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问题提出:
关于情绪的研究是近年来许多研究的热点项目,但是在不同的情绪背景下的态度的研究却比较缺少。
在现实生活中,态度都是在于事物的慢慢接触中形成的,同时也会随着一些影响而改变。而这个形成和改变的过程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而情绪是每个人在每时每刻都会体验到的一种心理状态。那么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所形成的态度是否具有稳定性呢?
所以,本实验试图对在不同情绪状态下所形成的态度的稳定性进行研究。
二 研究方法:
2.1 研究目的:研究不同情绪状态下所形成的态度的稳定性。
2.2 研究意义:为现实生活中个体态度的改变的条件作出一定的探索。 2.3 研究假设 :1在不同情绪状态下形成的态度均具有相对稳定性,不会轻
易改变。
2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被试的所形成的态度的改变会纯在
一定的差异。积极的状态下形成的态度可能更有助于态度的改变。
2.4 被试:被试均采用本地高一年级的学生均自愿参加实验。共90名,其中
男生40名,女生40名。平均年龄为16岁。
2.5 研究材料:
1 从网上找两个视频,一个为搞笑视频片段(如:小品),一个为悲痛视频片段,这个可以选取一些悲痛的电影,如《唐山大地震》中的一个片段。
注:对这两个片段分别进行剪切,合成争取使其播放的时间一样长 2 从现实生活中截取8个组合图形,其中带有“○”的组合图形4个,带有“△”的组合图形4个。其他干扰项目则随机选取不含以上两种形状的组合图形。
3 分别选取积极和消极意义的词语12个。注:均为双字词语。
2.6 实验仪器:
均在相同规格的电脑上进行。 2.7 实验程序:
1 先将被试进行分组:将被试分成3组,积极情绪诱发组,消极情绪诱发组还有无情绪诱发组。每组30人,男女生均半。 2 先将被试的情绪进行诱发:
①被试进入实验室后,给被试看视频。积极情绪诱发组看积极情绪的电影,消极情绪诱发组看消极的视频,无情绪诱发组的不看视频直接进入下一个实验阶段。
②本阶段将组合图形和积极词语和消极词语配对出现,出现的顺序为随机。实验过程中将含有“○”的组合图形与积极的词语相配对,含有“△”的组合图形与消极的词语相配对。具体过程是:在被试进行完上一个程序后进入此实验过程,将组合好的图片和词语以幻灯片的形式随机出现,见有“○”出现就按“+”,见有“△”出现就按“-”。共24张幻灯片随机的
1
出现。
③结束上部实验后,再将上面出现过的组合图形再次随机出现,同时让被试选出对此图形的态度:1很不喜欢 2有点不喜欢 3有点喜欢 4很不喜欢。
④与步骤②相同只是将“○”与消极词语匹配,“△”与积极词语匹配。 ⑤同步骤③。
文献综述
一 态度
态度是指个人对周围的人,事,物等对象持有的建立在过去经验之上的心理准备状态或人格倾向。态度往往比较持久而且一致。
人们对待事物持有不同的态度,而态度的形成就是第一步。关于态度的形成有人认为是通过学习获得的,有些研究者认为态度的获得和遗传也有关系。 态度的形成可谓是众说纷纭,但总体来说个体所形成的态度主要还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而形成的,而遗传因素只是作为一种影响因素体现在个体形成态度态度所需要的气质,智力等因素上面,它并不能直接影响到态度。
经过以往心理学上的研究,态度也是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的。想要对已形成的态度进行改变这个过程是很困难的。态度一旦形成,想要改变它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但是,态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受到一定的外界影响后,无论什么养的态度都可能会发生改变。科尔曼曾提出态度的改变需要三个阶段:服从,认同。内化。这就表示,态度是可以改变的,只是时间的问题。 总之,态度在一定情况下会产生变化,这一点是肯定的。 二 情绪
情绪和情感是伴随认识过程而产生的一种心理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它能够反映出客观事物与人需要之间的关系。在实验研究中,研究者为了探测到被试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以及对其他心理过程的影响,常常需要对被试的情绪进行诱发,从而使被试产生符合实验需求的特定情绪,这个过程就是情绪诱发
从情绪诱发的材料来看一般是采用文字,图片,声音等。从材料的感觉通道角度,可将诱发材料分为视觉诱发材料,听觉诱发材料,嗅觉诱发材料多媒体诱发材料等。在视觉诱发材料中较常用的就是图片和文字作为诱发情绪的文字,实验者常常选用一些带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词(如:高尚,卑鄙),名词(如:阳光,垃圾),或时语句。而图片的选择范围则更为广泛,如,不同的表情面孔,令人感到危险或喜爱的动物,让人不安的或欣喜的场景等都可以引起被试的相应的情绪体验。有研究表明,在情绪图片中,人的面部表情图片更能诱发被试的情绪,且在不同的文化文化群体中都有良好的使用性。对于听觉和嗅觉的诱发材料由于本实验不需要就不做详细解释。
有研究表明不同的情绪诱发材料和诱发反方式会根据诱发的具体情绪内容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就高兴来说电影故事的诱发方式会根据诱发程度可达100%,使用药物也可达到100%,其次是成功或失败;而就压抑情绪来看,想象的诱发程度可达100%,其次是电影故事。总体来说,视频多媒体材料无论在积极情绪上还是在消极情绪上,都是具有较好的效果的。 三 情绪与态度关系的以往研究
2
在情绪与态度的研究中,研究者大多数将情绪视为被试主体的情绪状态,也就是通过一些实验处理手段来调动起被试的不同情绪体验,然后测查其在带有这种情绪体验的过程中其他变量的具体情况。关于情绪的诱发实验有很多,总体来说,被试均会表现为个体处于一个好的情绪下,相比在不好情绪下,对于同一态度客体所表现出得态度更为积极。
通过以往研究表明:人们会更关注与自身情绪性相符合的事件,其结果就是当要求一个处于积极心境的个体阐述其对态度客体的信念时,被试可能回忆的大多是积极地陈诉而不是消极的陈诉,并且被试对这些陈诉进行更为积极的评价。
总体来说,不同的观点都是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情绪与态度的关系,但是究竟哪种观点是符合现实的,仍需要大量的实验来研究证明。
心理学1001班 郭欣桐 109008012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