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框架结构
我们身边的电脑 启动电脑 让电脑休息一下 打开和退出Flash软件 使用电脑时的注意事项 认识键盘 用电脑画画 正确的操作姿势 键盘操作的姿势和指法 正确的指法 击键要领 基准键练习 学习使用键盘 中排键练习 学习输入英文 上排键练习 下排键练习 大小写字母转换练习 玩游戏练打字 认识“画图”窗口 写写自己的名字 电脑小画家 用铅笔工具画画 写出彩色的签名 用“橡皮”工具 保存画好的图画退出“画图”软件 给图画涂上颜色 放大镜的使用 画出多彩的图画 随心所欲的刷子 调出多彩的世界 神奇的“喷”工具 轻轻松松画线段 矩形工具 规规矩矩画矩形 圆角矩形工具 有趣的几何图形 巧画椭圆和圆 变化多端的多边形 其妙的曲线 选定图片巧移动 复制粘贴 复制、剪切巧粘贴 剪切粘贴 画图技巧大比拼 反转或旋转 翻转、拉伸巧变化 拉伸或扭曲 认识电脑 图画的反色 综合实践活动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六课,共有三大部分内容:认识电脑、学习使用键盘和用电脑画画。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精心设计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学习情境,体现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密切联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教学重点 1.认识计算机,知道计算机的组成,掌握操作计算机的正确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掌握操作键盘的姿势和指法,能熟练地进行英文打字; 3. 掌握“画图”软件的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 4. 掌握“画图”软件的一些小技巧;
5.会综合运用“画图”软件的各种工具创作作品,做到布局比较合理,图画美观; 6.在掌握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提高信息技术素养。 教学难点 1.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理解;
2.学会键盘操作的正确姿势和指法,能熟练地进行英文打字; 3.能够综合运用“画图”软件的工具进行创作; 4.养成良好的操作计算机的习惯。 预计课时数 课 题 预计课时 第一课 认识电脑 2课时 第二课 学习使用键盘 3课时 第三课 电脑小画家 2课时 第四课 画出多彩的图画 3课时 第五课 有趣的几何图形 3课时 第六课 画图技巧大比拼 2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 1课时
第1课 认识电脑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了解身边的计算机,知道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知道计算机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了解常用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3.会按照正确的顺序开机、关机;
4.知道鼠标的6中操作方法,能熟练使用鼠标; 5.通过学习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了解计算机的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2.了解常用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知道二者的区别; 3.会按照正确的顺序开机、关机; 4.掌握鼠标的6种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
1.了解常用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了解二者的区别; 2.熟练的掌握鼠标的操作方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计算机室;
2.关于计算机组成的课件(视频或图片); 3.能练习鼠标操作的建康益智小游戏。 本课需要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电脑,认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学会启动、关闭电脑,初步了解出标的操作。 教学流程 1.“我们身边的电脑”是对计算机的简单介绍。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先让学生谈谈对计算机的认识,从“你知道的计算机是什么样子的?”入手,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认识,然后老师通过演示课件或有关计算机的视频,再结合实物让学生对身边的计算机有所了解,使学生对学习计算机产生兴趣。
2.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认识,可结合实际操作,如演示计算机画图、上网等功能,让学生知道这些都是应用软件,而这些应用软件都是在操作系统的支持下来运行的,使学生有直观的认识。
3.开机、关机的正确操作顺序要注意让学生在日常的操作中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4.在教学鼠标的操作方法时,先让学生结合Windows操作系统的窗口操作,边讲边练,让学生每完成一个操作,就说说操作后的结果,从而使学生理解鼠标各种操作不同的用处。
