执行财产的,可以随时通知执行。
一、无力偿还债务被起诉会有什么影响
欠债被起诉,涉及到的是民事纠纷,审理查明后会依法做出判决,债务人应当依照判决履行还款义务。
被起诉之后会向债务人发出支付令,债务人应当自收到支付令之日起十五日内清偿债务,或者向人民提出书面异议。如果在规定的期间不提出异议又不履行支付令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申请执行。
债务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债权人可以申请强制执行债务人的可执行财产,人民除对被执行人予以处罚外,还可以根据情节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将被执行人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义务的信息向其所在单位、征信机构以及其他相关机构通报。
债务人如果有藏匿、转移财产等拒不执行行为,可以采取司法拘留措施。如果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可能涉嫌拒不履行判决、裁定罪,要承担刑事责任。如果债务人确无可执行财产,会裁定中止执行,待中止执行情形消失后,债权人可以申请恢复执行。
二、强制执行没钱没财产会拘留吗
如确实无履行能力,而不是恶意不履行的,不会涉及拘留处罚。
债务应当清偿。暂时无力偿还的,经债权人同意或者人民裁决,可以由债务人分期偿还。有能力偿还拒不偿还的,由人民判决强制偿还。债务人必须偿还债务是肯定的。
实践中,债务人无力偿还又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暂时无力偿还。另一种是永久无力偿还。如果是永久无力清偿的话,则只能就债务人的个人现有财产来清偿。
如果有证据证明被执行人转移财产的,执行可以对其处以法拘留、罚款,并强制追回被转移的财产用以执行。
可以通过将对方的财产进行强制抵押。
如果被执行人确实没有可执行的财产,可以下达中止执行的裁定,执行申请人无论什么时候发现被执行人有了可执行的财产即可以申请恢复执行,永远不会过期。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应当裁定中止执行:(一)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的;(二)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的;(三)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的;(四)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五)人民认为应当中止执行的其他情形。中止的情形消失后,恢复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