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玛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4届黑龙江大庆市三站中学中考化学考试模拟冲刺卷含解析

2024届黑龙江大庆市三站中学中考化学考试模拟冲刺卷含解析

来源:宝玛科技网
2024学年黑龙江大庆市三站中学中考化学考试模拟冲刺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运用化学知识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下表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生活 图书馆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 防止菜刀生锈——洗干净以后擦干 C性质与用途 金的化学性质稳定——作装饰品 HNO3中含有氮元素——作氮肥 A.A

B.B

C.C

B化学与健康 小苏打一一作面包膨松剂 甲醛溶液——作食品保鲜剂 D化学之最 空气中含量最少的气体是——稀有气体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水 D.D

2.茶叶中含茶氨酸(化学式为C7H14O3N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茶氨酸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 B.茶氨酸分子中含有一个氮分子 C.一个茶氨酸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 D.茶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4 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铁钉生锈

B.衣服晾干

C.干冰升华

D.剪纸成花

4.煤油中含有噻吩,噻吩(用X表示)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X+6O2 点燃 4CO2+SO2+2H2O,则噻吩X的化学式为( )

B.C2H6S

C.C4H4S

D.C6H6S

A.CH4S

5. “增铁酱油”中的铁是指 A.元素

B.分子

C.原子

D.单质

6.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Ca(OH)2中钙元素显+2价

B.2Hg表示2个银原子

C.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O D.碳酸钠的化学式是NaHCO3

7.化学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合成纤维制成的衣服结实耐磨,不易褶皱 B.农作物的丰收,需要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 C.食用加碘食盐,可预防甲状腺肿大

D.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与使用,可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 8.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

B.衣服上的油污用汽油或用加了洗涤剂的水可除去 C.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

D.实验室常将固体药品配制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以提高反应速率 9.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小麦磨面

B.水果榨汁

C.冰雪融化

D.煤气中毒

10.如图所示的我国古代文物中,制作材料中不含金属材料的是( )

A.铁狮子

B.金缕玉衣

C.翠玉白菜

D.司母戊鼎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1.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所指仪器名

称.a_____;以上装置图有两处明显错误,请将改正的结果填在下列横线上:①_____;②_____.实验室选用C和E装置可以制取的气体是_____(填化学式).装置B、C都可以用来制取气体,比较这两个装置的不同,指出B装置的一个突出优点___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2.小明用20g含碳酸钠53%的天然碱制取氢氧化钠用于制作“叶脉书签”(杂质不参加反应)。操作过程如下:

请计算:

(1)反应后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

(2)将200g滤液浓缩制成“叶脉书签”所需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蒸发水的质量是多少?_____(写出计算过程)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3.煤的气化是一种重要的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如图表示煤气化过程中某一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则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生成物的质量比为_____;由图可获得的信息是_____。

14.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如图所示,电解水的化

学方程式是_____。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1中所收集的气体为_____,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组成的。如图中操作X的名称是_____;试剂A的名称是_____。易生水垢的水中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多,叫做_____水。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15.红枣是一种含丰富营养物质的水果,对人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其主要含有的营养素是__________。红枣包装中常使用一种袋装防腐剂,品名为“504双吸剂”,其标签如下图所示.同学们对一包久置的“504双吸剂”固体样品很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品名:504双吸剂 成分:铁粉、生石灰等久置固体的成分是什么?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1、CaO、Ca(OH)2和CaCO1.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CaCO1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 验 操 作 实 验 现 象 实 验 结 论 (1)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固体溶解时试管外壁发固体中一定含有加足量蒸馏水溶解,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2)另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______________. (1)将步骤(2)中产生的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 _______ 烫,试管底部有不容物,_______ 溶液变红. 固体逐渐消失,有大量无固体中一定含有色气体产生,得到浅绿色_______ 溶液. 固体中一定含有(实验质疑)(1)甲同学认为实验操作(1)中不能得出一定含Ca(OH)2的结论,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乙同学认为该实验并不能得出固体中一定不含Fe2O1的结论。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504双吸剂中铁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市场上有一种名为“污渍爆炸盐”的洗涤产品,它能高效去除衣物上的顽固污渍。小明对这种产品产生了兴趣,与3H2O2)小刚进行了如下探究。(1)“污渍爆炸盐”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2Na2CO3 ·,易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生成一种碱性物质和一种强氧化性的物质;过碳酸钠的去污能力主要与其在反应中释放出的“活性氧”有关,“活性氧”含量越高,去污能力越强。小明向过碳酸钠水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时产生大量气泡,该气体能使带火星的

木条复燃,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实验1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根据过碳酸钠和水的组成作出三种猜想。

