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玛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构建应急应战人民防空体系的思考

构建应急应战人民防空体系的思考

来源:宝玛科技网
防护研究

25

构建应急应战人民防空体系的思考

王文臣1 曾成章

2

1南京陆军指挥学院民防教研室2四川省人民防空办公室指挥处

无论是着眼整合人民防空资源,减少重复性建设,还是提高快速反应和遂行任务能力建设;无论是着眼战时防空能力建设,还是提高国民经济安全稳定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构建防空防灾一体化的人民防空体系,已成为人民防空建设的发展趋势。

灾救灾情况处置的自动化水平。第三,要健全现代化的防空防灾指挥场所。防空防灾行动是由全社会参与的防护行动,其指挥场所是受理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窗口和指挥位置,应在完善战时防空指挥功

能的基础上,提高其处置平时各种突发事故的能力。

在指挥场所的建设上,应贯彻平战结合的原则,建

一、建立防空防灾一体化的指挥体系

人民防空要实现防空防灾双重功能,必须完善“两防”一体化的指挥体系建设,而我国人民防空现有指挥体系还不够完善,防空防灾一体化的指挥能力还不够强。为此,必须大力加强具有防空防灾一体化功能的指挥体系建设。首先,应构建网络化的指挥机构。构建网络化的指挥机构是指按照人民防空指挥关系,由人民防空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构成的自上而下以信息网络为支撑的组织结构形式。建立军地一体化的网络化指挥机构,应本着“双重领导、平战结合、集中指挥、灵敏高效”的原则,建立科学合理、统一高效的人民防空指挥体系。其次,要建立现代化的防空防灾通信网络体系。防空防灾通信网络应包括指挥通信、警报通信和协同通信网络。指挥通信网络除战争期间担负保障人民防空系统在组织群众防空时各阶段行动的指挥外,平时发生自然灾害和灾害性事故时,又能担负保障防灾救灾行动的指挥通信联络。警报通信具有很强的社会性特征,其保障的对象既包括各级机关,也包括社会的各个部门和各个系统,其保障覆盖面大,范围广,必须适应地方通信的发展,逐步形成有线与无线、固定与机动、信号与语音相结合的警报通信网络。协同通信是履行防空防灾任务必不可少的保障条件,应建立多部门、多渠道、多方向的通信网络,实现人民防空与气象、水利、交通、化工、地震、消防等部门之间计算机或通信联网,提高防

立地面与地下相结合的指挥所,地面指挥所用于平时防灾救灾工作的组织协调,地下指挥所用于战时人民防空行动的组织指挥。应储备开设现场指挥所的必要器材,重点解决好机动通信保障和现场指挥通信保障设备,以保证防空防灾指挥部门在现场能迅速展开工作和快速转报现场情况。

二、整合防空防灾一体化人民防空预警报知体系

建立一体化的警报系统,主要依托国家和的防空防灾预警系统,通过各种侦察和接收手段,为人民防空指挥提供预警警报保障。主要包括:一是省级预警信息控制中心,是为实时处理预警信息,向人民防空指挥员和指挥机关提供灾害预警情报,并根据指挥员的判断和决心,发出警报信号的辅助指挥系统。省级预警信息控制中心,战时要与战区空军预警网、各军兵种地面雷达警戒网、民用无线电技术侦察网、战时民兵地面对空观察监视网、洪涝灾害和地震监测网、疾病控制中心等相关信息网络连接,以实现信息共享。主要功能应具备:能分析、判断接收到的预警信息,做出预警情报判断的结论,并根据省级人民防空指挥员的决心,通过警报报知网,发放防空防灾警报信号。二是城市预警信息接收站,主要指接收防空防灾预警情报的平台。其功能应具备根据各种防空防灾预警系统提供的情报,向人民防空指挥中心提供空袭兵器目标的数量及相

26

关信息,以及各种自然灾害和灾害性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破坏程度等实时信息,并通过大屏幕等终端器显示各种信息数据。三是本级警报信息报知网,指发放空袭警报和灾害警报的平台网络。主要由防空防灾警报鸣放系统、广播电视报知系统、计算机网络信号插播系统、移动和有线电话通播系统、简易信号报知系统等组成。其功能应具备全时空、多手段发放防空防灾预报、警报和解除警报信号。

三、组建防空防灾一体化的人民防空救援队伍体系

数字化的人民防空救援队伍,是专门执行防空

防灾任务的群众性组织。根据我国人民防空法规定,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应当根据人民防空的需要,组织有关部门建立群众防空组织。其任务:战时担负抢险抢修、医疗救护、维护社会治安等任务,平时应当协助防自然灾害和灾害性事故的相关部门担负抢险救灾任务。群众防空组织通常由下列部门负责组建:城建、公用、电力等部门组建抢险抢修队;卫生、医药部门组建医疗救护队;门组建消防队、治安队;卫生、化工、环保等部门组建防化防疫队;邮电部门组建通信队;交通运输部门组建运输队;红十字会组织依法进行救护工作。为适应信息化战争的需要,可考虑在现有7支人民防空专业队伍的基础上,按照专业对口、平战结合的原则,本着便于指挥、便于执行任务的要求,组建灾害情报获知、灾情程度分析、灾民生活状况、灾民心理防护和灾害专家咨询队伍等适应抢险救灾需要的数字化救援队伍。

四、构建适应防空防灾一体化的精确化

保障体系

人民防空保障是指为满足人民防空平时建设与战时人民防空行动的各方面需要,采取的各项措施与进行的相应活动的统称,主要包括经费保障、物资保障、卫生保障、交通运输保障等。精确化的保障系统,就是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建立准确反映人民防空救援保障资源储备情况的数据管理系统,并与人民防空综合信息指挥控制系统实现无缝链

《生命与灾害》2010年增刊

接,实时获取人民防空救援力量在各个阶段、地点的损耗及补充需求信息,借助自动化辅助决策手段,在第一时间形成符合实际需求的人民防空救援保障方案,实现人民防空救援保障在时间、空间、种类、手段上的精确化是适应信息化人民防空指挥的重要手段。例如在2008年发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救援工作之所以能够保持持续顺畅进行,就是因为人民防空保障专业分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想方设法,克服一切困难,对各个点进行了及时准确的保障。构建精确化的保障系统,应着重解决好三个关节点:首先,应构建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为支撑的网络平台。其次,应充分利用人民防空专用网络传输信息,解决好各级各部门协

同配合问题,将保障信息纳入信息作战的整体计划

统一部署。

五、加强针对不同类别人群的人民防空

教育体系

我国人口众多,分布不平衡,各地区教育水平差距大,人口素质参差不齐,所以在人民防空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分清层次、区别对待、分类实施,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地区的民众展开人民防空教育,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从而提高全民的整体防护意识。首先,分清层次就是要把人民防空教育按照社会、社区、学校和企业等不同的群体,实施分类有针对性的教育。例如,面向社会,人防部门应主动与新闻媒体合作,取得新闻媒体支持,不断增大人民防空宣传社会化力度;面向社区,人防部门应通过发放《市民防灾必读手册》宣传个人和家庭防护常识。其次,要结合志愿者群体的快速发展开展人民防空教育。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思想观念的不断更新,精神文明的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公民不满足于自身工作和休闲生活,走出家门,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和志愿群体活动,投身社会的公益性事业中。动员和组织公民参加人民防空应急救援社会公益活动,可以满足社会志愿

活动者有组织地参加社会活动的愿望,弘扬爱国主

义精神,追求社会友爱和广为社会作贡献的崇高思想境界,有助于身心健康,同时,也可以增强抵御不良思想文化侵袭的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