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玛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天堑变通途——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建设始末

天堑变通途——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建设始末

来源:宝玛科技网
记忆主持人:高宏然 gaohongran31957年10月14日,滕代远和苏联运输工程部柯热夫尼哥夫等客人走在武汉长江大桥公路上。苏联专家和中国技术人员在大桥工地天堑变通途——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建设始末文/王宗志www.heby.com长江是中国的黄金水道,有极高的运输价值,但同时又截断了南北交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被称为“天堑”。千百年来,修建长江大桥,使天堑变通途成为人们的梦想。而这个千年梦想在新中国变为了现实。会议,通过了这一议案,修建武汉长江大桥这一千年梦想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就被正式提上议事日程。1950年,刚主持全国铁路工作不久的滕代远开始着手筹建武汉长江大桥。根据指示,铁道部成立了大桥专家组,委任茅以升为组长兼总设计师,并派遣大批技术人员赴武汉筹备建桥事宜。在结合以往资料基础上,先后作了8个方案,逐一研究,就桥梁选址、规模、桥式、施工方法等问题进行了3次大的讨论,最终决定将桥址选在龟山、蛇山线。方案获批准后,铁道部立即组织力量进行初步设计。1953年2月,在武汉视察的听取大桥勘测设计汇报后,视察了大桥桥址。技术人员向汇报了选址考虑:武汉长江江面龟、蛇两山之间距离最短,可缩短大桥长度;利用两山做天然桥头堡基础,扎实可靠,且能大幅度节省造价和工期;为了实现千年梦 欲将天堑变通途一直以来,长江两岸的人和物想过江,只能坐轮渡或木船。若碰上大风大雾等恶劣天气,还会被迫停航。“黄河水,长江桥,治不好,修不了。”这首歌谣,表达了黄河、长江两岸人民无奈的心情。1949年9月,桥梁专家李文骥、茅以升等联合向提交了《筹建武汉纪念桥建议书》,提议建设武汉长江大桥,作为“新民主主义成功的纪念建筑”。当月,主持召开的第一届政治协商54河北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记忆两山间的长江底基本上都是坚固的岩石,有利于固定桥墩;两岸的山势可增加大桥净空高度,便于大吨位船舶通航。初步设计作出后,决定请苏联帮助作技术鉴定。1953年7月,铁道部派彭敏率团赴苏。苏联组建了由25位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对大桥资料进行了近两个月的研究审查,并作出了详细的鉴定结论。根据鉴定结论,中方又反复研讨,修改、充实了九项意见,使方案更趋完美,并报请审核。1954年1月,政务院203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建武汉长江大桥的决议》,成立了以彭敏为的大桥工程局,批准了1958年底铁路通车和1959年9月公路通车的竣工期限。最关键时刻,局向铁道部报告:“试验工作是成败的关键。”滕代远严肃指出:“只有成,没有败;只许成,不许败!”建设者们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得到预期结果。可是不久,修改方案的事情传到苏联。1955年底,苏方派出调查组来华。按照周总理的指示,滕代远热情接待了调查组,并与他们同赴武汉。经过严苛的审查,新方案获得了认可。节约成本保质量 “旗帜工程”谱新篇在百废待兴的新中国,修建武汉长江大桥是一笔大的开销。因此,滕代远在节省成本上锱铢必较、毫不容情。在一次全路领导干部大会上,滕代远号召在降低成本与造价上挖掘潜力,而苏联专家却称没什么潜力可挖了。滕代远说:“所谓没有潜力可挖是不存在的,就看你们的工作是否认真,态度是否端正。”会后,终于又查出大桥桥基钢板桩数量还可减少,此举可节约30多万元。据统计,自大桥开建以来,共采纳合理化建议1437件,节约72万元;1957年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后,仅上半年就节约121万元;工程完工后共节约3392万元,占全桥总投资的20%。1956年10月,两岸桥梁开始架设时,有人发现钢梁上铆钉铆合质量有问题。由于每孔钢梁跨度128米,最厚部分达1.7米,而使用的铆钉直径是0.26米。施工人员从未铆合过这么厚的钢梁,用过这般长且粗的铆钉。不过,在中苏双方的共同钻研下,终于获得了一套完整的铆合长铆钉,并提高了钉孔密实度,将不合格的铆钉全部铲下,重新铆合。这样一来,不仅铆钉全部填满钉孔,而且高出国标5%,保证了大桥质量。经过建设者们两年零两个月艰苦的创造性劳动,大桥于1957年国庆节前建成。经三次严格验收,10月15日,举行了隆重的通车典礼。“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毛用这11个字表达了对武汉长江大桥由衷的赞美。今天看来,历经沧桑、横跨长江的这座桥不仅美妙绝伦,而且成为了一座历史的丰碑。施工设计引风波 修订方案获认可为确保工程质量与进度,铁道部向提出聘请苏方专家来华支援的请求并获周总理批准。1954年7月,以康士坦丁·谢尔盖维奇·西林为首的苏方专家陆续抵达。滕代远对中方人员提出了“一要建成大桥,二要学会技术”的要求。当时,世界上桥梁基础施工普遍采用已有百年经验的“气压沉箱法”,而西林却提出使用尚未试验过的“管柱钻孔法”。因为新方法不仅快速,还能把工人从水下转移到水上施工,能大大提高施工安全性。西林还详细地给彭敏讲述了新方法的技术理论、施工方法及优越性。彭敏意识到此事非同小可,便组织了中苏技术人员讨论会。会上,中方人员提出了许多问题和疑点,而苏联专家却予以否认。鉴于此,彭敏只好奔赴北京向滕代远汇报。滕代远在认真听取新方案汇报并召集专家讨论后,表示同意,并速报批准修改。周总理批准了修改,并指出“依靠群众,一切通过试验”。1955年上半年,大桥工程局开始对新方案进行试验。由于新方案需要配套的钻机、钻头、震动打桩机等大型机械,建设者们只好到北京苏联展览馆,将展品拆卸后拍照、制图,再到工厂仿造,然后进行陆上和水上试验,可谓困难重重。在试验2020年 第10期 下 / 总第902期55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