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成果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
中的应用
庄琳;李晋军;杨薇玉;金红光;关月宗
【摘 要】利用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中的地表覆盖和重要地理国情要素,对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内业全图解译工作进行辅助生产.实践证明,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可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生产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同时能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提高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内业全图解译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期刊名称】《地矿测绘》 【年(卷),期】2019(035)001 【总页数】3页(P4-6)
【关键词】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内业全图解译 【作 者】庄琳;李晋军;杨薇玉;金红光;关月宗
【作者单位】云南省地矿测绘院,云南昆明650218;丽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云南丽江674100;云南省地矿测绘院,云南昆明650218;云南省地矿测绘院,云南昆明650218;云南省地矿测绘院,云南昆明650218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P208 0 引言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是测绘地理信息向前发展推进的基础,它既是对现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整合、提取和加工,又是与其他专业部门业务数据的融合和集成[1]。多要素、全覆盖、无缝隙普查形成的海量数据,是制定和实施国家发展战略与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各类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全面细化和完善全国土地利用基础数据,通过掌握翔实准确的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变化情况,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自然资源管理改革和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各项工作的需要。开展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对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提升各地区国土资源管理精准化水平,支撑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本文主要介绍了如何利用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中的地表覆盖和重要地理国情要素辅助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内业全图解译生产工作的方法。 1 项目概况
根据《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17]48号)精神,云南省于2018年3月正式下发通知开展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原称为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并确定了以陆良县、宜良县,古城区为云南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示范县,并于2018年4月起先行开展示范县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积累总结调查工作经验,指导云南省今后各县(市、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的开展,云南省地矿测绘院在此次工作中承担了陆良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示范县的工作。
陆良县隶属于云南省曲靖市,位于云南省东部,素有“滇东明珠”之称。居南盘江上游,北与马龙县、麒麟区接壤,东与罗平县为邻,南与师宗县、石林县相连,西
与宜良县为界。全县东西长65.6 km,南北宽62.8 km。境内平均海拔1 840 m,四面环山,中间是开阔平坦的湖积盆地,是云南省第一平坝,平坝面积772 km2。陆良县地形地貌丰富多样,内业全图解译工作中总结形成了具有良好参考意义的解译样本,并使用了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中的地表覆盖和重要地理国情要素辅助内业全图解译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2 可行性分析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主要任务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权属调查、专项用地调查与评价、各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成果汇总与分析。其中,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是其他工作的基础,而调查信息提取和调查底图制作则是此项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陆良县作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的示范县,其内业工作中调查信息提取和调查底图制作这一环节并非只采用国家已提取并下发的内业预判图斑进行调查底图制作,而是在参考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和国家已提取并下发的内业预判图斑的基础上,采用全图解译的方式进行制作。全图解译顾名思义就是根据国家下发的最新遥感影像进行全图矢量化勾绘及内业地类解译。该项工作可利用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中的地表覆盖和重要地理国情要素进行辅助生产,其可行性分析如下:
2.1 大地基准与高程基准相同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和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大地基准与高程基准相同。其中,大地基准都是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高程基准都是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高程系统为正常高。由于大地基准与高程基准一致,因此在使用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时不必再进行坐标的投影转换,避免了坐标系统转换时产生的投影差,有利于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中的数据应用更加准确。 2.2 调查影像分辨率基本相同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是采用高分辨率的航空影像制作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工作底图,其航空影像的分辨率根据所在区域多采用0.2 m或0.5 m。而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分为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城镇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同样是采用高分辨率的航空影像制作外业调查工作底图,城镇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要求采用优于0.2 m分辨率的影像,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要求采用优于1 m分辨率的影像。此次陆良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影像分辨率采用的是0.5 m。因此,两项工作采用的调查影像分辨率基本相同,具有参考意义和价值。 2.3 调查时间间隔较短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是自2013年1月开始,至2015年12月结束,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15年6月30日。而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是自2018年4月开始,至2019年12月结束,调查的标准时点为2019年12月31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的开始时间与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标准时点时间相差不到3年,所以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的现势性较强,尤其是对于地理国情要素中的道路、水域和地理单元要素,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中还是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结合陆良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情况,除城镇周边的道路和地理单元要素有局部新增和变化外,水域和其他区域变化均不大,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内业全图解译工作中,可用于参考辅助解译。 2.4 调查对象的要素有重叠
