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玛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谈细集料亚甲蓝与砂当量试验

谈细集料亚甲蓝与砂当量试验

来源:宝玛科技网
.第38卷第10期 140・ 2 0 1 2年4月 山 西 建 筑 SHANXI ARCHITECTURE Vol_38 No.10 Apr. 2012 文章编号:1009—6825(2012)10-0140・02 谈细集料亚甲蓝与砂当量试验 张摘谦 (河北省道路结构与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00) 要:分别介绍了细集料亚甲蓝与砂当量两种不同的试验方法及实验数据的不同之处,总结归纳了两种试验方法的特点,并得 出一些具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关键词:细集料,亚甲蓝,砂当量 中图分类号:TU458 文献标识码:A 1试验方法比较 好的把握,直接影响到实验的效率和准确度。因此在振荡过程中  亚甲蓝适用于小于2.36 mm或小于0.15 mm的细集料;取缩 不建议使用人工振荡。振荡完成后将试筒取下竖直放置在试验台上,拧下橡胶塞, 分后干燥的试验用料200 g,精确至0.1 g。将试样倒人盛有500 mL± 控制冲洗液的流量,然后迅速将冲 5 mL洁净水的烧杯中,将搅拌器速度调整到600 r/min,搅拌器叶 注意橡胶塞上是否带有试样,轮离烧杯底部约10 mm。搅拌5 rain,形成悬浊液,用移液管准确 洗管插到试筒底部,不断转动冲洗管,使附着在集料表面的土粒 缓慢匀速向上拔出冲洗管,用冲洗液冲洗附在试 加入5 mL亚甲蓝溶液,然后保持400 r/rain±40 r/min转速搅拌 杂质浮游上来,且保持液面位于380 Into刻度 1 rain起,在滤纸上进行第一次色晕检验。即用玻璃棒蘸取一滴 筒壁上的集料,当冲洗管抽出液面,使液面保持在380 mm刻度线处。在插 悬浊液滴于滤纸上,液滴在滤纸上形成环状,中间是集料沉淀物, 线时,切断冲洗管的液流,不可来回插捣冲洗, 液滴的数量应使沉淀物直径在8 mill一12 mm之间。外围环绕一 入冲洗管时应一次将冲洗管插入试筒底部,使附着在集料表面的土粒杂质浮游不起 圈无色的水环,当在沉淀物周围边缘放射出一个宽度约1 mm的 避免试筒内的试样振实, 200 S±15 S,用尺量测从试筒底部到絮 浅蓝色色晕时,试验结果称为阳性。如果第一次的5 mL亚甲蓝 来。最后将试筒下静置1没有使沉淀物周围出现色晕,再向悬浊液中加入5 mL亚甲蓝溶 状凝结物上液面的高度(h。)。将配重活塞徐徐插入试筒里,直至 用直 液,继续搅拌1 min,再用玻璃棒蘸取一滴悬浊液,滴于滤纸上,进 碰到沉淀物时,立即拧紧套筒上的固定螺丝。将活塞取出,量取套筒顶面至活塞底面的高度(h:),准确 行第二次色晕试验,若沉淀物周围仍未出现色晕,重复上述步骤, 尺插入套筒开口中, mm,同时记录试筒内的温度,准确至1℃。 直到沉淀物周围放射出约1 mm的稳定浅蓝色色晕。停止滴加亚 至1甲蓝溶液,但继续搅拌悬浊液,每1 min进行一次色晕试验。若色 2实验的数据比较 晕在最初的4 rain内消失,再加入5 mL亚甲蓝溶液;若色晕在第 亚甲蓝值为加入的亚甲蓝溶液的总量与试样质量的比值× 5分钟消失,再加入2 mL亚甲蓝溶液。 1O(系数10用于将每千克试样消耗的亚甲蓝溶液体积换算成亚 两种情况下,均应继续搅拌并进行色晕试验,直至色晕可持 甲蓝质量)。 续5 min为止。最后记录色晕持续5 rain时所加的亚甲蓝溶液总 砂当量值为试筒中用活塞测定的集料沉淀物的高度( :)与 体积,精确至1 mL。 ‘试筒中絮凝物和沉淀物的总高度(h。)的比值。 砂当量适用于小于4.75 mm的细集料;用冲洗管将冲洗液 (氯化钙、甘油、甲醛的混合溶液)加入试筒,直到最下面的100 rain 刻度处(约需80 mL试验用冲洗液),称量120 g±1 g试验用料, 用纯净水轻微润湿然后用漏斗倒入试筒中,在倒入试筒时缓慢倒 入试样,这样不但可以减少气泡的产生也可以使试样更好的与冲 洗液结合。然后将装有试样的试筒静止放置10 min±1 rain后, 用橡胶塞将试筒口堵塞严密,防止在振荡过程中将冲洗液漏出。 将试筒水平固定在振荡机上,开动机械振荡器,在30 S±1 S的时 间内振荡90次。在试样振荡时尽量使用机械振荡。使用人工用 手振荡时,不仅手腕和手臂的动作不易掌握而且振荡幅度也不能 很好的维持在230 mm±25 mm。在振荡时间和次数上也不能很 3结语 亚甲蓝确定细集料、细粉、矿粉中是否存在膨胀性粘土矿物 并确定其含量的整体指标。它是向集料与水搅拌制成的悬浊液 中不断加入亚甲蓝溶液,每加入一定量的亚甲蓝溶液后,亚甲蓝 为细集料中的粉料所吸附,用玻璃棒蘸取少许悬浊液滴到滤纸上 观察是否有游离的亚甲蓝放射出的浅蓝色色晕,判断集料对染料 溶液的吸附情况。 通过色晕试验,确定添加亚甲蓝溶液的终点,直到该溶液停 止表面吸附。