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小练笔指导微课设计腊八粥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民风民俗”为主题,《腊八粥》是本单元第二篇课文,这篇课文是沈从文先生早年的小说《腊八粥》的前一部分。这篇文章,将我们引入美好的腊八风俗中,感受腊八粥的甜蜜、家庭生活的温情。而这课的课后小练笔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的食物仿照课文第1自然段把食物描写出来。刚学完课文《腊八粥》,能够提起学生练笔的兴趣,让学生想说想写,有话说有话写。通过食物的外观、材料、味道、做法等特点,重点练习表达方法,并感受中国民食文化的丰富和独特,增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收,让学生视野更开阔,从而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观察、实践、写作能力。在课前,我做了小调查,发现学生们对这次小练笔内容很感兴趣,谈到吃的滔滔不绝。本次小练笔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体验,介绍自己喜欢的食物。由于课程操作的局限性,在教学时,教师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回顾生活,学会介绍美味的方法,鼓励自由表达,逐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小练笔能力,激活学生的情感。
【教学准备】 PPT
【教学目标】
1.学习《腊八粥》第一自然段的写作方法,并学会运用排比、拟
人等多种修辞手法,描写自己喜爱的一种食物。
2.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食物的方法,学习修改、完善习作。 3.通过互动交流,培养小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在交流自己喜欢的食物的同时,培养学生珍惜粮食,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难点】
运用《腊八粥》第一自然段的写法进行仿写,抓住主要特点介绍自己喜爱的食物,运用排比、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写出其特点及对它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在我们中国,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美食。每个传统节日也有不同风俗和食物,我们刚刚学习的沈从文笔下的腊八节的传统美食——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你还知道哪些与传统节日有关的美食呢?(PPT出示图片)。
2.同学们都有自己喜欢的美食,今天我们跟随沈从文先生,学习怎样描写自己喜欢的食物。
3.板书课题:我喜爱的一种食物。
(设计意图:由介绍传统节日的美食,观看相关图片,初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和写作兴趣,为积极迁移自己喜欢的一种食物做铺垫。)
(二)回顾课文,写法指导
1.回顾课文,默读《腊八粥》第1自然段,思考:沈从文是怎样
介绍腊八粥的呢?圈画出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词句,并作简单批注。
2.学生汇报,师生交流。
①句子1:“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选取了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态度,以点带面,老老少少都喜欢腊八粥。
“甜甜的、腻腻的”,写出了腊八粥的味道。 (板书:排比,味道)
②句子2:“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介绍了腊八粥的材料丰富;“叹气似的”“叹气样儿”,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把腊八粥的熬制过程再现出来,闻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
“大碗大碗、大匙大匙、装着、塞灌”,描写吃腊八粥的动作是痛快淋漓,调动人的视觉、嗅觉,熬制过程、看、闻、吃……从吃粥时的动作这一侧面描写体现出腊八粥的甜美。
(板书:拟人、做法、色香味) 3.总结写法指导
(1)写出食物的主要特点
①老老少少共同的感觉(都爱喝腊八粥) ②熬制过程(材料、做法) ③看、闻、吃……(外观、味道) (2)巧用修辞手法,把食物写得生动具体
①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排比)
②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拟人)
(设计意图:紧扣教材,通过回顾课文作者描写腊八粥的方法,引导学生品味作者语言的精妙之处,通过描写食物的外观、材料、味道、做法等特点,抓住主要特点介绍自己喜爱的食物,运用排比、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写出其特点及对它的喜爱之情。)
(三)创设情境,介绍美食
1.这甜甜的腊八粥,色、香、味俱全,馋得我们直流口水,真想赶快吃上一碗。今天,我们班举行美食节活动,请你仿照沈从文笔下让人垂涎欲滴的腊八粥,来给同学们介绍你喜欢的美食吧,咱们来当当美食家。
1.指名上台,介绍自己喜欢的美食。 2.师生评价,并评选美食家3名。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情境中介绍自己喜欢的食物,不仅能带给学生直观的小练笔提升体验,更是悄然无声地将小练笔核心知识落地,
使学生喜欢学、容易学、能学会。)
(四)自主练笔,表达体验
1.尝试小练笔:运用学到的方法,把你喜欢的食物,用文字写出来,让大家与你一起分享美食。
2.学生自主练笔,教师巡视,针对现场练笔进行个别指导。 3.自读自改。
写好后首先自检句子是否通顺,想想词语是否用得恰当。 4.读给同桌听,同桌互相评一评。 5.全班交流,佳作欣赏
教师选取一篇最具代表性的佳作,投影出示,全班同学共同评析。 年纪小的馋嘴的娃娃们,讲究美颜养生的妈妈们,喜欢喝酒侃大山的爸爸们,爱念叨着年年有余的老人家们,提到鲫鱼炖豆腐都忍不住咽口水。我们家乡的鲫鱼炖豆腐可不一般,新鲜鲫鱼就着葱姜蒜被热油煎成两面金黄,浇上料酒后文火煮几分钟,再放入蘑菇与豆腐,加上糖、盐和少许的味精,小火慢炖。起锅前还要放入香菜提味配色。盛好后往餐桌上一摆,你看呐,它的颜色可真丰富,黑红的鱼,嫩白的豆腐,葱绿的香菜,红棕的蘑菇,耸耸鼻子闻一闻,真的太香了!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动筷子尝一尝,这鲫鱼炖豆腐要先吃一口鱼肉,爽口滑嫩,尝一下豆腐,唇齿留香,再喝一口鱼汁,鲜而不腥。这可真是一道绝世美味啊!
作者通过描写鲫鱼炖豆腐的外观、材料、味道、做法等特点,写出了鲫鱼炖豆腐的美味可口!
6.再次自改。
请同学们再次读读自己的小练笔,想想刚刚评议的方法,想想哪些地方还需改进,作补充修改。
(设计意图:习得小练笔方法后,任选自己喜爱的一种食物展开描写。写完后的自评、互评中以评促写,以评促改,多形式的评价,不仅能让学生体验习作表达的对象感、真实性和趣味性,更是“教学评一致”思想的高度体现。)
(五)总结本课,布置作业
1.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描写食物应从外观、材料、做法、味道等方面展开描写,通过写食物的抓住美食的特点,表达出对这一美食的喜爱之情。
2.同学们,课后,把今天修改好的小练笔重新整理并抄写下来,再读给家人听一听,请家人评一评。
(设计意图:及时的总结,为整堂课画上了句点,激励大家应在学习中总结方法,并整理小练笔读给家人听,让学生再次巩固本次小练笔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