过程性评价设计
本课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第一课时,在上课时先让学生分组,教学过程中将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结合起来,为小组合作学习打好基础。
课后练习指导
第一题:在教学前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电脑,认识电脑后再让学生谈谈生活中电脑的用处。 第二题:练一练,在教学中教师制作练一练课件,让学生练习。 第三题: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开机、关机练习启动电脑的步骤;在教学鼠标的使用方法时,结合“开始”菜单的操作让学生看看电脑中都装了哪些应用软件。
课外作业指导
让学生把课堂上学的知识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一方面可以复习课堂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玩游戏熟练鼠标的操作。 教学流程 1.“纸牌”小游戏,事先让学生通过玩游戏,熟练鼠标的操作。Windows自带的“纸牌”小游
戏,包含了鼠标的四种主要操作:指向、单击、双击、拖动,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让学生一边玩,一边说用的是鼠标的哪一种操作,通过游戏使学生熟练掌握鼠标的操作。
2.在教学“纸牌”游戏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纸牌”游戏的窗口,以及窗口右上角的三个按钮:最小化按钮 、最大化按钮
、关闭按钮
, 通过操作理解三个按钮的作用。
3.在教学过程中要渗透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以及使用计算机的用眼卫生,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过程性评价设计
在学生游戏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小组竞争比赛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后练习指导
第四题:教会学生打开“纸牌”游戏,在教学中学会玩游戏。
第五题:上课前让学生练习用正确的顺序开机,下课时让学生练习关机。 课外作业指导
让学生通过其他的鼠标操作游戏巩固鼠标操作。 小知识
1.硬件、软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这些概念,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老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即可,比如知道windows XP是操作系统,画图、“纸牌”游戏是应用软件,不必让学生说出这些概念的定义。
2.除“纸牌”游戏外,还可以用其他简单操作的游戏,让学生练习鼠标的操作,如连连看、拼图等。
第2课 学习使用键盘
教学目标 1.人是标准键盘的各个部分;
2.了解主键盘上各个间的分布,知道一些常用功能件的名称和作用; 3.学会用正确的姿势和正确的指法操作键盘;
4.掌握主键盘区上各个键的键位,能比较熟练的用键盘输入英文; 5.通过学习和操作,养成良好的操作键盘的习惯。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认识键盘上的各个分区,认识主键盘区的结构,了解重要的功能键的作用; 2.用正确的姿势和指法操作键盘,掌握用键盘输入英文的方法; 3.能熟练的进行英文输入。 教学难点
1.用正确的姿势和指法操作键盘,能熟练地用键盘输入英文; 2.掌握换挡键和双字符键的使用方法; 3.养成良好的操作键盘的习惯。 教学准备 1.硬件要求
多媒体计算机室。
2.软件准备
Windows XP操作系统、“金山打字游戏”软件或其他英文打字练习游戏。 3.课件准备
键盘分区的课件、图片,键盘指法的课件、图片等。 预计课时数
本课预计使用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键盘的分区,认识主键盘上的主要键区以及重要功能键及其作用,能初步用键盘输入英文并进行大小写切换。
教学流程
1.教学“认识键盘”时,教师可用课件出示键盘的分区,让学生对照自己的键盘,说说键盘分为哪几个区域,再让学生看看书,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这些区域上的键都有什么作用,最后通过课件巩固知识。
2.教学“认识主键盘”时,可以先让学生说说主键盘上有哪些键,然后再分成字母键、大小写转换键、换挡键、功能键三部分进行学习。
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字母键、大小写转换键、换挡键结合起来学习。先让学生用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打开“附件”中的“记事本”程序,然后让学生在记事本软件中输入大、小写字母,并让学生利用“大小写字母锁定键”和“换挡键”两种方法进行大小写字母切换的练习。练习可采用让学生按照字母表顺序输入26个字母的方法,这样可以让学生熟悉26个英文字母在键盘上的位置,为进一步学习指法做好准备。
在输入字母时学生难免出现错误,这时可以适当的引导学生认识“退格键”,并通过操作了解“退格键”的作用。随后再让学生认识“空格键”和“回车键”,并通过输入单词(包括开头字母大写的单词)的练习,让学生理解这几个键的作用。
学习“双字符键”,教师可利用书中15页“动动手”里的符号图形,也可以让学生根据书上的图形,利用字符键自己创造图形,并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
