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玛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苯乙醇苷类成分的体内ADME研究

苯乙醇苷类成分的体内ADME研究

来源:宝玛科技网
第35卷第2期2019年4月

Journal of 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Natural Sciences Edition)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 35 No. 2Apr. 2019

苯乙醇苷类成分的体内ADME研究

刘贵玉

101223

1

孙向明

1

张蒙蒙

1

王昕蕾

1

刘博男

1

李文兰

(1.哈尔滨商业大学药学院,哈尔滨150076;.哈尔滨商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哈尔滨150076)

摘要:苯乙醇苷类成分广泛存在于中药中,主要含有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红景天

B等成分.苯乙醇苷类成分的生物活性较好、且毒性作用小,具有潜在的药用开发价值

及可观的应用前景.对苯乙醇苷类成分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进行总结,期望能够在一定 水平上为其药效评价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依据.关键词:苯乙醇苷;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中图分类号:R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0946 (2019)02 -0149 -03

苷、连翘酯苷

Research progress in absorption, distribution, metabolism and

excretion of phenylethanoid glycosides in vivo

LIU Gui-yu1,DING Jing-xin2,HU Yang1,SUN Xiang-ming1,ZHANG Meng-meng1,

WANG Xin-lei1,LIU Bo-nan1,LI Wen-lan1 *

(1 . School of Pharmacy,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Harbin 150076,China; 2. Research Center

on Life Scien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Harbin 1

Abstract: Phenylethanoid glycosides are widely foun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t

mainly consist of echinacoside,acteoside,isoacteoside,salidroside,forsythiaside B etc. The bioactivity of phenylethanoid glycosides is better and the toxicity of phenylethanoid glycosides is small,so it has the potential medicinal development value and considerable applicationprospect. In this

paper,the

absorption,distribution,metabolism

and

excretion

thanoid glycosides in vivo were summarized. It was expected to provide reference basis fordrug efficacy evaluation and new dru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t a certain level.

Key words:phenylethanoid glycosides; abs<

自1963年从玄参科植物中分离得到第一个苯

on; distribution; metabolism; excretion

乙醇音(Phenylethanoid Glycosides),结构式见图 1,迄今为止已从不同植物药中分离出苯乙醇苷类成

分200余种[1-3].常见于列当科肉 中,蕊花苷、、 苷 苷,玄参科 中的

苷,木犀科连翘中的连翘酯苷B等.现代药 研究表明:苯乙醇苷类成分

收稿日期:018-10-30.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ZD2017014);黑龙江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

、抗炎、抗

UNPYSCT - 2018135)

),女,硕士,研究方向:中药药效物质基础.通信作者:李文兰(1967 -),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药药效物质基础.

作者简介:刘贵玉(1992 -

■ 150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5卷

大多数单体成分是以原型形式被吸收,但生物 利用度通常较低,而中药复方却较高,这与其在体 内发生的代谢转化密不可分.苷类化合物脂溶性 小、且吸收差,因此多经体内水解后生成苷元而发 挥药效.生物碱类化合物分子较小、易吸收,其中某 些双酯型生物碱具有较高毒性,在体内转化为相对 应的单酯型和脂类生物碱后,从而降低毒副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常发生水解、还原和去羟基等反应, 生成酚酸增加生物利用度来发挥药效.中药复方中分 情况 为 .

霍仕霞等将毛蕊花糖苷灌胃给予大鼠,对其在 组织内分布进行研究,发现毛蕊花糖苷能够通过血 脑屏障和血睾屏障进入相应组织内,大量分布在小 肠、肺脏、胃和肌肉中,而在其他组织中也有少量分 布,依次为小肠 > 肺 > 胃 > 肌肉 > 心 > 脂肪 > 脑>

肝 > 脾 > 肾[8 -10].红景天苷主要分布在肝脏中,其 次为卵巢 > 肺脏 > 睾丸 > 心脏 > 胃 > 小肠 > 肾脏 >脑.红景天苷中富含酚羟基,且酚羟基对位上含 药 生物 , 生 代 物 效 减毒的作用,充分证实了复方配伍的合理性.本文 对苯乙醇苷类成分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 泄进行总结,期望能够在一定水平上为其药效评价 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依据.

1苯乙醇苷类成分在体内的吸收

中药复方以口服为主,活性成分通过胃肠道吸 收入血,发挥疗效.有效成分生物利用度取决于化 合物的结构.苯乙醇苷类成分是一种天然S分苷类水 溶性化合物,以yS -吡喃葡萄糖为母环,分别通过 酯键和糖苷键连接苯丙烯酸和苯乙醇.因其具有特 殊的结构,从而使其吸收差、生物利用偏低.

