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玛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养教用”结合的老年教育新模式探索

“养教用”结合的老年教育新模式探索

来源:宝玛科技网
2018第3期 成人教育 ADUI EDUCAT1ON No.3 2018 Total No.374 (总第374期) doi:10.3969/j.issn.1001—8794.2018.03.011 ‘‘ 养教用"结合的老年教育新模式探索 蒋文宁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发展老年教育事业是解决老龄化社会问题的有效措施,应建立多元化的办学,整合社会教育资 源,建立老年教育资源共享网络,实现老年教育形式多样化,借助现代高科技,创建“养教用”结合的老年教育新模 式,搭建高效的老年人社会参与平台。 【关键词】积极老龄化;老年教育;“养教用”模式 【中图分类号】G7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8)03-0042-04 全国老龄委数据显示,从2015到2035年,我国 将进入急速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将从2。12亿增加 到4.18亿,占比提升到29%。发展老年教育事业是 解决老龄化社会问题的有效措施,不仅能满足老年 人口激增后对老年教育文化的大量需求,而且是实 现积极老龄化及保障老年人尊严与养老权利的关 键。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国人对待老年人的态度,普 遍为重养、轻教而不用,养老偏于消极化。“养教 用”相结合的老年教育模式,是对老年教育事业发 展所作的一种探索。 一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社会历来忽视老年人的社 会参与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不重视老年人力资源的 开发与利用。这可用撤退理论予以解释。撤退理论 亦称为脱离理论或休闲理论,该理论认为,老年人身 心衰退是他们脱离社会的生理基础,这种脱离可以 是主动撤退也可由社会启动,因此,老年人应该退休 以贻养天年。撤退理论符合人的生理规律,但不符 合终身教育理念,忽视了老年人的宝贵智慧、经验财 富及精神需求,也不适应科技进步带来人类寿命延 长的新趋势。英国社会学者彼得·拉斯里特提出的 第三龄理论认为,人生的第~龄是通过接受教育而 不断社会化阶段;第二龄是成家立业、生儿育女和赡 养老人阶段;第三龄是人生积累了丰富阅历,发挥潜 、关于“养教用"结合的老年教育 《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第三条 (二)提出:“探索养教结合新模式。整合利用社区 居家养老资源,在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 等各类社区居家养老场所内,开展形式多样的老年 能,实现自身价值,达到巅峰阶段。该理论肯定了老 年人的地位和作用,激发了其参与社会的积极性,从 而改变了人们对老年人的偏见。…“第三龄理论”固 然积极,但未免过于激进而缺乏对老年人的体恤,因 此,本文拟提出“养教用相结合”的老年教育模式, 即打破以往单一、消极的养老理念,将老年教育视为 教育。积极探索在老年养护院、城市社会福利院、农 村敬老院等养老服务机构中设立固定的学习场所, 配备教学设施设备,通过开设课程、举办讲座、展示 学习成果等形式,推进养教一体化,推动老年教育融 人养老服务体系,丰富住养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所谓“养教结合”,就是将老年教育融合到养老生活 的各个场景当中。 【收稿日期】2017—10—17 【基金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老干部局课题 “广西壮族自治区老年教育文化体系建设研究” 终身教育的一部分,重视老年人的智慧与经验并其 视为宝贵的人力资源加以开发利用,使老年人不但 能够活到老、学到老,而且能够“用”到老,充分满足 老年人的尊严与幸福感。要强调的是,“养、教、用” 三位一体,应和谐兼顾、相互促进。 二、国内老年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老年教育投资主体单一 【作者简介】蒋文宁(1968一),女,广东连州人,硕士,副 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育与经济管理、教育社会学、成人教 育学。 一我国老年教育的投资主体主要是,属于政 42一 府办学模式,而社区、企业、慈善机构及社会团体主 办的老年教育不多。民间资本投资的老年教育和自 发组织的老年教育还没有形成规模。据本课题组所 作的问卷调查统计,群众自发组织的老年人文化活 动在所有活动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多,城镇只有17% 的老年人文化活动为群众自发组织的,农村有 22%。由于未能形成多层次的教育投资结构, 单一的投资不能满足老年教育的需求。 (二)老年教育优质资源短缺 我国各类教育资源十分丰富,除了中小学、高等 院校、电大、夜校、党校外,还包括老年大学、社区学 校、各种专业培训机构和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阅 览室、职业培训中心、职工俱乐部等。