过程性评价设计
本节课可以采用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两种方式,要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可以让学生填写下面的表格来完成自评。 我创作的图形是 我认为我们组最好的是 我给自己的评价是 还可以用小组展示作品的方法进行组评。 课外作业指导
练习一:打开“记事本”程序,按字母表顺序,分大小写输入26个英文字母。 练习二:用双字符键创作图形。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键盘操作的姿势和指法,学习英文输入。 教学流程
1.教学“键盘操作的姿势”,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正确的姿势,然后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巡视,对学生的姿势进行指导,这种指导要贯穿于整个信息教学的始终,从而是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2.教学“键盘操作的指法”,可以先通过课件,让学生了解手指的分工,熟悉每个手指负责的键位有哪些,然后再进行击键的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击键的要领,这种训练也要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养成用正确的指法操作键盘的习惯。
3.教学“学习输入英文”,可以分以下三个环节进行:
第一个环节:分排练习。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基准键练习”、“中排键练习”、“上排键练习”、“下排键练习”四个部分,是学生熟悉每一排字母键上有哪些字母,分别用哪个手指来击键。在执导的时候要注意让学生敲击完上排、下排键的时候,要让手指返回基准键位,为下一次击键做好准备。
第二个环节:“双字符键”的练习。教学时要注意提示学生输入双字符键上的上档字符时,左右手分工要协调,输入左手区的上档字符用右手小指按住右键的shift键,然后用左手小指按左边的shift键。
第三个环节:综合练习。综合练习可采用输入英文小儿歌的形式来练习,先让学生复习前面学过的鼠标的操作,让学生打开“附件”中的“记事本”程序,然后在“记事本”中输入英文小儿歌,英文儿歌含有大写字母,因此也就练习了大、小写字母的转换。
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用正确的指法按字母表的顺序输入26个英文字母,这种练习不但能让学生尽快熟悉每个字母所在的位置和使用的手指,而且还能为将来进一步进行盲打打好基础。
过程性评价设计
本节课是学生操作姿势和指法的练习,由于指法练习比较枯燥,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以小组竞赛和个人竞赛的评价方法,调动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课外作业指导
练习一:打开“记事本”程序,按字母表的顺序分大、小写输入26个英文字母。
练习二:用“金山打字游戏”中的“拯救苹果”和“太空大战”两个游戏进行单个字母键的练习。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玩游戏练习英文打字。
教学流程
1.复习环节,让学生用正确的指法按字母表的顺序分大、小写输入26个英文字母,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最先都输完,调整学生的状态,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2.“激流勇进”游戏练习英文单词的输入。让学生启动“金山打字游戏”(没有需下载),并打开“激流勇进”游戏,先让学生选择较低的等级试玩,了解游戏的规则,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在竞赛练习中不断提高游戏的等级。在学生玩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巡视指导学生
用正确的姿势、正确的指法操作,并注意击键后返回基准键位。
3.“生死时速”游戏练习英文短文的输入。“生死时速”游戏是键盘操作的综合练习,既有大小写字母的转换,也有空格键、双字符键的练习,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从低的等级开始,随着输入速度的增加逐渐提高游戏的等级,看哪个同学过关的等级最高。
过程性评价设计
本节开始通过游戏让学生熟练操作键盘的姿势和指法,在游戏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游戏的等级,然后让游戏等级高的学生,也就是键盘指法键盘指法掌握熟练的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经验,既是对学生的鼓励,也可以让学生互相借鉴经验,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
在小组评价上,本节课可以采用集体过关的方法,看哪个小组最先全部过关,让学生在竞争中培养团队意识。
课外作业指导
练习一:打开“记事本”程序,按字母表顺序,分大、小写输入26个英文字母。 练习二:用“金山打字游戏”中的游戏进行英文打字练习。
第3课 电脑小画家
教学目标
1.能启动“画图”软件,认识“画图”软件的窗口; 2.了解“画图”窗口各部分的名称以及他们的作用; 3.掌握用铅笔工具画画的方法,会用橡皮工具修改; 4.通过画“帆船”图画,掌握用橡皮工具画画的方法; 5.会保存画好的图画。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认识“画图”软件的窗口;
