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客户营销与信贷风险防范并举
来源:宝玛科技网
一点笔者粗浅的认识。 一、农发行客户营销的特性 1.客户营销实质是一种特殊信贷服务营销。农发行信贷以货 币资金为载体,以资金的使用权转移、所有权保留为基本特征, 货币资金只是信贷服务的载体,转移的只是资金的使用权而非 所有权,客户营销成功的标志和服务质量的体现最终是客户使 用贷款并按约还本付息。 2.客户营销终极目标就是提高效益实现多赢。当前,随着融 资渠道的多元化,优质客户和项目对银行信贷资金的依赖程度 逐步减弱,金融竞争逐步演变为客户竞争。在这样的环境压力 下,一方面,农发行只有通过择优选择客户,把贷款投放到优良 客户中去,才能从源头上控制风险,抢占市场竞争制高点;另一 方面,通过开拓市场带动信贷结构调整,优化资产质量,保证经 济效益目标实现;第三,农发行以服务“三农”、支持新农村建设 为己任,必须发挥优势,培植优质客户,加大信贷投入,提升 社会效益。 二、当前客户营销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两年,农发行通过大力开展客户营销,已培植、发展了一 批民营企业,为农发行可持续发展、更好的支持新农村建设履行 职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从农发行当前客户营销与风险 防范工作制度上看,仍存在有待完善的地方。 1.利润硬性指标与责任追究性要求,导致客户营销出现两种 不良倾向。部分行担心业务萎缩而完不成利润计划,造成主观上 发展业务心切而“盲目营销”忽视风险性或放松风险防范,甚至 降低贷款条件,带来安全隐患;另一种倾向则表现为把风险防范 于责、权、利相匹配原则;再加上客户营销吃大锅饭,干与不干一 个样,干多于少一个样的消极现象以及不营销没有责任、营销风 险从严追究的思维定力较为普遍,严重妨碍了客户营销的开展。 三、农发行的信贷风险管理现状 自农发行业务范围扩宽以来,我行在加强信贷风险管理上 做了大量工作,信贷风险管理的制度建设和工作实践均取得了 显著成效。综合业务系统的上线、CM2006系统一、二期工程的顺 利投产,使我行业务流程基本实现了电子化、规范化;在对客户 评级、授信的过程中已开始使用自己定义的内部评级体系;对较 高风险的信贷业务由省级分行统一行使审批权,基层分支行仅 仅负责低风险授信的审批以及超权限授信项目推荐、贷后检查 和放款审核。然而,由于农发行信贷风险管理框架建设起步较 晚,风险管理框架尚不完善,各分支机构执行力和员工从业能力 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建立和完善有效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任重 道远。对比我行信贷风险管理框架与其他先进银行管理框架之 间的差距,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信贷风险管理较为片面。我行现有的信贷风险管理框架专 注于针对信贷资产实施风险管理,而对信贷风险中的操作风险、 市场风险等其他类型的风险重视不够。近几年,随着贷款五级分 类制度、CM2006一、二期工程的成功上线、内部评级授信工作等 信贷风险管理手段的推进,通过进一步完善贷款审批流程、贷后 监控流程、建立抵质押物管理流程等手段极大改进了我行对信 用风险管理不足的状况。然而,我行现行信贷风险管理框架对于 如何防控诸如集中度风险、利率风险、法律风险、内部欺诈等形 式的风险还未涉及,使我行的业务发展与经营存在着一定隐患。 053/桥视野 -金融财税/JIN RONG CAI SHU 2.部分信贷业务流程存在缺陷。比如贷款审批流程,目前我 行借鉴商业银行的经验上收了基层分支行的大部分审批权而集 以非清收处置方式收回信贷资金本息的信贷运行过程中,对借 款合同签订、履行用信条件、资金支付方式等环节进行监督和控 点抓好合同管理和放款管理。 4.风险防范应严把贷款资金监管关。贷款资金管理是农发行 中至10一-级分行和省级分行,虽然很好地防控了信贷风险,但审批 制,是从执行层面确保信贷审批方案有限落实的重要手段,应重 完全的上收存在如下弊端:一是同其他商业银行不同,我行是肩 负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任务的性银行。商业银行 集中审批权限后,可以集中有限的资源用于优质的项目,创造更 采取账户监管等手段,对客户获得贷款以后的资金流向和用途 大的利润,而我行审批权限的过度集中则可能导致一些优质农 等情况进行跟踪监测,通过及时准确地掌握贷款资金的运动轨 业小企业的小额信贷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虽然优化信贷资源配 迹,对客户风险提前进行识别和判断,是降低银行资金损失风险 置之后带来的是全行利润的增长,但却与我行培育优质农业小 的有效手段。