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玛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语文教学应注重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应注重情感教育

来源:宝玛科技网
·教师探讨·

语文教学应注重情感教育

山东省招远市第十六中学 程松艳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这一性质决定了语文课程具有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语文课程的根本任务就是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建立新的语文课堂教学环境,旨在改变传统的基础教育语文课程的确定性,还语文课堂教学本身具备的开放性,拓展教学的空间,增大师生的自主性。这样,教学的多样性和变动性也就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更多的思考。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文本与教师、学生的生活体验撞击出的火花。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作为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通过创设情感交流的文化活动,营造情感交流的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得双方互相走进对方精神、情感和整个心灵世界,并以此建树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情之互融的基础上,使教学能听之顺耳,理之达心,知之入脑,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境地。

一、用“爱”和“关注”架起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

“爱”, 不仅是教育的一切,更是教育成功的保证。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的学说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被人爱和受人尊重的愿望。如果我们能让每个学生在爱的阳光中成长,学生的潜能就会被激发,奇迹就会出现。例如,我在语文教学中,坚持课前一分钟演讲,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展身手的机会。由于学生都能珍惜这样的机会,所以每次演讲都是成功的。

“目以传情,情以感人“目光是教师激发学生兴趣、传递成功希望的情感信息,教师要恰当把握无声的语言——目光的运用,捕捉时机,适时向学生传递信息,进而给以激励,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二、完善自我,用形象魅力吸引学生

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形象魅力直接影响学生健康的灵魂和健全人格的养成。教师的仪表与风度、知识与才华、品格与修养往往成为能否吸引学生的重要因素。仪容整齐、端庄大方这些表层因素乃是先决条件。同时,由于物质生活的提高,知识追求中的竞争日益加剧,学生对老师的智慧日益崇拜,学生更偏于“交流型”、“亲切型”的教师。我在教学歌剧《白毛女》时,自己亲自扮演其中一个角色,和学生一起表演课本剧; 在进行小说《孔乙己》的教学时,特意绘制了一幅《孔乙己落魄图》。这些都无形中增强了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魅力。同时,教师还需要努力养成健康的个性品质、广泛的兴趣、坚强的意志、开朗的性格、平和的心态和健康的情绪,这些无疑成为教师形象魅力形成的关键。

三、善于设计课堂导语,努力创造读者与作者之间的情感交融点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里明确指出:“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王夫之讲“情不虚情,情皆可景,景非滞景,景总含情”。可见情与景是统一的。这就需

要语文教师在课堂导语设计上,善于利用描述性的语言再现情感所产生和存在的情境, 争取让学生一上课就进入角色,进入到作品的情境中去,找到与作者情感交融的契合点,去体验作者所抒发的情感,从而使他们灵魂得到净化,感情得到升华。

利用情感导入的方式很多,如教学《木兰诗》可从播放豫剧《花木兰》选段入手,教师简介木兰从军的故事及背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自叙自己求学读书的经历,说明童年的乐趣既在嬉戏玩耍中,又在读书求知中;教学《天净沙•秋思》可用音乐《橄榄树》为导入背景音乐,再这样设计导语:“七百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天净沙•秋思》这部作品,它以极为出色的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围中,使他的主观意识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统一,整部抒情作品只用了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悲哀……”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很好地诱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兴奋起来,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四、领情入境,让学生产生真切的理解和闪光的发言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教学中,只有当学生的情感升华为一种审美体验时,才会使学生领悟难以言传的意义。因此,教师要善于调动电影、绘画、音乐、舞蹈、朗诵等艺术手段,创设一个自然和谐、有利于身心开放的“心理场”,以情激情,以情传情,以情动人,激发并保护学生的想象力,激活学生的创造精神,使学生进入“妙悟”的自由状态,产生愉悦的审美体验。 在用文本进行教学的活动中,如果强调了结合生活经验的理解,就能释放师生的个性。而在有个性的教学中,学生就会有对文本的真切的理解。这种理解必定会推动师生与文本的对话,又为课堂教学的沟通提供了平台。

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处处留心、善于倾听,学生真切的理解和闪光的发言就会让你吃惊,使你感动。如果你能把你的感动传递给学生,并用激励的语言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感悟,课堂就将更加精彩。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对生活的不同的感受,他们的体验是最朴实的。在生活的体验中,他们也有情感的积淀。善于调动学生的体验及情感的积淀进行教学就能构建文本与师生真诚的对话,就能采掘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就能建设开放的富有活动的语文课程体系。这样,语文的课堂教学就与现实生活的语文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了。

自然的情感流露和表白,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是心灵的滋补剂,是一种有益的洗濯和陶冶。朴素而真诚的情感在师生间涌动,在互动交流中将会得到尽情地发挥,也会在互动交流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这样,就达到了既注重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又注重了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就能让学生在学习中积淀和发展。

15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