猜想一:Na2CO3;猜想二:NaOH;猜想三:Na2CO3和NaOH为证明猜想一是否正确,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小明取一定量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CaCl2有白色沉淀 溶液 小刚提出质疑,认为产生的白色沉淀不一定是CaCO3。他的理由是______。为证明猜想二是否正确,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小刚取一定量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观察到___ 稀盐酸 Na2CO3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为进一步确定溶液中是否含有NaOH,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向实验1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CaCl2溶液至不再产无明显现象 生沉淀为止,取上层清液,加入____ 该实验中用CaCl2溶液而不能用石灰水,原因是___________。

确。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证明溶液中无NaOH,猜想一正溶液中一定含有Na2CO3,猜想二不正确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猜想一正确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参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A 【解题分析】

A、图书馆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防止菜刀生锈,洗干净以后擦干;故选项正确;

B、甲醛溶液有毒不能用作食品保鲜剂;故选项错误;

C、HNO3中含有氮元素,有腐蚀性,不能用作氮肥;故选项错误;

D、空气中含量最少的气体不是稀有气体(0.94%),还有更少的,例如二氧化碳(0.03%);故选项错误; 故选:A。 2、B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A、茶氨酸(化学式为C7H14O3N2)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正确,B、分子由原子构成,一个茶氨酸分子中含有二个氮原子,错误,C、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的是分子中的原子个数,故根据茶氨酸(化学式为C7H14O3N2)一个茶氨酸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正确,D、茶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12×7+1×14+16×3+14×2=174,正确,故选B 考点:根据化学式进行的计算 3、A 【解题分析】

A、铁钉生锈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氧化铁,属于化学变化,正确;B、衣服晾干是水变成水蒸气扩散到空气中去,属于物理变化,错误;C、干冰升华是二氧化碳由固态变成了气态,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剪纸成花是纸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错误。故选A。

点睛:判断一个变化过程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关键是看变化过程是否生成了新物质,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4、C 【解题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生成物中含有:4个碳原子、1个硫原子、4个氢原子、12个氧原子;反应物中含有:12个氧原子,X中有4个碳原子、1个硫原子、4个氢原子,所以X的化学式是C4H4S ; 故选:C。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找出反应前后原子的差,再推断化学方程式中未知物质的化学式。 5、A 【解题分析】

增铁酱油中的“铁”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铁”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A。 6、A

【解题分析】

A、Ca(OH)2中氢氧根显-1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钙元素显+2价,故正确; B、2Hg表示两个汞原子,故错误;

C、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为CH4,故错误; D. 碳酸钠的化学式是Na2CO3,故错误; 故选A。 【题目点拨】

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熟记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7、B 【解题分析】

A、合成纤维制成的衣服结实耐磨,不易褶皱,A正确;

B、农作物的丰收,需要化肥、农药的合理使用,否则会造成水源、土地和空气的污染,B错误; C、人体缺少碘元素,会引起甲状腺肿大,所以食用加碘食盐,可预防甲状腺肿大,C正确;

D、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与使用,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可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D正确。故选B。 8、A 【解题分析】

A. 溶液中物质以分子、离子的形式存在,溶液一定是澄清、透明的混合物,但不一定无色,选项错误;

B. 汽油可以将油污溶解,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衣服上的油污用汽油或用加了洗涤剂的水可除去,选项正确; C. 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物质的溶解能力受温度、溶剂的量影响,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选项正确;

D. 溶液中物质以分子、离子的形式存在,实验室常将固体药品配制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以提高反应速率,选项正确。 故选A。 9、D 【解题分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题目详解】

A、小麦磨面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正确; B、水果榨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正确;

C、冰雪融化只是水的状态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正确;

D、煤气中毒是一氧化碳和血红蛋白结合,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故选D。 10、C 【解题分析】

A.铁狮子的材质是金属,属于金属材料,选项错误;

B.金缕玉衣中的金属于金属材料,“玉”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选项错误; C.翠玉白菜,“玉”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选项正确; D.司母戊鼎,是青铜——铜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故选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1、(1)长颈漏斗

(2)①A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②E中导气管口应接近瓶底(①②所填写内容可互换) (3)CO2(或O2)

(4)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2)①A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水倒流入试管中使试管炸裂,②E中导气管口应接近瓶底,否则收集的气体不纯;

(3)C装置属固液在常温反应的发生装置,E是利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该组合装置可用于制取和收集氧气或二氧化碳气体;

(4)装置B中可把固体放在隔板上,当打开止水夹时,发生反应,关闭止水夹时,固体液体分离,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2、4% 120g 【解题分析】