但是这些教育 资源相对条块割据,没有很好地整合并对老年群体 开放。各级各类学校也没有建立为老年群体提供教 育服务的义务与责任。即便是老年大学,也是 于其他成人教育及普通高等教育外的教育机构。 各类老年群体之间、社会各类文教科技机构、养 老服务机构等还没有建立起老年教育文化的社会化 网络。养老机构的教育文化服务欠缺。养老机构中 的老年人教育文化需求强烈但是满足程度不高,精 神生活普遍空虚。部分养老机构为规避风险, 老年人活动,不重视老年人的教育文化需求,缺乏相 应的基础设施和具备专业素养的工作人员。 (三)老年教育教材陈fEt 我国还没有建立系统的老年教材体系。老年教 育内容比较随意、陈旧,未能贴近老年人生活、满足 老年人需求、适应老年人爱好。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部分课程既不适合老年人的实际情况,也不能满足 老年人的兴趣与需要。老年教育内容单一陈旧,一 般只涉及文娱、科普和保健等粗浅的内容,较少包括 经济、社会、文学、宗教与哲学等系统的人文科学体 系。忽略了老年人退休前的心理准备教育,缺少老 年人退休后生活目标、角色转变与新的职业规划等 辅导,以及如何面对生命终结的教育与心理辅导。 (四)老年教育形式单一 根据老年群体的需求和老年教育的实践,老年 教育的形式大致分为补偿教育、继续教育和闲暇教 育三类。补偿教育主要是为年轻时没能接受过高等 教育的老年人提供进入大学学习和取得相应文凭的 机会。继续教育是为使那些体力、精力良好的退休 老年人提供继续学习机会,以帮助他们继续就业或 开创新事业。闲暇教育不以升学、谋职为目的,只是 帮助老年人培养闲暇生活技能与情趣,发展兴趣爱 好,以提高生存质量。目前我国老年教育普遍只停 留在闲暇教育,忽视补偿教育和继续教育。即使是 老年大学,一般也只是传授老年人文艺技能、科技常 识以及养生知识,而缺少深层次的文学、哲学等人文 精神方面的教育。 忽视补偿教育和继续教育的主要根源是我们一 直忽略了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我 国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 平,就业市场对老年人就业存在排斥,家庭也不支持 老年人参加社会活动。普遍老年女性和部分老年男 性主要做家务劳动,老年知识分子的社会参与意愿 整体偏弱,只有低龄、健康的高知老年男性尚有一定 的社会参与意识。 (五)老年教育教学方法落后 老年教育的形式单调,基本还停留在读报、讲 座、心得交流、文娱体育活动等初始状态,缺乏新颖 性、吸引力和有效性。老年文化娱乐生活相对单调, 一些老年人除了玩麻将、看电视外,很难欣赏到高雅 文艺精品,群众性的自演自乐活动水平也难以提高。 教学方法也较为保守机械,没能采用新的教育理念、 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特别是一些抽象的理论课 程,大多照本宣科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缺乏时代 性、知识性和趣味性,课堂气氛沉闷,难以调动老年 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老年教育普遍由退休教 师或干部兼任,由于缺乏老年教育专业师资队伍,老 年教育的规范化和教学质量都受到较大的。 三、老年教育“养教用"模式的对策思考 (一)重建老年教育理念 推广积极老龄化理念。和国家16个部门 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文化建设意见》, 强调“要树立积极老龄化理念,全社会要正确对待 和接纳老年人,尊重老年人的社会价值,扩大老年人 社会参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营造敬老爱老助 老的良好社会氛围”。我们要改变以往视老年人为 社会包袱的偏见以及消极养老的模式,将老年教育 作为维护老年人基本权益与挖掘可持续发展资源的 重要手段。 老年教育理念应体现对老年人的尊重与人文关 怀,包含“健康尊严、慈爱包容、乐天知命、自强不 息、积极参与”等内涵。采用“养教用相结合”的老 年教育模式,活到老,学到老,以学养老,学有所用, 老有所为。不是消极地在退化中老去,而是以乐观 积极的心态对待衰老,充分保障老年人的尊严与生 命质量。与此相应,老年教育教学的评价标准必须 与其他类型的教育有很大的差别,不应以追求升学 一43— 率与学历为目的,而要结合有无促进身心健康及提 高科学与人文素养,晚年生活是否变得更加丰富多 彩进行综合评价。 (二)建立多元化的办学 托全国高等院校教育资源兴办老年大学,根据老年 人口分布情况,整合电大、职校教育和中小学资源兴 办老年社区大学或老年职业学校。建立包括社会老 年教育文化机构、活动场所、养老院、福利院、医院、 社区办、中小学、大专院校等在内的全社会联网的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l0— 2020年)》第十四章(四十二)强调应“坚持教育公益 性原则,健全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 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形成以 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 共同发展的格局。