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玛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中语文教科研工作计划

高中语文教科研工作计划

来源:宝玛科技网
高中语文教科研工作计划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公文写作、报告体会、演讲致辞、党团资料、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诗词歌赋、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report experience, speeche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documents, poems and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collection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

第 1 页 共 17 页

高中语文教科研工作计划

高中语文教科研工作计划(精选3篇) 高中语文教科研工作计划 篇1

本学期根据学校工作计划认真贯彻新课程改革精神,全方位推行创新教育,全面实施课程改革实验方案,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质量,制订本学期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

本学期主要工作以学习新“课标”、实践新理念为中心,加深教师对现代教育观念和课程改革的认识和理解;以研究本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加强学法指导,在课堂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主要工作与措施 (一)抓紧抓实常规教学工作 1、夯实基础。

①及早下手,注重积累。

语文是一门积累的学问,靠短期强化往往没有效果,况且从高一到高三、学生的各科学业难度逐渐加深,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年级越高就越难在语文上投入很多精力,所以,我们强调在高一时就抓紧其语文的学习。

从高一起,我们就注意搜集关于文学、文化常识和古诗词名句名篇的材料,让学生在空余时间背诵。为了克服遗忘,我们将这部分内容定为每学期开学摸底测验的必考内容,让学生在反复不断的复习中

第 2 页 共 17 页

加强记忆。

高二年级安排一定的时间完成高三的部分教学内容,这样一来,明年高三就能保证有足够的时间来复习。

高三应届班力争本学期完成高三的教学,有计划地巩固有关知识,为明年系统复习做好准备。 ②用足教材,以“本”为本。

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强调要重视利用教材,按照教材的体例,有步骤有计划地提高学生的能力。

高一正确处理好必修与选修的关系,本学期完成《语文》〈必修〉第一、二册。以单元教学为‘点’,以读写实践为‘链’,精讲‘教读课’,指导‘自读课’,重视能力培养,不断提高语文积累和素质。 高二课内教材全部要上,总体上采取先慢后快、重点篇目慢非重点篇目快的原则,有变化有侧重地实施教学。

课内现代文中的必读篇目我们也是篇篇必上,但教学重点不是让学生记住对课文本身理解的结论,而是使其了解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并将这种思维过程中所用的方法迁移到课外文章的阅读中去。泛读课文则是选择某一侧面,以学生讨论为主,运用所学方法自主解读文本。 高三严格按备课组制定的计划执行,集中大家智慧,发挥集体优势。有计划、有步骤完成任务。 ③有序推进,重视作文。

在作文教学上,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从夹叙夹议的记叙文开始,逐步训练论点型议论文、论题型议论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克服

第 3 页 共 17 页

作文教学的随意性,形成作文教学的系列性。每一篇作文都认真批改,详细讲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广泛拓展

“留心处处皆语文”,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进一步树立大语文观念。

(1)扩展阅读课外文言语段。高一、高二、都应补充课外小语段,让学生阅读,并配套自编测试题,平时考试抽查学生掌握情况。 (2)提倡以剪报的形式扩大学生阅读量,把握时代脉搏,积累作文素材。

(3)坚持写随笔,抽时间评讲,优秀作文印发给全年级。 3、开展活动,激发热情

突出语文教学的特色,各年级可根据语文学习和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拘一格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比如开展古诗文吟诵比赛、作文竞赛、课前演讲、课外阅读等特色活动。 4、建立听课、说课、评课的制度

各备课组本学期安排3—4人开展公开课,要求大家尽量参与活动。本学期每位教师听课不少于8节。 (二)有序开展语文教研活动

课堂教学的开放主要表现在教材的开放和教学过程的开放,为更好地实施语文教学课内外衔接,积极探讨突出人文精神的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我们计划积极有序推进语文教研活动: 1、积极争取学校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关注与指导,争取更多

第 4 页 共 17 页

的走出去的机会,加强交流,扩大视野。

2、利用网络教研的形式充分发挥全体语文教师的聪明才智,凝聚语文教研的集体智慧,营造浓厚的语文教研的氛围。

3、丰富语文教研的内涵,以校本培训为抓手,精心设计和组织教研活动。积极开展校本教研的试验,为校本课程的完善积累素材和经验。

4、落实教研

我们认为教研组活动关键要讲究一个“研”字。研究落实教学思想;备课研究学生现状;开课、评课研究教学创新;质量分析研究教学得失;教学手段研究多媒体整合;校本课程研究学生自主性学习;活动要有质有量,讲实效。本学期我们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开展教学个案研究:备课——说课——上课——研讨——反思——再上课——总结。