2.掌握使用铅笔工具、橡皮工具画画的方法; 3.能保存画好的图画。 教学难点
1.熟练运用铅笔工具画出各种线条; 2.会用彩色橡皮创作彩色图画。 教学准备
1.硬件要求
多媒体计算机教室。 2.软件要求
Windows XP操作系统、“画图”软件。 3.课件准备
认识“画图”窗口的课件,教师的范例图画。
预计使用课时 本课预计使用2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画图”窗口,学习使用“铅笔工具”绘画,会使用橡皮工具擦除画错的地方。 教学流程 1.教学“做一做”,先让学生根据前面学过的知识,自己试着打开“画图”软件,然后再说明为了以后操作简便,可以在桌面上创建“画图”软件的快捷方式,再通过演示让学生学会如何在桌面上建立快捷方式的方法。
2.教学“认识‘画图’窗口”,先让学生看书,初步认识“画图软件”窗口有哪几部分,然后再通过课件,用填空的形式让学生说一说“画图”软件窗口的各个部分名称。
认识“标题栏”时,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知道右边三个按钮(最小化、最大化和还原)的作用。
认识“菜单栏”时可让学生打开每一个菜单,看看菜单中都有哪些命令,并且在小组中相互说一说。
认识“工具箱”时,先让学生将鼠标指针在工具按钮上停留一下,然后再看看这些按钮的名称,并让学生知道这些操作方法叫做鼠标的悬停,并让学生用鼠标悬停的方法认识每一个工具,还可以让学生在画纸上试着用这些工具。在认识“工具箱”的同时,可以结合认识“工具样式区”,看看哪些工具有不同的样式。也可以制作课件用填空或连线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工具箱中的各种工具。如:
连一连:
矩形
橡皮
椭圆
第1课时
铅笔 取色 填充
直线 放大镜
认识“调色板”时,可以让学生理解前景色、背景色的基础上,通过设置不同的前景色和背景色,来熟悉“调色板”中的各种颜色。
3.教学“用铅笔画画”是,可分为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第一个环节:调整纸张大小。教师为学生演示调整纸张大小的方法,然后学生再操作。
第二个环节:铅笔工具的使用。教师可让学生选中“铅笔”工具,试着在画纸上写一个“贝”,让学生初步体验使用“铅笔”工具,然后再让学生新建一个“画图”文件,换一张画纸。教学新建一个“画图”文件的时候,可以在教室的引导下让学生看书了解三个按钮“是”、“否”、“取消”的作用,并通过操作试一试。
第三个环节:彩色的签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猜一猜要写出彩色的签名首先要做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用调色板设置颜色;然后让学生看书,根据树上的操作步骤写出一个红色的“贝”和一个蓝色的“贝”,并找同学演示操作方法。
在学生用“铅笔”工具写字的过程中,提示学生写错了或写的不满意时应该怎么做,让学生说出用“橡皮”工具进行修改。
学生写完两个“贝”后,让学生试着用不同样式的“橡皮”工具擦掉两个“贝”,在操作过程中提示学生可以在“工具样式区”中选择较大的橡皮,这样可以快速擦去大面积的图画。
第四个环节:调整“铅笔”工具的粗细。写完“贝”后,教师可以先演示用“Ctrl”键和“+”、“-”键结合调整铅笔工具粗细的方法,然后让学生用不同的颜色、不同粗细的“铅笔”写出自己的名字,再让同一个小组的同学互相浏览,然后进行学生作品的展示与评价。
4.课堂练习。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看书29页上的“知识窗”,然后根据“知识窗”中介绍的方法换一张新画纸,再用“铅笔”工具进行自由创作,然后进行作品展示与评价。
过程性评价设计
除课堂上教师的即时评价外,本节课可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小组评价的方式。学生通过自评对评价自身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的情况;小组中同学间的互评,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同时培养学生评价他人的能力;小组间作品的互评可以培养学生正确评价他人作品的能力;小组评价可采用小组加分或争章等方法,激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课后练习指导
第1题、第2题可在教学过程中完成。 课外作业指导
第3题可让学生回家后自己练一练,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复习用“铅笔”工具画画,学习用“彩色橡皮擦”画画的方法,学习设置“图像”大小,保存画好的图画。
教学流程
1.复习。让学生用“铅笔”工具画出课后练习第3题中的“鲸鱼”,然后让学生说说怎样调整“铅笔”工具的粗细。
2.教学“保存”图画。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教材中第四个知识点提前学习,保存“鲸鱼”为第三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保存”图画时,教师可以先请一位同学在教室的提示下完成“保存”过程,然后再让每一个学生操作。教师可以提前建立好专门存放学生作品的文件夹(如“学生作品”文件夹),让学
生将自己的作品存放到文件夹中。
3.教学“用彩色橡皮擦画画”时,可分两个环节进行。
第一个环节:让学生在画画前先调整好“画纸”的大小,可以请一位同学用上节课学的拖动画纸“控制点”的方法,然后教师在介绍用“图像”菜单中的“属性”命令,指定“画纸”的“宽度”和“高度”来调整“画纸”大小的方法,学生进行操作练习。
第二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