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GOVERNMENT
珠三角专业镇和城市化发展研究文/俞
静
徐维祥
林文武
张建华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简称珠三角)指广东省珠江流域的14个市、县、区组成的区域,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7市,以及惠州市区和惠阳、惠东、博罗三县,肇庆市区和高要、四会两市。作为我国经济最主要的增长极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也是经济最富有朝气和活力的地区,对全国经济的贡献也最大。截止到2005年底,珠三角综合竞争力在全国前十位的有2座城市,在前20位的有6座城市,可见,珠三角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之高是非常明显的。
这些新兴的城市,由于发展了强大的产业集群(专业镇),其对农村城市化的在珠江三辐射功能较强,带动了城市化。角洲的404个建制镇中,以产业集群为中特征的专业镇占了1/4,其中,东莞、山、南海、顺德和禅城区90个镇几乎全部发展成为专业镇。这些专业镇的经济规模从二三十亿到200亿以上,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中山市古镇是以灯饰业为龙头迅速发展起来的工业城镇,全镇有近千家灯饰制造厂及配套企业;中山市小榄镇,形成以五金制造为主导的产业群,五金制品及相关制造企业2000多家,占全镇企业的67%。按最新的城市化水平统计,到2005年底,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达到了
18
经济论坛2007・12
79.63%,根据《2000年世界发展指标》显示,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均在80%以上。目前,珠江三角洲的城镇化水平已相当于美国、加拿大和韩国2003年的水平。由此可见产业集群在城市化过程中的作用。
一、珠三角专业镇概况
1.地理位置。珠三角地理位置毗邻港澳,传统上与港澳在经济上有着紧密联系,区域经济落差使得珠三角这些镇区成为制造业向内地转移的目标地。港澳投资占据资料显示,截止1994年,了珠三角地区总投资的75%以上,而全区近万家三资企业中,有90%来自于。这种全球商品链的国际转移往往不是单个企业的专业,而是围绕某一个或几个关联的制造环节而形成的企业群体专业。在实际的发展中表现为,制造商的转移会带动上下游企业甚至服务业企业一起转移。另一方面珠三角地区三地陆路相通、海路相连,水、陆、空交通都十分便利,而且专业镇大多临近大城市建立,由于靠近大城市,许多大中型企业所需要的零配件通过外发给周边地区加工生产,这使邻近广州、佛山的珠三角许多镇有了这种机会。这些镇的土地、劳动力成本较低,比大城市里专门从事零配件加工生产的企业具备优势和吸引力,因此也就有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2.低成本。由于珠三角专业镇内企业布局集中,形成了一个高效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而由于企业集群所带来的外部范围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而引起的成本的节约,使得企业的成本优势非常明显。另一方面,每年大量的外来打工人员涌入珠三角地区,并由于城市化的扩张,非农业人口的持续增加,使得珠三角地区拥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根据供求关系原理,该地区的人力成本较低。此外,由于企业的扎堆聚集,专业镇内的企业研发成本、销售成本、管理成本都相对较低。
3.品牌效应。一个成型且成功的专业镇,所形成的品牌效应是巨大的。例如,佛山石湾的陶瓷,张槎的针织,中山古镇的灯饰、小榄的五金制品,沙溪的服装,东莞虎门的服装,石龙、石碣等镇的电子产品,厚街的鞋业等等,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形成了品牌效应,而形成品牌效应之后所带来的效应,更加促进了珠三角地区专业镇的持续发展。
二、珠三角专业镇经济是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强大动力
1.专业镇经济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随着专业镇的发展,生产要素日益聚集,大量专业化生产企业日渐扎堆,因此,在区域内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化体系。一方面在专业镇经济体系内,前后项生产的联系有效地带动了地方农业和
GOVERNMENT・关注
第三产业的增长,形成地方的多种经济活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为整个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发挥了核心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形成产业集群,大力推动了工业化进程。
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三角整体产业结构层次提升非常显著。进入90年代,在珠三角地区迅速崛起的电子信息和电器机械制造的产业集群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制造业基地,有效地推动了珠三角工业化进程,并带动了珠三角2005年,珠三角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区电子信息和电气机械制造业集群的产其对工业增长的贡值达到10828.9亿元,献率达到37%。
