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玛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来源:宝玛科技网
2024年春学期七年级期中质量调研

历史试卷

2024.04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一书详细介绍了隋朝犹如昙花绽放般短暂却又灿烂的历史,在书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隋炀帝的C.大运河的修建

B.严格按照门第选官D.长期局面结束

2.《中国大运河申遗文本》对中国大运河的价值是这样表述的:“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一个确保粮食运输安全,以达到稳定政权、维持帝国统一的目的,由国家投资开凿、国家管理的巨大运河工程体系。”符合上述材料的是(

A.大运河的修建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最终导致了隋朝短暂而亡B.隋朝大运河加强了南北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维护了国家统一C.加强南北粮食运输安全是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最终目的D.大运河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国家投资开凿管理的运河工程

3.杜佑《通典》记载:“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此社会状况的出现得益于谁的统治( A.唐太宗

称这一时期为( A.开皇之治史实依据的有( ①文成公主入藏A.①②

②鉴真东渡B.②③

B.刺史权力膨胀引起警惕D.利用分权策略加强地方控制③唐蕃会盟C.②④

④玄奘西行D.①④

B.贞观遗风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B.武则天

C.唐高宗

D.唐玄宗

4.“以姚崇宋璟为相,廓清武则天以来之积弊,励精图治,至民夜不闭户,道不拾遗,遂达臻全胜。”历史上

5.七(1)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对“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下列历史事件可作为

6.唐代前期,各地负责监察的刺史其日常工作要向尚书省汇报,但到了唐代中后期则变成刺史要向当道节度使请示汇报。这一变化反映了( A.皇权强化导致尚书省的地位下降C.藩镇势力的发展削弱了集权述历史事件导致( A.唐朝最终灭亡C.唐朝经济崩溃

非宰相所得预。”钱穆旨在说明( A.相权受到削弱

C.重文轻武缓解

D.皇权受到

B.各地农民不断D.唐朝国势由盛转衰

7.“及范阳节度使反,犯京师,天子之兵弱不能抗,遂陷两京。肃宗起灵武,而诸镇之兵共起诛贼。”材料所

8.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提到“宋初宰相,与枢密对称两府,而宰相遂不获预闻兵事……又财务归之三司,亦

B.武将地位提高

9.北宋中期为摆脱统治危机,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采取一系列措施,收到一定的成效。符合这次改革的是(

B.改革得到了所有的支持D.改革激起了统治阶级的争议

A.改革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C.保甲法显著增加了财政收入段历史认识有误的是( A.促进了民族交融C.加重南宋人民负担

①开始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并推广改革棉花的种植已经扩展到黄河流域A.①②

B.②③

C.出现交子

D.种植占城稻

B.客观上促进了边境的稳定D.是宋与辽签订的和平条约

②粮食产量提高,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粮仓④茶树的栽培有很大发展,产茶的州县增加C.③④

D.②④

10.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打到黄河岸边澶州城下,后来北宋皇帝亲征,宋打退辽,双方签了盟约。对这

11.下面是南宋地方官就江南农业发展情况向朝廷做的汇报,查明属实的是(

12.有学省认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下面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A.开辟丝绸之路

B.发明筒车

13.“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此史料记载的是( A.蒙古族的兴起和统一全国C.党项族的兴起和宋夏和约A.三省六部制A.岭北行省

B.郡县制B.北庭都元帅府

B.女真族的兴起和宋金对峙D.回族的兴起和元南下灭宋

14.元代,中书派处理地方事务,逐渐形成常设机构,其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这一制度是(

C.行省制C.宣政院

D.郡国并行制

D.澎湖巡检司

15.《元史·百官志》中记载一位掌释教僧徒及吐蕃事务,他任职的机构是(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6题15分,第17题15分,共30分)

16.(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于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摘编自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

材料三北宋前期科举次数与录取进士人数统计表

时期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

科举次数(次)

1581213

录取进士总数((人)

188148717604561

平均每榜录取进士数(人)

13186147351

——摘编自李兵《科举:不只是考试》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据材料一分析科举制的合理性。(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中的②③④补充完整。(3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科举制的新发展,并分析北宋统治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这种做法与当时的哪一相契合?(6分)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古代的选官制度?(2分)17.(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隋之疏淇、汴(通济渠)……在隋之民不胜其客也,在唐之民不胜其利也。

