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玛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促进基层民间文艺竞相迸发

促进基层民间文艺竞相迸发

来源:宝玛科技网
 促进基层民间文艺竞相迸发 ---2015年春节回乡调研小报告

李 晶

前不久,听说老家退休多年的姐姐现在忙得不亦乐乎。家里上有90岁高龄的公婆,下有刚读幼儿园的小孙子,一家四代同堂,姐姐在家就忙得够呛,还参加了宜丰县民间戏曲演出团,凭着年轻时爱好文艺的底子,在团里唱起了旦角,有意思!这次春节回家,对基层文艺不由得关注起来。

宜丰县民间戏曲演出团,是一支由退休的文艺爱好者自发组成的民间团体。他们近30位成员中,最大年龄72岁,平均年龄达65岁。他们以挖掘和传承地方戏曲—宜丰采茶戏为主要内容,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挖掘传承、自编自演、载歌载舞。他们下农村、到工厂、进社区、串家门,哪里需要,演唱就到哪里。他们主动到福利院为孤寡老人演出,给老人们带去欢乐;他们经常深入农村和社区演出,诙谐鞭挞不文明、不卫生、不和睦等社会时弊,营造和谐文明的好风气;他们经常参加各界组织的主题活动,用传统的唱腔,宣传地方特色、颂扬发展成果;他们还为群众乔迁、婚嫁、寿诞等喜庆有求必应,贴近百姓,送去欢乐。他们对地方艺术满腔热情,自费配备乐器、服装、排练节目,对演出不计回报,在把欢乐送给观众的同时,自己从中也感受到了快乐和满足。真正是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这个演出团被老百姓

誉为“送戏曲送温暖的百灵鸟”,他们每年要演出60多场,成为地方送戏下乡的重要力量,在2014年被宜春市树为“优秀群众文化团体”。

宜丰县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的古县,在改革开放,加快发展的进程中,取得了巨大成绩,精神文明建设也硕果累累,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被评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进入新世纪,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当地民间文艺团体也出现了百花争艳的局面。活跃的家乡民间文艺活动给我三点启示。

一, 要特别重视基层民间文艺工作的繁荣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基层群众对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身边的、经常性的、高品位的文艺需求更为突出。在基层,能看到“高大上”的专业文艺团体的精品节目是不容易的,所以,身边“小家碧玉”式的经常性的文艺演出很有市场,群众的参与度和热情特别高。无论是社区还是农村,因兴趣爱好相同,自发组织成立艺术团队的情况不时出现。基层,要顺应这种形势,加大领导力度,动员和引导群众,形成团队、加强管理、自娱自乐、开展活动,每个社区和乡村都可以引导成立民间文艺团体。促进基层文艺创造充分涌现,创造活力持续迸发。把基层文艺团体打造成繁荣群众文化,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强大力量,努力形成基层文艺生动的繁荣局面。

二, 要大力扶持基层民间文艺团体的快速发展 基层民间文艺团体大多有自发性、区域性、群众性、业余性等特点,在发挥其繁荣基层文化作用上,既有其群众喜闻乐见、自娱自乐、灵活多样等优势,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设备条件不好、资金不够、人才欠缺等不足。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就必须大力扶持。

首先要搭建好三大平台:一是宣传平台。充分利用民间文艺团体的宣传作用,交任务、给指导,为基层群众作理论宣传。二是演出平台。把民间文艺团体纳入的宣传力量统筹安排,邀请参加各类文艺主题活动的演出。三是交流平台。积极组织团体之间的演出交流,切磋讨论,不断提高演艺水平。

其次要着力人才培养。一是选调专业人才,充实乡镇和社区,解决基层文艺人才严重缺乏的问题。二是培训民间文艺团队的文艺骨干,提高其演艺水平。三是派专家到民间文艺团体进行指导,主动提供健康有趣的剧本和宣传资料,提高节目质量。

再次要创新投入机制。构建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基层文艺保障机制。一是把民间文艺团体纳入“送戏下基层”的大盘子,给任务、给经费,提供专项补助。二是重大演出项目推行“社会购买”,采取社会化招标办法,走市场化路子。三是完善激励机制,设立民间文艺发展基金,对优秀

民间文艺团队给予资助倾斜、在“给任务、给经费”上倾斜,免费提供培训和艺术指导等。

三, 要积极引导基层民间文艺团体的健康发展 既要保护好基层民间文艺团体的积极性,也要克服他们作品质量参差不齐,管理不够严的不足,切实加强监管和引导势在必行。一是要加强领导。落实管理责任,做到事要有人抓、有人管,要把握好发展方向、文化导向。充分发挥文联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大对民间文艺团体的扶持、管理、服务力度。二是要切实指导。经常深入民间文艺团体,了解情况、解决困难,决不能放任自流、不闻不问,不断提高文艺节目的编排和演出质量,提高艺人的道德水平和艺术水平。三是要规范管理。规范演出行为,强化管理监督,查处违规演艺活动。建立长效的管理和激励机制,表彰和鼓励优秀,确保合法演出团体的利益。促进基层民间文艺团体健康、高雅、规范和良性发展。

(作者系抚州市直属机关工委) 2015年2月26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