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玛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开题报告1

开题报告1

来源:宝玛科技网
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题报告

时间: 2012-9-8

立项号 2012XKT-ZXSX116 负责人 李五龙 课 题 名 称 所 在 单 位 提高高中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方法与途径研究 西北工业大学附中 进入高中学习,学生都有着旺盛的求知欲和非把高中数学学好不可的强烈愿望,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便普遍感到高中数学容量大节奏快,同时又抽象和晦涩,甚至难以听懂,即使“听懂”了,也只是囫囵吞枣,一知半解。在解题应用时又总是磕磕碰碰,总不那么得心应手。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进入“困难期”,数学成绩开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滑坡,从而使他们对数学产生了神秘感和畏惧感,学习信心也逐渐消失了。 为了急于脱离此困境,学生往往热衷于大量做题(甚至特中意难题),而对基础知识不求甚解,对基础训练不感兴趣,对知识的形成过程嗤之以鼻,不善于对自己的思路进行检验,不善于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不会分析、评价和判断自己思考方法的优劣,也不善于找出和纠正自己的错误。做题时,感性经验大于理性思考,没有概括、类比、总结的习惯,导致获得的知识系统性弱、结构性差。因此,如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自我意识,实现对自己的数学活动的主动监控,提高高中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方法与途径值得大力研究。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建构主义认为一切知识都必须通过主体的建构活动才能得以完成,通过解题过程的反思,让学生把问题的思维过程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形成一定的认知策略,从而提高元认知能力。促进其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增强学生成功感。 “学习过程不是对新信息的直接吸收和理解,而是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然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还没有真正引起教师的重视,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很少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反思。坚持让学生自己思考,强调随时对思维过程进行反思,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措施。及时地提供反馈信息,启发学生根据反馈信息,不断地进行反思,从而使学生在各个不同的程度上了解自己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和掌握新知识的程度,促进多数学生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学会学习。 新的数学课程将从现行大纲的以获取知识、技能和能力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突出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问题解决的教学研究有利于学生养成分析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和延伸问题的习惯;使学生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以及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对数学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体会数学的作用。有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一、关键词界定 能力与数学能力:能力是指对活动的顺利有效进行起直接稳定的作用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所谓数学能力,一种是指创造具有社会价值的数学新成果的数学能力,另一种是指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习数学的能力。 数学解题能力: 解题能力是指数学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能阅读、理解对问题进行陈述的材料;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加以表述,它是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基本数学能力的综合体现.从解题的思维过程来看,实际上从解题方向的确定到解题计划的实施,最后到解题目标的实现,整个过程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 波利亚认为解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中心,是“教会学生思考”,培养应用数学于实际的能力和习惯的重要手段,是缩小现实世界与课堂世界的差距的首要办法。罗增儒教授认为:解题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内容.解题是真正发生数学教育的关键环节,尚未出现解题的数学学习总给人一种尚未深入到实质或尚未进入到高潮的感觉(定理的证明就是解题);解题是掌握数学,学会“数学地思维”的基本途径.概念的掌握、技能的熟练、定理的理解、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等都离不开解题实践活动;解题研究不能仅停留在操作层面,还需深入到心理层面. 二、研究方向及对象 1.研究方向: 为进一步提高高中学生数学解题能力,通过调查问卷,了解高中学生在数学问题解题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困惑,结合本校部分老师的经验和心得,力争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能引导学生提高数学问题分析与解题能力,同时建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高效科学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探索出一条在新课改下适合西工大附中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新路子做好一些有益铺垫。 2.研究对象: 西工大附中高一,高二部分班级学生。 3.教材范围: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1》-----《必修5》;《选修2—1》--《选修2—3》;《选修4—4》、《选修4—5》。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一、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数学解题中的审题能力培养。 3、数学解题策略的选择能力培养。 4、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形数结合互相转化的能力、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归纳问题的能力研究。 5、结合本课题进一步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及途径。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 观察法:直接观察法和参与观察法。 调查法:问卷、访谈法、测试统计法、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法等。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文献法:顺查法、逆查法、引文查找法、综合查找法。 行动研究法:计划、行动、考察、反思与调整。 三、研究的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2.7—2012.9) 研读提高高中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方法与途径已形成的各种专著及理论,学习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 通过对高中数学中的相关问题的思考,确定研究课题,完成课题立项申请书,写出开题报告,制定出实施方案。 2.实践研究阶段(2012.9—2013.1) 完成提高高中学生数学解题问题能力的问卷调查,分析调查存在的问题及应对对策。及时发现问题,对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补充与完善。同时建立提高高中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方案和途径。 3.总结阶段(2013.1—2013.5) 整理研究材料,完成结题报告,结题。 一、主件: 结题报告。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二、附件: 1.论文。 2.课堂中若干教学片断回顾与反思。 3.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4.部分案例。 注: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6页的范围内。

分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