Shen等[4]研究大鼠肠道对松果菊苷的吸收时 发现,在结肠段的有效渗透系数显著升高,但在十 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上均没有显著差异,证实其肠 道吸收率较低.松果菊苷经灌胃给药后的绝对生物 利用度仅为0. 83%,改善剂型和配伍用药可增强 肠道吸收,王盈[5]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了松果菊 苷的磷脂复合物,其相对生物利用度显著增大;此 外,松果菊苷的磷脂复合物还能使其肠道吸收率提 高2. 82倍,有效渗透率增加3.39倍[6].

毛蕊花糖苷主要通过胃和小肠吸收入血发挥 功效,其中十二指肠吸收程度最好,其次为空肠、回 肠,但吸收都很少,生物利用度仅为0. 12%.吴浩 等[7]应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探究红景天苷 的吸收情况,结果表明红景天苷以被动转运方式被 吸收,在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吸收程度均大于 结肠,生物利用度为51.97%.连翘酯苷B和异毛 蕊花糖苷因其具有较大的极性,30min内可达最大 血药浓度,所以在体内迅速被吸收.

2苯乙醇苷类成分在体内的分布

中药 效成分

入 ,

于特

的脏腑,发挥对疾病的治疗与预防作用,即为中药 的归经.现代药理研究中,将有效成分在各组织内

有一个糖苷,特殊的化学结构构型使得分子脂溶性 小、水溶性大,难于通过血脑屏障[1],所以脑中含 量最少.

3苯乙醇苷类成分在体内的代谢

苯乙醇苷类成分口服生物利用度低,但是药效

显著,既意味着进入体内后经过多步反应,因此原

代 物 成 物 药效 活成分 . 苯乙醇苷类成分 主要 生 、 、

基、 基 、

葡萄

.

郭娜等[2]将红景天苷尾静脉注射后在血浆中 检测到代谢产物酪醇,吴趋凡[13]等将红景天苷给 大鼠灌胃后也在血楽中检测到胳醇,推测酪醇可能 是红景天苷的主要活性代谢产物,研究表明胳醇和 红景天苷可以在体内相互转化,这可能是红景天苷 生物利用度较高的因素之一.

雷厉等发现松果菊苷的主要代谢部位是大肠, 脱去一分子葡萄糖后转化为毛蕊花糖苷.马志 国[14-5]等将松果菊苷灌胃给予大鼠,鉴定粪便代 物中 苷、 基 苷、3,4 -二轻基苯乙醇和黄大花洋地黄苷;该课题组 继而将松果菊苷与人肠道菌群在体外共同孵育, 3h后采用HPLC - ESI - MS法检测赙育液,其中含 有松果菊苷(原型),以及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 苷、chamaedroside主要代谢产物,但9h后几乎检测 不到松果菊苷及其代谢物.贾存勤[1]等采用质谱 和核磁共振技术测定大鼠静注松果菊苷后的胆汁, 测定出松果菊苷发生甲基化、硫酸化和葡萄糖醛酸 化等8个代谢产物.郑超湳[7]等选用LC - ESI - IT -TOF/MS技术测定灌胃给予松果菊苷后的粪便 和尿液,鉴定松果菊苷发生甲基化、葡萄糖醛酸化 和硫酸化等13个代谢物.毛蕊花糖苷和异毛蕊花 糖苷与松果菊苷的药理活性相似,而chamaedro-

side

疗流 、 血、 道 等 ,

松果菊苷及其代谢物可能是其在体内发挥药效的

第2期

刘贵玉,等:苯g醇苷类成分的体内ADME研究

■ 151 ■

物质基础.

陈雪洋™将毛蕊花糖苷分别置于盐酸溶液

(PH2)、人工唾液、人工胃液、人工小肠液中水解 4h,利用HPLC - LC - MS检测水解产物,发现只有

8. 33% ~27. 85%毛蕊花糖苷发生酯键及糖苷键的

参考文献:

[][2][]

薛景,王英爱,贾献慧,等.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的分类及

研究进展[J].药学研究,2018, 37(5)282-290.新的顺式苯乙醇苷类成分[

南泽东,任华忠,赵明波,等.塔中栽培荒漠肉苁蓉中4个

断裂生成咖啡酸和羟基酪醇,大部分仍以原型形式

被检测到.又将毛蕊花糖苷和SD大鼠肠道菌群体 外培养不同时间后,毛蕊花糖苷可能代谢生成了咖 啡酸、轻基胳醇和间甲氧基苯乙酸.但随着培养时 间的延长,咖啡酸和羟基酪醇上的酚羟基又进一步 (6)1169 -1174.

].中国中药杂志,2018, 43

35(3)570 -574.