当出现游离的亚甲蓝(以浅蓝色色晕宽度1 mm左 右作为标准)时,计算亚甲蓝值MBV,计算结果表示为每1 000 g Types of concrete strength and comparison of detection methods LIU Jian Abstract:With an outline on the concrete,the essay summarizes types of concrete strength,introduces strength detection methods of common concrete,and mak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In the end,it shows measures to enhance concrete strength,which has laid a foundation for the ap— plication and promotion of concrete. Key words:concrete,strength type,detection method 收稿日期:2012-02-06 作者简介:张谦(1983一),男,助理工程师 第38卷第10期 Vol_38 No.10 2 0 1 2年4月 山 西 建 筑 SHANXI ARCHITECTURE Apr. 2012 ・141・ ・水・暖・电・ 文章编号:1009—6825(2012)10—0141—02 基于Flowmaster的高层建筑消火栓系统超压现象分析 孙帅印 李太富余波 (西华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610039) 摘要:探讨了消火栓在Flowmaster软件中的建模方法,根据其栓口流量一压力数学关系,实现了对消火栓的建模。结合某高层 建筑,运用Flowmaster软件对其消火栓系统模拟,得到该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压力分布和流量大小,针对实际流量偏大和局部超 压现象,通过改变消火栓泵的设计参数,使系统得到优化。 关键词:消火栓系统,Flowmaster,流量,压力 中图分类号:332972.4 文献标识码:A 在工程设计中消防水泵的实际扬程均大于计算值,这会导致 1.2设备建模 系统在运行中超压,消火栓口压力偏大,实际流量大于设计值,水 1.2.1 消火栓 泵在低效段运行,更有甚者在未设任何减压措施的消火栓口压力 在模拟中用压力与流量关系边界组件代替消火栓。 大于0.5 MPa,降低系统的安全可靠性。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规范 消火栓流量与其栓口压力的数学关系为 ]: 或资料说明系统超压所带来的危害,因此本文将以某高层建筑为 2 例,利用Flowmaster软件 量化分析系统超压带来的危害,通过 =AdLdg曲2+百 ̄lxh+ (1) 优化设备选型,达到消除超压危害的效果。 将消火栓各设备参数代人上式,整理得: 1 Flowmaster建模 一1.1 工程实例简介 √ 某高层住宅楼,共l8层,住宅部分设双立管双栓消火栓系 由式(2),在软件中建立流量一压力曲线,并导压力与流量关 统,其系统见图1。 系于边界组件中。 1.2.2减压孔板 模型中可用离散损失类组件模型代替减压孔板。减压孔板 水头损失方程为: d=20 mm: =1.305×q (3) d=24 mm:Hk=0.595×q: (4) 由方程(3),方程(4)建立水头损失一流量曲线,导入到离散 损失组件中即可。 1.2.3其他设备 消防水泵选用离心泵模型,消防水池采用特定截面积水箱组 图1消火栓系统图 件,管道采用圆形弹性管道模型。 该系统3层,4层和5层~9层消火栓口处分别设孔径为 2模拟计算及分析 20 mln,24 m/n的减压孔板。消火栓泵型号为XBD10/25—45一HY。 2.1 模拟结果 试样吸收的亚甲蓝的克数。 高,在光晕出现时的量不好把握,一般在试验过程中可能会多加 砂当量值是确定细集料中含粘性土与杂质的含量,它是通过 一次溶液使光晕更容易确定。砂当量的试验检测范围更广,但在 振荡使得集料中的杂质或土与集料分开,根据不同的比重,杂质 冲洗过程中由于导管插入时没到底部冲洗不彻底,冲洗液流量控 与土悬浮于冲洗液中。计算集料在混合料中的含量确定集料的 制不好,小了冲不出来,大了溶液上升过快都会影响数据。 洁净度。 参考文献: 亚甲蓝与砂当量都是测定细集料洁净程度的试验,各自的溶 [1] 万里,张志强.浅谈级配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J].山西建 液对细集料中的杂质有不同的作用;亚甲蓝对自身溶液的要求较 筑,2010,36(2):177—178. Talking about the experiment of fine aggregate methylene blue and sand equivalent ZHANG Qian Abstract:This thesis introduces diferences of experimental methods and experimental data of fine aggregate methylene blue and sand equiva— lent,sumnlarizes characteristics of two experimentla methods,and draws some guiding conclusions. Key words:fine aggregate,methylene blue,sand equivalent 收稿日期:2011—12—02 作者简介:孙帅印(1987-),男,在读硕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