(1)设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x,

Na2CO310620g53%Ca(OH)2=2NaOH80200gxCaCO3↓

10680=20g53%200gxx=4%

答:反应后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 (2)蒸发水的质量为200g-

200g4%=120g

10%答:需蒸发水的质量为120g。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3、CO+ 3H2

一定条件H2O+CH4 9:8 甲烷是可以再生的能源等(合理即可)

【解题分析】

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则该化学反应是由CO和H2反应生成CH4和H2O;化学方程式为CO+ 3H2

一定条件H2O+CH4,

生成物H2O与CH4的质量比为18:16=9:8;由图可获得的信息是甲烷可以通过该反应制得,所以,甲烷是可以再生的能源等(合理即可)。故填:CO+ 3H2【题目点拨】

可以先通过围观示意图,对应写出其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别是什么,然后写出生成物,进而分析其质量比,分子个数比等。 14、2H2O一定条件H2O+CH4;9:8;甲烷是可以再生的能源等(合理即可)

通电2H2O2 氢气 氢元素和氧元素 过滤 活性炭 硬

【解题分析】

(1)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产生的是氧气,和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通电2H2O2 ;试管1和电源负极相连,通电一

段时间后,所收集的气体为氢气,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过滤是将固体和液体进行分离的操作,图2中操作X的名称是过滤;活性炭具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自来水厂常用试剂A的名称是活性炭;

(3)易生水垢的水中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多,叫做硬水。 【题目点拨】

电解水时注意“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含有较多钙离子、镁离子的水属于硬水,含有较少或不含有钙离子、镁离子的水属于软水;利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利用煮沸可将硬水软化。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15、维生素 CO2+Ca(OH)2=CaCO1↓+H2O CaO HCl(或稀H2SO4) Fe CaCO1

CO2+Ca(OH)2=CaCO1↓+H2O Fe2O1+6HCl=2FeCl1+1H2O Fe+2FeCl1=1FeCl2 吸收氧气和水 【解题分析】

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1、CaO、Ca(OH) 2和CaCO1,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热,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铁和氯化铁生成氯化亚铁。 【题目详解】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红枣是一种含丰富营养物质的水果,对人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其主要含有的营养素是维生素。

[作出猜想]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1、CaO、Ca(OH) 2和CaCO1.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CaCO1的原因是二氧化

CO2+CaOH2=CaCO3+H2O。 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探究]

碱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热,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实 验 操 作 实 验 现 象 实 验 结 论 (1)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固体溶解时试管外壁发加足量蒸馏水溶解,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2)另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HCl(或稀H2SO4) (1)将步骤(2)中产生的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 烫,试管底部有不容物,溶液变红. 固体逐渐消失,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得到浅绿色溶液. 固体中一定含有固体中一定含有Fe 固体中一定含有CaO CaCO3 [实验质疑](1)甲同学认为实验操作(1)中不能得出一定含Ca(OH)2的结论,理由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

CO2+CaOH2=CaCO3+H2O。 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乙同学认为该实验并不能得出固体中一定不含Fe2O1的结论。理由是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铁和氯化铁生成氯化亚铁,化学方程式为Fe+2FeCl3=3FeCl2。 [反思]504双吸剂中铁粉能和氧气和水生成氧化铁,故作用是吸收氧气和水。 【题目点拨】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则固体中可能含有碳酸钙,碱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热,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碱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铁粉能和氧气和水生成氧化铁。 16、2H2O2

MnO22H2O+O2↑ Ca(OH)2微溶于水,白色沉淀可能是Ca(OH)2 有气泡产生

Na2CO3+2HCl=2NaCl+H2O+CO2↑ 酚酞溶液 石灰水与Na2CO3反应会生成NaOH,无法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NaOH 【解题分析】

小明向过碳酸钠水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时产生大量气泡,该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产物中有氧气,结合资料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MnO22H2O+O2。由于Ca(OH)2 微溶于水,白色沉淀可能是Ca(OH)2。

若溶液中一定含有Na2CO3,那么加入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时有气泡产生;Na2CO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在排出了碳酸钠的影响后,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存在,可用酚酞溶液。实验中用CaCl2溶液而不能用石灰水,原因是石灰水与Na2CO3反应会生成NaOH,无法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NaOH。 故答案:(1). 2H2O2MnO22H2O+O2 (2). Ca(OH)2微溶于水,白色沉淀可能是Ca(OH)2 (3). 有气泡产生

(4). Na2CO3+2HCl=2NaCl+H2O+CO2 (5). 酚酞溶液 (6). 石灰水与Na2CO3反应会生成NaOH,无法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NaOH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