[4] SHEN J Y, YANG X L, YANG Z L, ei al. Enhancement of ab­

sorption and bioavailability of echinacoside by verapamil or clove 吴爱芝,袁欢,林朝展,等.紫珠属植物苯乙醇苷类成分 研究进展及生物合成探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

发生甲基化和硫酸化反应[18].张文秀[1]等在离体 培养的大鼠肠道菌群中加入毛蕊花糖苷进行厌氧 孵育,采用HPLC监测毛蕊花糖苷在不同孵育时间 点量的变化,同时运用HPLC - Q- TOF - MS鉴定 其代谢产物,结果表明离体的大鼠肠道菌群可以将 毛蕊花糖苷代谢转化为咖啡酸、3 ,-二羟基苯乙 醇和3-(3'-羟苯基)丙酸.

4苯乙醇苷类成分在体内的排泄

排泄主要研究吸收入体的药物以原型或者代

谢产物的形式经不同途径排出体外的过程,主要以 胆汁、尿液和粪便为主.还可以结合原型药物排泄 量的变化以及新生成代谢产物的量变,分析药物发 挥药效的物质基础.

霍仕霞等[1°]将毛蕊花糖苷灌胃给予大鼠,测 定尿液、龚便和胆汁中各时间段的排泄率,结果表 明:毛蕊花糖苷基本不通过胆汁排泄,只有少部分 通过龚便和尿液排泄.郭娜等[12]尾静脉注射红景 天苷,发现其主要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其次为胆汁 排泄,粪便中含量最少,表明红景天苷在体内主要

为主.

5 结语

因苯乙醇苷类成分具有化学成分复杂、生物利 用度低、稳定性差等特点,使其药效物质基础的研 究面临巨大考验.研究发现主要产生药效作用的是 有效成分的原型和经体内代谢产生的活性代谢产 物,但发挥治疗作用的强弱取决于各成分在体内的 吸收速率与程度、病灶组织分布、代谢产物与排泄 量.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本文对苯乙醇苷类成分在 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进行了总结和归纳, 同时为后续进一步研究苯乙醇苷类成分在体内的 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参考.综上所述,应加强中药有

效成分在体内ADME基质的探究,为中药药效物 质基础研究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oil[J], Drug Des Devel Ther, 2015(9) :4685 -4693.

王盈.磷脂复合物增强松果菊苷生物利用度的作用[].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5, 46(12) :1282.

[6] LI F, approach YANG XL, for bioavailability YANG YA, enhancement e al. Phospholipid complex as an

of echinacoside [ J ].[]Dug Dev Ind Pharm , 2015 , 41(11) :1777 -1784.

吴浩,狄留庆,单进军,等.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红

景天苷的大鼠肠吸收特性[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 20(7)131 -135.

[]甘萍,霍仕霞,白鹏,等.类叶升麻苷在大鼠体内的药

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研究[].中国药理学通报,(3)417 -420.2014, 30[9]吴培培,霍仕霞,高莉,等[]••类叶升麻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

力学研究中国中药杂志,2012 , 37(21)3312 - 3315.

[0]霍仕霞,李建梅,高莉,等.毛蕊花糖苷在大鼠体内吸

收、分布及排泄研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 36 [11] ZHANG F, (6)450 -454.

tissue distribution of a bioactive sesquiterpenoid from Polygonum GONG X, XIAO B, et al. Pharmacokinetics and

jucundum following oral [J]. Journal Pharmaceutical and intravenous and Biomedical administrations Analysis, to rats [2]83:135 -140.

2013 , 郭娜.红景天苷及其代谢产物酪醇在大鼠体内的药物谢动力学研究[D]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12.

[3] 吴趋凡,李耿,符崖.LC-MS/MS同时测定大鼠血浆

中红景天苷和酪醇及其药物动力学研究[].中药新药与 临床药理,2013, 24(2)169 -172.

[4]

马志国,杨中林,冯云鹏,等.大鼠口服松果菊苷粪便中代

谢物的HPLC - MSn分析[J] •中国天然药物,2008,6(5):

387 - 390.

[15] 钱浩,杨振亚,刘丹丹,等[]•.人肠道菌群对松果菊苷体外代

谢转化的研究华西药学杂志,2017 , 32 ( 6):1 -3.[16] JliV C Q, good antioxidant, SHI H M, JIN W, et al. Metabolism of echinacoside, a

[17] metabolites[ J]. ZHENG C N , Drug Metab in rats : isolation and Dispos, 2009 , identification 37(2) :431 -of its biliary tion -cation based HAO H P , WANG X , e al. Diagnostic fragmen-

438.traditional of serial components of homologous families extension strategy for rapid screening and contained identifi­in LC - ESI 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 using high - resolution [18] [J], J Mass Spectrom , - IT - TOF/MS :2009 , Shengmai 44(2) :230 -injection 24.

as an example 陈雪洋.毛蕊花苷体外水解产物及其对黄嘌呤氧化酶的体

外抑制作用[D] •南昌:南昌大学,2015.[19] 张文秀,杨彪,胡玉梅,等.离体大鼠肠道菌群对类叶升麻

苷代谢的研究[]•中国中药杂志,216, 41(8) :1541 -154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