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的种植方法
牡丹的种植技术
怎样防治牡丹白绢病
牡丹白绢病主要发生在苗木近地面的茎基部,土壤、肥料是该病的传染源,尤其是以红薯、黄豆为前科作物时,发病严重。开花前后、高温多雨季节比较容易发病。初期地上部分无明显症状,随温、湿度的增高,菌丝由根茎处传出土表,密布于根茎四周呈云状,最后形成褐色粟粒状的菌核。病株顶梢凋谢、叶片枯萎、下垂,最后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
1、选与禾本科作物轮作,不宜与根茎类药材及红薯、花生、蚕豆等作物轮作。
2、选用无病苗,并对健苗进行消毒处理。消毒药剂可用50%的退菌特或70%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800-1000倍液浸10-30分钟。
3、为了预防苗期发病,可有70%五氯硝基苯粉剂处理土壤,每亩地用2.5公斤,加干细土50公斤,混和均匀后,撒在播种或扦插沟内,然后进行播种或扦插。栽植后喷施新高脂膜,隔离病虫害,保护植株健康成长。 4、发现病株及时带土挖出烧毁,病穴用石灰消毒。
5、发病初期,在每亩苗圃内撒施70%五氯硝基苯粉剂2.5公斤,施药后松土,使药粉均匀混入土中;亦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硫酸铜液浇灌苗根。
地栽牡丹春季养护三大误区
误区一:浇水过晚 春季气温回升快但极不稳定。早春浇水可以有效降低地温,延缓植株萌芽,以免植株受到晚霜和倒春寒的危害。但浇水过晚不仅起不到防寒、防冻的作用,还会影响开花质量。因此浇水宜早不宜迟,应浇足浇透,以土表不积水为度。另外,在牡丹的盛花期应控制浇水,否则会缩短花期,使花朵过早凋谢。
误区二:修剪不当 牡丹的修剪十分重要,修剪不当则花小色淡,影响长势。对牡丹进行修剪方法,一种是将从土中新生的萌芽全部剪除,若打算更新
第 1 页 共 2 页
枝条或矫正冠形的枝条则可以保留,这就是俗称的“牡丹修脚”,这些脚芽若保留下来,在其木质化过程中会消耗大量养分影响开花的质量和夏季花芽的分化;另一种是将过多花蕾疏除,每个枝条只保留1个花蕾,如果顶芽花蕾不如侧芽花蕾健壮,则应将顶芽花蕾疏除,保留侧蕾。植株的养分是有限的,保留的花蕾多,则每个花蕾所能够分到的营养就少,花朵就小,单花寿命也会缩短,而且还极容易出现畸形花。
误区三:花后缺肥 牡丹通常1年施3次肥,即秋后的基肥、早春的花前肥和仲春的花后肥。花农往往容易忽视花后肥。实际上这次施肥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牡丹的生长和花芽分化。虽然开花前施用了肥料,但经过开花养分已被消耗,此时不追肥会影响植株以后生长,造成长势衰退,影响花芽分化。在花谢后15天内要追施1次以磷肥为主的复合肥,同时也可适当施入一些经腐熟发酵的农家肥。如花后植株长势不佳,还可用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叶面追肥。
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