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谁何时最先提出的?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发生的时期和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是什么?
4.新时期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是什么?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什么?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什么? 8.思想的主要内容、活的灵魂是什么? 9.“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命题提出的时间、会议、人物。
1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是什么? 1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本质、核心是什么?
1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是什么?
13. 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分别写进党章的时间和会议。 14.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分别是什么?
15.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形成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 16.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思想路线在全党确立、重新确立的时间和会议。
2.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实质和核心是什么?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什么?
4.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含义。 5.创新的意义是什么?
6.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什么?
7.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是什么?
8.1978年以来的两个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9.理论创新服务于、落脚于什么创新?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理论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根本任务是什么?
2.新民主主义阶段的开端是什么?
3.中国分哪“两步走”?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如何?必须反对的两种错误倾向是什么?
4.新民主主义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新民主主义的性质、实质、对象、动力、前途、领导权、指导思想是什么?
6.阻碍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首要因素、近代中国贫穷落后和一切灾祸的总根源是什么?
7.中国的中心问题和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8.新旧民主主义的区别是什么?区别的根本标志是什么?
9.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0.新民主主义的主要内容(基本内容)是什么? 11.新民主主义的道路是什么?必须处理好哪几方面的关系?
12.新民主主义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13.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意义是什么?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主要矛盾是什么?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及其性质是什么?
3.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4.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必要性及可能性是什么?
5.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方针、方法、步骤是什么?
6.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有哪些失误和偏差?如何认识?
7.在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上两个罕见的历史事实是什么?
8.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标志是什么? 9.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
义是什么?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是什么?有哪些失误的教训?
2.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根本问题)是什么?
3.社会主义本质是什么?基本内涵包括哪两个方面?
4.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5.十六大以来,党在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上作出的一个重大判断是什么?
6.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什么?
7.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基本观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8.党如何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9.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10.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我国的最大实际(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是什么?是不是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都必须经过初级阶段?为什么?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如何?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有何重要意义?
6.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最可宝贵的经验,是我们事
业胜利前进最可宝贵的经验”是什么?
7.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8.我国“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是什么?第三步的三个阶段性目标是什么?
9.“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10.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是什么?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我国改革的性质、目的、重点分别是什么?
2.党提出改革开放决策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3.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 4.改革开放以来的事实雄辩地证明了什么?
5.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什么? 6. 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7.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原则是什么?
8.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的最重要的依据是什么?
9.“自主、自力更生” 与对外开放的关系是什么?
10.“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
11.十七大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什么? 12.对外开放的的格局是什么?
13.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如何增强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模式是什么?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丰富内涵是什么?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其确立的依据是什么?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是什么?
6.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则是什么?
7.公有制经济的范围是什么?主体地位的体现哪些方面?
8.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其主要实现形式是什么?
9.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体现在哪里?
10.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是什么?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12.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所有制基础)、物资基础是什么?
13.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14.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作用是什么?
15.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16.当前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应该着力在哪些方面下功夫?
17.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什么?创新型国家的含义是什么?建设创新型国家应该坚持的方针是什么? 18.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
19.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和推动今后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是什么?
20.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是什么?
2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什么?
22.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是什么?我国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基本目标和基本途径是什么? 2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含义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处理好的关系是什么? 24.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是什么?
25.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基本国策。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
2.十七大提出的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3.我国的国体和政体分别是什么? 4.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5.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核心是什么? 6.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什么?
7.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9.中国党与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10.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11.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什么?
12.基层民主自治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3.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
14.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5.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6.民主、自由和的核心是什么?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是什么?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基本方针、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地位是什么?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5.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意义是什么?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什么? 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