一要严格贷款支付监管。加强贷款资金的用前审 企业,推动农村经济增长的目标背道而驰。二是审批权限的过度 核,严格界定客户自主支付和受托支付的范围,按照放款要求进 集中导致了客户审贷时间的延长。由于企业无法及时获取信贷 行放款和支付操作,防范风险;实行信贷资金支付分级审 资金支持,部分企业只得放弃我们的优惠利率,转而与其他金融 核,设置支付审核权限。二要严格贷款流向监管。要建立资金跟 机构建立信贷关系。 四、客户营销与风险防范并举的对策 踪台账,对客户已使用的贷款逐笔记录和分析,密切关注贷款 流出企业账户后短期内通过往来款和货款等名义等额流回、贷 贷款以外的企业经营资金,要分析资金来源是否属于企业销售 回笼款,是否属于其他银行贷款或社会借款,企业有哪些融资 渠道,企业经营资金是否充足、是否符合生产经营需求。四要严 强对贷款账户资金往来特别是大额资金往来的监测,结合企业 常流动。 1.客户营销严把贷款准入关。贷款准入管理是农发行在信贷 款流向关联企业等。三要严格企业经营资金监管。对剔除银行 审批前,按照信贷业务范围,对有贷款需求的客户和项目进行的 初选、评估、立项等前期准备工作,是筛选客户的必经之路。对客 户营销准入方面,客户经理要对客户所处的行业开展前瞻性的 分析和研判,要从行业发展、产品市场占有率、“两高~剩”、发展 格企业结算账户监管。密切会计部门和信贷部门的信息沟通,加 前景、信用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在客户准入方面,还要明 确目标客户准入标准,争取好的客户,在客户调查方面要围绕 采购和销售模式判断企业资金往来是否正常,密切关注资金异 “产品、人品、资本、资产、存款、税款”六个要素展开,符合“真实、 准确、全面”三个要求。 5风险防范应严把贷款到期收回关。通过对到期信贷业务的 2.风险防范应严把抵质押品关。抵质押品作为银行贷款的第 资金回收方式、抵质押关系处理、贷款展期或周转等信贷事项进 二还款来源,是第一还款来源的重要补充,也是缓释信贷风险的 行规范处理,既能够有限减少银行资金沉淀、防止不良贷款产 重要手段。一是要提高贷款抵质押率。把贷款抵质押率纳入市场 生,又能够保证信贷资金在取得经营效益的基础上再次投入新 营销、信贷结构调整和业绩考核目标,力争提高至70%以上。二是 明确抵质押品范围。优先选择市场价值稳定、变现能力强的抵质 的循环周期。应重点抓好贷款到期收回率考核、企业还款资金监 管、贷款展期和周转管理。在企业还款资金监管方面,贷款到期 押品。三是控制抵质押折扣率。四是完善抵质押评估管理。建立 前,对已经进入企业账户的销售回笼资金要加强控制,防止企业 资产评估机构备选库,对资产评估机构的评估报告实行内部确认 挪用还款资金,对已销售回笼款为对应还贷来源的,无论到期与 制度,外部评估报告未经有权审批人确认,不得作为信贷决策依 据。五是规范抵质押权证管理。抵质押权证必须统一入库保管。六 是严防重复抵质押担保,防止“一品多抵”重复套取银行信用。七 是严防虚假抵质押担保。严格核实抵质押品权属证书的真实性、 合法性、唯一性,对采用具有现金价值的权利质押的,要注重核对 权力凭证的真实有效性。八是关注抵质押法律效力。对不动产抵 押的,要核实有无出现司法查封等法律规定不得抵押的情形。 3.风险防范应严把授信管理关。在信贷业务审批通过,直至 一◆,illt41bⅢ◆Il◆Il・◆ ● ●t =否,都要严格控制账户资金流出,并按照合同约定提前收回贷 款;要加强对企业还贷资金来源的分析,看企业的还贷资金是否 来源于正常的销货收入、是否为其他银行贷款或社会借款、是否 存在资金“拆东墙补西墙”现象等。 随着业务发展的不断扩展,农发行正处于向现代化银行转 型的关键时间,作为负担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使命的农业政 策性银行,做好客户营销的同时不断提高贷款的风险防范意识 成为了我行的当务之急。 (上接第52页)的真实性,发现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共同确保金 融机构稳健经营。 四、创新监管手段 积极利用计算机技术,推进金融监管电子化进程,实现监管 机关与被监管机构的电子联网,实时监测金融机构运营,确保及 个金融机构的风险程度判断,为进一步的金融监管提供依据。积 极稳妥地建立金融机构资信评级体系,对金融企业定期进行资 信评级并在适当范围内予以公布,发挥市场约束功能,实行区别 监管,促进金融机构不断改进经营管理,杜绝违法违规行为。 总之,金融风险会产生新的金融风险,必须加强金融创新的 时、准确地获得有关监管信息,提高监管应变能力;建立金融监 监管,否则也不可能保证金融业的稳健发展。但金融监管不是金 而是不断地推出新的监管理念、监管法规,通过金融改 管信息系统,完善非现场监管运作体系,运用特制软件,对金融 融抑制, 机构非现场指标体系进行分析对比,归纳管理,并最终形成对单 革不断地完善监管。桥视野/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