5、做好高考复习研讨活动。组织大家共同开展对20XX年《考试纲要》的学习,对20XX年高考试题的分块分专题研究,特别要研究在使用新教材后试题有哪些变化,我们应该如何来应对这些新变化。做好20XX年高考信息的收集工作,针对新的变化,采取应对措施。 6、做语文教育的有心人,把教育过程中的感悟与思考,聚在笔端,凝成文字,总结教学经验,撰写教学论文。组内成员每学年至少完成一篇教研论文,以教研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扎扎实实搞好语文教学,并力求教学成果再上新台阶。 高中语文教科研工作计划 篇2

第 5 页 共 17 页

一、思想方面的指导

以教师特别的爱奉献给特别的学生。“帮学生一把,带他们一同上路”。对学困生高看一眼,厚爱三分,以限度的耐心和恒心补出成效,对优秀生给予特别的爱,让他们更有信心迎接人生的第一次考验——中考。

二、认真分析学困生原因

寻找根源,发现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有生理因素,也有心理因素,但更多的是学生自身原因。

1、志向性障碍:学习无目的性、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自己的日常学习抱自暴自弃的态度,把接受在校教育的活动看作是套在自己身上的精神枷锁。

2、情感性障碍: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成天无精打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欠帐日益增加,成绩每况愈下。上课有自卑心理,不敢举手发言,课上不敢正视教师的目光,班集体生活中存有恐慌感。久而久之成为学习困难学生。

3、环境因素:其中家庭教育因素是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一个突出因素。父母的文化程度较低,期望水平低,他们大多缺乏辅导能力。有的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缺乏耐心;有的缺乏教育,缺少关心,放纵孩子,甚至认为读书无所谓,有的说:“我不识字不也过得很好。”这大大挫伤了孩子的上进心。有的家长长年在外打工,孩子在家无人管束……总之,家庭的文化氛围差,使学生的学习受到了干扰,造成了学习上的困难。

第 6 页 共 17 页

三、优秀生心理分析

1、骄傲心理:认为自己在班上属佼佼者,小尾巴翘上了天。 2、浮躁心理:认为自己应还有潜力可挖,可怎么都没有提高。 四、采取的措施

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造成了学困生的学习困难,从而使这些学生自卑,自暴自弃,而优秀生又停步不前,怎么办针对以上情况,我准备采取如下措施:

1、引导学习困难生正确认识自我

学习困难学生不善于自我评价、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因而容易降低学习目标,放弃坚持不懈的.学习努力。教师帮助他们寻找学习困难的真正原因,以利于取长补短,摆脱学习困难的困境。 2、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3、优化课堂教学的手段

教学由易到难,使学生层层有进展,处于积极学习状态。师生活动交替进行,多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对学生进步及时鼓励,发现问题即刻纠正。对待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教科研工作计划 篇3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了解民主启蒙思想家黄宗羲的生平及其思想;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行阅读,积累文言知识;学习事例和对比论证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学会辨析文言字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逐步提高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了解古代作品的思想观点,培养学生

第 7 页 共 17 页

探究其现实价值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作者对君主罪恶的不满,启迪人·民在思想上对君主有正确的认识。

教学重点 黄宗羲的主要思想观点;文言词句。

教学难点 认识黄宗羲观点在当时的进步性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教学时数 2课时。 01

导读:积累常识

1.齐背龚自珍《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鲁迅先生也有这样的诗句:“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这就是我国封建皇权统治时期社会的真实写照。

比龚自珍略早些的17世纪中叶,明朝灭亡,另一个号称“帝国”的王朝——满清走向了它的“辉煌”。这个时期,帝制正盛,风雨如磐,谁要是对“天子”有一点点“不敬”,那就是“大逆不道”。而就是有这样一个人,在这腥风血雨、黑色恐怖的岁月,竟大胆地喊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口号,鼓舞人·民把人君打翻在地,掷其皇冠,摧其御座,这是何等的勇气,何等的气魄!要知道,这可是轻则系身囹圄,重则身首异处、惨遭灭门的“罪行”啊! 喊出这个口号的人,就是黄宗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喊出这个口号的战斗篇章——《原君》。