由此可见,专业镇从一开始就借助乡镇工业发展推动珠三角产业结构升专业镇经济又通级,进入90年代中期,过制造业的集聚效应,进一步推动了珠三角地区的工业化进程。
2.专业镇经济的发展迅速提高城市化水平。专业镇经济带动了珠三角经济的全面发展,珠三角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以非农业人口为指标的城市化曲线逐步偏离全国的城市化曲线,并且斜率珠三角地区越来越大。截至2005年底,的人均GDP达到了41990元。
其次,珠三角地区具有比较完善、档次较高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系统。1980年以来,珠三角通过多种投资方式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城镇交通、通水和通讯设施水平居全国前列,城市和所有的建制镇都通了程控电话、通路和通自来水,有些镇和管理区一级的公共设施水平达到大中城市的水平,有相当一部分镇、行政区、自然村还提供医疗、养老、教育等方面的社会福利。
3.专业镇经济如何推动城镇化。专业镇经济促使城市化进程加快以提供适应工业生产要求的服务。珠三角专业镇为小城镇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可行的道路,推进了珠三角各镇区的专业化、社会
化、信息化、城市化的进程。无论是在原有城市或是新建城市进行工业化生产,都表现为城市范围的扩大和城市数目的增加,而资本、技术、劳动力、人口等要素向原有城市或新建城市的集中。
(1)专业镇经济中的工业产业活动产生聚集效应。若干国家和城市的实践表明,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工业化率和城市化率曲线几乎是两条平行的曲线。工业产业实行专业化的生产就需要集中,工业产业所需要的原材料和工具、劳动力资源及能源的供应(主要就是煤炭、石油和电力)、工业生产的商品需要一定场地交换,所以整个工业生产需要在空间地理上的集聚,以便于原材料的运输和产品的销售。如果这种活动处于分散状态,不仅会增加企业之间、产品之间交换的环节和费用,使得生产成本大大提高,而且还会由于交通、信息等原因,使企业的生产和资源流通发生困难,达不到工业生产的条件而无法生产。集聚与规模生产形成城市,随着生产链上企业规模的扩大和数量的增多,服务产业也得到相应发展,人员也不断涌进来,城市也就不断扩大和城市个数逐渐增多,促进了城市化。
当(2)专业镇经济形成规模经济。一个城市中企业的集聚达到一定数量和规模,就有必要加快各种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包括交通、道路、码头、通讯、文化娱乐场所等,而形成规模经济以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而所有设施完善的结果使得城镇化水平提高,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口进入该城市,从事非农产业活动,从而带动市镇中第三产业的更大发展,从而为农业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提供更多的机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非农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进一步提高,从而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
三、结论和启示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发动机”,而专
2007・12经济论坛
19
业镇经济推动了珠三角地区城市化,并为城市化提供物质技术基础和其他所必须的条件,所以说,珠三角的专业镇经济是珠三角城市化发展的发动机中的核心。研究珠三角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于珠三角今后的发展乃至全国范围内经济的发展都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珠江三角洲作为中国经济起飞的源头,一直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中起着带头作用,如果今后要一直保持其领先水平,需要注意如下几点。
1.要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提高科研水平。众所周知,珠三角许多专业镇的发展是建立在外商投资基础上的,而外商的投资大部分又来源于港澳台,在发展的初始阶段,从财力到物力再到科研成果是直接由外商带进来的,本地的研发水平受到很大。所以,要适应以后日益剧烈的国际国内竞争,珠三角专业镇要发展,就必须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搞科研,拥有自己的科研成果,才能持续保持经济发展的高昂势头。
2.均衡珠三角区域经济的发展。珠三角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首先是中心外围不平衡发展。以广州、深圳、珠海为城点的三角形区域构成了珠三角的中心区域。经济规模较大和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基本上集中在该区城内,且由中心到外围形成了较明显的圈层结构。其次是东西部不平衡发展。整体上看,珠三角东部地区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普遍高于西部地区。因此,要促进珠三角各地之间的协调合作,最终形成一个共赢的发展格局,以保持珠三角整体的竞争力。
3.加快珠三角基础设施和人文环境的建设。特别是珠三角东西两翼落后地区的建设,包括交通、能源、水利、邮电通信和信息化工程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将对直接吸引投资,加快地方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