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死亡,我们常常想到的是恐惧和痛苦,觉得这是需要高声呐喊出来的悲痛。在中国的电影和故事中,也常常出现某人死亡,亲人悲痛欲绝,嚎啕大哭的画面。我们从来没有想过,死亡原来也可以以非常静谧,非常温柔的方式来表达。《入殓师》,这部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电影,就是这样告诉了我们死亡的美学。死亡不一定要轰轰烈烈,更多的,是平凡,是安详的沉睡。一个个生命诞生然后逝去,如同蝴蝶停在鲜花上又悄悄飞走那样简单。 主人公小林大悟因巧合接触到了入殓师这个职业。急需一份工作的他抱着试试的心态跟着佐佐木社长工作。一开始,死者的家属、小时候的好友、他的妻子,都不理解他,觉得入殓师是一份可耻的工作。然而,在小林仔细、温柔地为死者整理仪容,把死者变得漂漂亮亮的,送入木棺后,获得了死者家属的尊敬。在替澡堂婆婆入殓之后,小时候的好友感谢他,妻子也理解了他。一个人无论生得多么平凡,如日复一日在澡堂烧火,为客人送上热热的水的阿婆,在死的时候,这份平凡也会变得伟大。世界上最璀璨最耀眼的是生命,而在生命逝去之时,小心地捧着它,让它再次发出最后的光辉的正是入殓师。
电影中小林多次想起他的童年,想起他的父亲。每一次电影的配乐都会有些许变化。小林在做入殓师的工作后,对父亲的恨也一点点减少。电影多次提到小林父亲送给他的石头。摸着石头就能够感受到对方的心意。以这颗石头为引,在小林父亲死去,小林为其化妆的时候,父亲的脸渐渐清晰,将感情提升到了极致。这个场面让人忍不住潸然泪下。死亡是凄美的,然而正是死亡,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回归。在影片的最后,小林妻子怀孕,这正是死亡的轮回,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