——《唐》皮日休《皮子文薮·汴河铭》

材料二

材料三贸易交通线主要有:从广州起航,通往今越南、印尼等地,再由此至阿拉伯、东非。(高宗末年

贸易)收入达200万贯,占当时全国全年商业税的1/5……南宋凭半壁江山,竟然也能维持一个半世纪之久,其原因之一,可能就是有如此巨额的外贸收入在支撑着它。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材料四(临安)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

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

——宋·吴自牧《梦梁录》卷十三

请回答:

(1)结合所学说明材料一中的“其害”和“其利”分别是指什么?(4分)(2)指出材料二中图片所示的两种农业生产工具的名称。(4分)

(3)指出材料三中贸易管理机构的名称,并结合所学分析南宋有“巨额外贸收入”的原因。(3分)(4)据材料四,列举宋朝商业繁荣的表现。(4分)

三、综合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5分。

18.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始终处于重要地位,无论是统一还是时期,民族交融都在发展。【大一统时期】

材料一唐太宗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他们真心相待,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他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既是君臣又是朋友,由此保证了民族关系的良性运行。

——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唐朝为加强对西北地区管辖而实施的具体措施,并归纳唐朝的民族。(6分)

材料二元朝时期,蒙古人的西征和南下,产生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民族大迁徙和民族大融合,大批外来的信仰教的回回人因此来到中原定居,并于其他民族的人通婚繁衍,逐渐形成一些统称为“回回”的穆斯林少数民族,使教在中国的传播获得了可靠而广泛的群众基础。

——摘自刘杰《试析元朝时回族的社会地位及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指出元朝民族交融的特点(6分)【政权分立时期】

材料三

(3)根据图片结合所学指出宋金边疆的边界线,说明图片所示民族交融的方式及其影响。(6分)

材料四两宋时期,辽、西夏、金这几个政权自身内部统一,经济、军事的综合国力不弱,两宋都未能完成全国的大一统。两宋、辽、西夏和金都忙于民族政权的进攻。两宋对辽夏金多次用兵,均告失败,只好以“岁币”等方式换取和平。

——摘编自王宗新《正确看待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4)根据材料指出两宋未能完成统一的原因,并结合所学列举两个“以岁币换取和平”的史实。(6分)(5)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1分)

七年级历史参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答案题号答案

1B11D

2B12C

3A13A

4D14C

5C15C

6C

7D

8A

9D

10C

二、非选择题。

16.(15分)

(1)确立标志:隋炀帝设置进士科;(2分)

合理性:为底层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提供了“机会均等”的竞争机制;激励了知识分子的奋斗精神。(任意两点即可,4分)

(2)②唐太宗;③创立殿试制度;④唐诗。(3分)

(3)新发展: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2分)

目的: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巩固统治(任意一点两分)(2分):重文轻武。(2分)(4)选官制度的本质意图是为巩固统治。(言之有理即可)(2分)17.(15分)

(1)其利: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2分)其害: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巨大的灾难,引发了农民,加速了隋朝的灭亡。(2分)(2)(2)曲辕犁、筒车(4分)(3)管理机构:市舶司;(1分)

原因: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宋朝海外贸易发达;南宋社会相对安定,生产技术先进;南宋经济重心南移,江南经济发展。(答任意1点即可,2分)

(4)商业活动不再在特定的区域;经商的时间不再受,出现了早市和夜市。(4分)18.(25分)

(1)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任用少数民族为官。(4分):开明的民族(2分)

(2)特点:规模扩大;外来民族和中华民族融合;民族交融程度加深,形成新的民族“回族”;伴随着宗教信仰的传播。(任三点6分)(3)淮水至大散关为界(2分)

方式:互市,通商(2分)影响:促进了边界贸易的往来;也加深了各族人民的了解;推动民族交融(任一点2分)

(4)原因:少数民族政权综合国力不弱(2分)史实:宋真宗时期,宋辽订立澶渊之盟;北宋与西夏订立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钱物;宋高宗时期,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钱物。(任两点4分)(4)民族交融是主流;和平往来是主流(言之有理即可1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