第 8 页 共 17 页

2.黄宗羲(1601—1695)字太冲,号南雷,又号梨洲。浙江余姚人。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出自官僚家庭,其父黄尊素因权奸魏忠贤而遭害,及长,遂承父志,参加并领导“复社”,坚持同魏忠贤余党进行斗争。清兵南下,曾组织“世忠营”进行抵抗。明亡以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于隐居中专事著述讲学。所持政治思想主张,具有鲜明的民主色彩,曾大胆指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并倡以“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对清末改良主义维新派和资产阶级派以一定影响。在文学方面,面对当时激烈的,极力主张反映历史现实,抒写·真情实感,反对明代“七子”的模拟之风。所作诗文,多表现高尚节操之作。除《明夷待访录》单刊成集外,有《宋元学案》《明儒学案》《南雷文案》等。今人又编有《黄梨洲文集》。

3.一代奇书——《明夷待访录》。

《明夷待访录》,中国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政治专著。成书于康熙二年(166(3)。“明夷”是《周易》中的一卦,指有智慧的人处在患难地位。“待访”指等待后代明君来采访采纳。

全书有《原君》、《原臣》、《原法》、《置相》、《学校》、《取士上》、《取士下》、《建都》、《方镇》、《田制一》、《田制二》、《田制三》、《兵制一》、《兵制二》、《兵制三》、《财计一》、《财计二》、《财计三》、《胥吏》、《奄宦上》、《奄宦下》等论文21篇。

黄宗羲虽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君和臣的设置,但提出了“天下为

第 9 页 共 17 页

主,君为客”的思想,主张加强平等因素,扩大社会对执政者的监督权力,有近代民主政治的思想。这种思想并非受西方文明的影响,而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发展出来的,因而更加可贵。这部书受到清朝统治者的查禁,直至清末才重见天日,受到谭嗣同、梁启超等人的重视和赞许。 02

自读:夯实基础

1.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理解文章主要意思,把不能理解的字词句标出来。 2.自读检测。 ⑴重要字词 仲:排行第二。 逐利:追逐名利。 经营:筹划办理。 博:取得。 惨然:惨痛的样子。 屠毒:杀害;毒害。 敲剥:敲诈剥削。 花息:利息。 向使:假如。

寇雠(chó;u):强盗,仇敌。雠,同“仇”。 :指因暴虐无道而众叛亲离的统治者。

第 10 页 共 17 页

规规焉:狭隘死板的样子。 无稽:无从查考;没有根据。 窥(kuī)伺:暗中观望,等待时机。 ⑵通假字

视之如寇雠雠,同“仇”。 ⑶词类活用

①离散天下之子女 离散:使动用法。使……离散。 ②独私其一人一姓乎 私: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偏爱。 ③名之为 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④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 千万,数词作动词,超过千万倍。 ⑷古今异义 ①人而又去之者 古义:离开。 今义:前往某地。 ②亦犹夫人之情也 古义:一般人。

今义:对男子配偶的尊称。 ③尧、舜是也 古义:这。 今义:判断动}司。 ⑸特殊句式

第 11 页 共 17 页

①判断句

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 许由、务光是也。

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 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是故武王圣人也。 孟子之言,圣人之言也。 ②状语后置句 必千万于天下之人。 ③ 宾语前置句 是以其未得之也。 某业所就,孰与仲多 03

研读:探究观点

1.指名朗读第一段,探究问题:第一自然段涉及哪些历史人物,他们有哪些行为原因何在

人物有:许由、务光、尧、舜、禹;许由、务光经过思量而不愿就君位;唐尧、虞舜就了君位而又放弃了;夏禹起初不肯就君位可却推辞不掉,不得已而为之。

原因是:君位就是不把个人利益当做利益,却让普天下的人享受到那种利益;不把个人祸患当做祸患,却要帮助普天下的人免除那种祸患。为此,他们要付出千万倍的辛苦劳累,不可能像平常人一样地

第 12 页 共 17 页

贪图安逸。

2.齐读第二段,探究问题:后之人君把天下当作自己的产业,在长期过程中,其思想情态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段是怎样推理的 惭——安——荣

权出于我——利归于己——传之子孙(天下——莫大的产业!) 3.指名朗读第三段,探究问题:“君为主,天下为客”的有什么危害目的是什么原因是什么作者的结论是什么

危害:①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②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 目的:为子孙创业;取产业花息。 原因:视天下为产业。