地理国情信息分类对象主要包括地表形态、地表覆盖和重要地理国情要素3个方面:
1)地表形态数据反映地表的地形及地势特征,也间接反映了地貌形态。
2)地表覆盖分类信息反映地表自然营造物和人工营造物的自然属性或状况。地表覆盖不同于土地利用,一般不侧重于土地的社会属性(人类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和目的意图)等。
3)重要地理国情要素反映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具有较为稳定的空间范围或边界、具有或可以明确标识、有监测和统计分析意义的重要地物及其属性。如城市、道路、设施和管理区域等人文要素实体,湖泊、河流、沼泽、沙漠等自然要素实体,以及高程带、平原、盆地等自然地理单元。综合考虑上述三类信息,地理国情信息共分为12个一级类,58个二级类,133个三级类。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工作分类是为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全面细化和完善全国土地利用基础数据,掌握土地资源变化情况,在原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基础上,广泛征求意见进行补充修订,形成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对部分二级地类进行了细化和归并,对园地、林地、草地、公园与绿地等地类进行了细化,对商服用地、特殊用地等地类进行归并,并新增了湿地为一级类。《工作分类》包括了13个一级类和55个二级类。
通过两者调查分类的比对分析,虽然在调查分类的原则和要求上有所不同,但在调查的对象上却存在一定的重叠,如耕地、园地、林地、草地、裸地、建设用地、道路、水域等调查对象两者均存在,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内业全图解译工作中,虽然重叠的调查对象的地类图斑边界不一定重合,但在内业地类认定上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3 应用案例
本文应用案例分析采用陆良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示范县数据。 3.1 利用地理国情普查数据辅助进行道路、水域的内业勾绘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内业全图解译工作中的难点之一就是道路、水域的内业勾绘。由于影像精度和人为主观因素,在内业全图解译工作中经常存在以下情况: 1)道路、水域漏勾绘(宽度已经达到上图面积)。
2)道路、水域勾绘了但没有形成路网或水网,存在未贯通和不连续的情况。尤其是水域,水域的面状要素一般不会漏勾绘,如:水库,湖泊,坑塘等;水域的线状要
素(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中要求用面表示)容易存在漏勾绘或勾绘不完全的情况,如:河流、沟渠等。一旦内业漏勾绘,而在外业调查中没有被补充调查上图,则极易造成要素的丢失,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数据缺乏完整性和准确性。 而利用地理国情普查数据辅助进行道路、水域的内业勾绘,则能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以上问题:一是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是已经完成了外业调查核实的成果数据,数据具有一定的准确性,与实地的符合性较高;二是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成果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开始时间间隔较短,间隔时间不到3年,大部分的道路与水域的变化情况不大,完全可用于内业参考勾绘。参考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内业解译补画的水系面,如图1所示。
图1 参考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内业解译补画的水系面Fig. 1 Water system surface supplemented with reference to the data of National Geoinformation Survey
3.2 利用地理国情普查数据辅助进行内业地类预判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内业全图解译工作中除了结合高分辨率的卫星正射影像进行内业图斑勾绘外,还需完成内业地类的预判。虽然在工作开展的初期已经建立了解译样本点辅助内业人员进行地类预判,但是内业人员毕竟未去到实地,仅靠解译样本点和影像纹理特征进行地类预判未免过于单一,部分情况特殊,影像纹理不明显的图斑难免存在内业难以判定的情况,尤其是耕、园、林、草4类,单从影像纹理上判定,有时候容易混淆,从而判定错误。
为了更好的完成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内业全图解译的地类预判工作,提高内业地类预判的准确性,经过实践证明,可采用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中的地表覆盖数据辅助进行内业地类预判。由于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的调查对象要素存在重叠,通过对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的调查对象进行分类和归并,在辅助内业人员进行地类预判的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参考地理国情普查数据辅助进行内业预
判的界面,如图2所示。
图2 参考地理国情普查数据辅助进行内业预判Fig. 2 Determining of land types by referring to the data of National Geoinformation Survey
3.3 利用地理国情普查数据辅助进行道路、水域、城镇村内部细化调查对象的名称和类型标注
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中特有的地理国情要素数据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中起到了很好的辅助参考作用。地理国情要素数据包括了行政区划单元、社会经济区域单元、自然地理单元和城镇综合功能单元[2],具体见表1。在陆良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示范县的工作中,云南省地矿测绘院在数据库DLTB(地类图斑)层中自主增加了ZJMC(注记名称)和ZJLX(注记类型)两个字段,并和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中的道路、水域和城镇综合功能单元的“名称”和“类型”字段对应,获取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中的已有属性信息,这大大减少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中的城镇村细化调查工作的工作量,提高了准确性。此外,云南省地矿测绘院还自主增加了道路、水域和城镇村内部细化注记,在后期道路网、水域网和城镇村专题图件制作时,可将ZJMC(注记名称)和ZJLX(注记类型)属性信息标注使用,图件内容表示更加的丰富具体,图件的实用性和参考性也得到了提升。道路、水域、城镇综合功能单元点名称属性标注,如图3所示。
表1 地理国情要素单元Tab. 1 Geographical elements unit单元名称 内容行政区划单元 国家、省级、地级、县级、乡镇级、行政村社会经济区域单元主体功能区;开发区、保税区;国有农、林、牧场;自然、文化保护区;自然、文化遗产;风景名胜区、旅游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行、蓄、滞洪区自然地理单元 流域;地形分区;地貌类型单元;湿地保护区;沼泽区城镇综合功能单元 居住小区;工矿企业;单位院落;休闲娱乐、景区;体育活动场所;名胜古迹;宗教场所 图3 道路、水域,城镇综合功能单元点名称属性标注Fig. 3 Name attributes of
road, water area and urban integrated functional unit 4 结论
通过应用案例不难发现,利用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中的地表覆盖和重要地理国情要素数据可以对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生产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特别是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内业全图解译工作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减少内业地类预判和外业实地调查中人力物力的投入,还能进一步提高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内业全图解译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为陆良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示范县项目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 [参 考 文 献]
【相关文献】
[1] 于启升.ArcGIS拓扑查错功能在地理国情普查中的应用[J].地矿测绘,2015,31(1):41-43. [2] 李维森.地理国情普查数据采集技术方法[M].北京:测绘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