结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4.齐读第四段,探究问题:古今人·民对待国君态度怎样对待暴君有哪两种态度你怎样认识伯夷、叔齐的“耻食周粟” 古: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为了天下人) 今:怨恶其君,视之如仇,名之。(为一己之私) 小儒:君臣之义无逃于天地间;妄传伯夷叔齐之事。 圣人:武王(伐纣)圣人; 孟子(肯定伐纣)之言,圣言。 伯夷、叔齐反对武王伐纣,认为臣伐君“不仁”,商灭后,两人“耻食周粟”。小儒称赞两人,是不明“为君之职分”,认为“君臣之义无逃于天地间”。国君的职责在于为天下人兴利释害,否则是“独

第 13 页 共 17 页

夫”“民贼”。伯夷、叔齐的行为是为虎作伥。 5.清理全文思路:

①古代人君兴利释害,遵循为君职分。 ②③后代人君背道而驰,违背为君职分。 痛斥后之人君以天下为自己的产业。(对比) 古今君民客主倒置,罪恶由君而生。 君主以天下为产业所带来的灾难。

④痛斥后世小儒的谬论。(古今人爱、恨君)(对比) 6.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得出这个观点的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文章在阐明君主产生的原因和应有的作用后,指出“后之为人君”对待君位的观点态度与古人截然相反;他们以天下的权和利“尽归于己”,他们“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他们“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接着进一步指出,由这种价值观决定了他的行为必然是残暴的:“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奉我”“一人之产业”,并“视为当然”。进而得出本文的中心论点:“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7.请简要分析本文的对比艺术。

运用对比的手法来说理是本文在论证上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具体而言,作者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

古之君主为天下兴利与今之君主为自己谋利构成对比。作者指出古代的君主是“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

第 14 页 共 17 页

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而今天的君主则不再“不以一己之利为利”,“使天下受其利”,代之以“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也不再是“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代之以“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两相对比,充分地说明今之君主完全丧失了自己天然的职责,背离了君主产生的本义。

主与客的对比。在揭示古今君主之所以会形成上述反差时,作者也引入了对比。指出两者差别的根本原因在于前者是“以天下为主,君为客”。而后者是“以君为主,天下为客”。正是这种主客关系的颠倒,从而使得为君之道不但失去了其本真的意思,反而成为“天下之大害”。

今之君主“未得天下”和“既得天下”前后的对比。“未得天下”时,是“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而“既得天下”后,仍然是“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把天下当成了君主个人的产业。通过这两个方面的对比,阐述了君主以己为主,侵扰天下的罪恶。

百姓对待古今君主的不同态度构成对比。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段还对百姓对待君主的不同态度进行比较,指出”古人之君“为天下兴利除害”。百姓就会“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后之为人君者”以天下为个人私产,屠毒天下百姓,百姓就会“怨恶其君,视之如寇雠,名之为”。从而充分说明君主有怎样的作为,百姓就会有怎样的态度。

本文就是这样在写作过程中,反复地使用对比论证的手法,从而

第 15 页 共 17 页

既充分又深刻地说明了君主的职责在于为天下人兴利、释害。 04

拓读,提升能力

1.请你谈谈《原君》一文所述思想的可贵之处。

⑴他对君主职责有自己的独特的见解,提出与历史上已有的观点很不相同的看法,指出君主的天职在于“为天下兴利、释害”。这一认识在当时是十分可贵的,就是今天来看也不无意义。今天所提倡的“公仆”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有与之相近的地方;只不过 今天的“公仆”是对党而言,作者在此是对封建君主而言。

⑵他对君主的危害有自己独特的看法。比如他总结说:今之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对百姓是“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等,其批判不可谓不深刻。对生活在封建统治下的作者而言,其观点不可谓不大胆,其探索与启蒙的精神不可谓不可贵。

⑶文中所体现的废除君主的思想倾向是本文所述思想中最宝贵的一笔。作者痛斥封建帝王罪恶中,痛切地指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在强烈的反问中表达了 作者对设置君王的质疑与否定。

纵观全文,作者这种敢于批评、切中时弊的地方,还有很多,其中既有民主思想火花的闪现,也有勇敢与无畏精神的流淌,这些一起构成了本文可贵的地方。

第 16 页 共 17 页

2.经典语录积累

第 17 页 共 17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