调动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进一 步激发教育活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 育需求”。 1.以办学为主体,建立老年教育投资机 制,加大投资力度 将老年大学(学校)以及老年人基础文化设施 的经费纳入财政及地方的经费预算;各级 应对老年教育行使行政服务职能,大力资助老 少边穷地区老年大学(老年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发动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共同解决老年教育文化发 展所需的经费和资源问题。 2.完善老年教育文化的硬件设施 应将老年大学(学校)及老年教育文化场 地纳入社会公共设施规划。制定全区老年教育文化 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市县一级要有合适老年人的图 书馆、博物馆、文化馆、老年文化活动中心等非营利 性公共文化活动场所,以上场所要指定老年人专区 并向老年人开放,并统一按标准配置相应的书籍、文 教器材与电教设备。根据人口比例配置老年大学, 并根据社区人口分布情况建设社区老年学校。为了 方便老人出行上学,在老年大学设置公交车站点,增 开老年大学专线车。大力推进农村老年(大学)学 校的普及,可将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后闲置的校舍 改造成农村老年(大学)学校。 3.大力扶持各种老年教育文化的公益性组织 和自组织 加大民办老年教育文化机构的扶持与激励 力度,推动老年大学面向社会办学,建立由组织 主体、市场化组织主体、社会人公益性组织主体以及 自组织主体等共同构成的多元化老年教育文化投资 主体。 (三)建立老年教育资源共享网络 打破不同类型教育资源条块割据的局面。充分 利用闲置资源,使老年教育与其他各类教育文化资 源实现资源共享,如中小学、职业学校、高等院校以 及各科研院所都向老年教育开放资源共享平台。依 ——44—— 年教育文化中心(站)。打造老年人网络教育精品 课程及教育网站,开拓老年人互联网使用空间。电 脑已经成为老人们生活中寻找快乐、吸收资讯和拓 宽交际的重要工具。但据调查显示,近一半的老年 人会用电脑或手机上网,但其中非常熟练的只有 3.6%,比较会的有12.8%,一般会的有32.6%,而不 会的高达37%,另有11%的老人没有电脑或手机可 供上网。 将老年大学(学校)教师纳入正规师资队伍建 设范畴,严把老年教师资格审查关,做好培养培训规 划,提高教师待遇,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老年教育 专业化教师队伍。 (四)建立科学与人文并重的老年新课程体系 老年教材建设既要符合老年人的身心特点,简 明扼要、通俗易懂,又要注重科学信息与人文教育的 结合。开展老年人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养生保健、 心理健康、职业技能、法律法规、家庭理财、闲暇生 活、代际沟通、生命尊严等方面的教育,帮助老年人 提高生活品质,实现人生价值。 老年课程设置丰富多彩,包括休闲娱乐课程、医 疗保健课程、科学与职业技能课程、文学艺术课程、 哲学与心理健康课程等。休闲娱乐课程,如太极拳、 门球、汽排球、广场舞、交谊舞、棋牌、钓鱼等;医疗保 健课程,如医疗卫生常识、养生、营养保健等;科学与 职业技能课程,如计算机、烹饪、园艺、民间工艺制作 等;文学艺术课程,如名著欣赏、人物传记、历史故 事、回忆录写作、音乐、舞蹈、书法、绘画、摄影等;哲 学与心理健康课程,如哲学、宗教、伦理学、死亡教育 等,帮助老年人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老病死、人生价 值、代际冲突等问题。老年教育应摆脱重实用而轻 人文的倾向,帮助老年人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建立丰 美的精神世界。 (五)实现老年教育形式与方法多样化 发展多元化的老年教育办学形式,在老年大学 (学校)入学资格、上课时间、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 方面充分照顾到老年人的特点,对老年人不设。 第一,建立“无围墙老年大学”,开放高等教育机构 的老年教育功能,要求“大学开始向成人群体,包括 老年人开放,并允许老龄学员以非注册学员的身份 旁听大学课程和公开课讲座”,¨2 老年人可免费人 学。地方主办的所有课程都向老龄学员开放, 龄人群、低学历人群等新技术的晚期接受者尝试使 用互联网工具,将是下一阶段推动我国网民规模进 一包括工商管理、艺术工艺、信息科技、创业以及职业 技能培训等。第二,多建立“社区老年学校”,以方 步扩大的重要条件”。 开发更多令老年人喜闻 便老年人就近学习;针对老年人需求聘请专家、学者 乐见的网络课件,教会老年人使用电脑、电化教学工 在各个社区举办流动讲座。第三,依托各地大学建 具、社交软件与通讯设备,将是未来老年教育发展的 立老年人寄宿学校,即在大学附近兴建“退休村”, 新方向。 (六)搭建高效的老年人社会参与平台 供老年人居住并就近学习,寻找精神寄托。 第四, 各级老干部局应增加为老年人提供就业信息与 充分利用电大等网络教育资源以及闭路电视、网络 和多媒体等现代化设备,创办“老年远程教育”,建 设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老年教育信息化体系。 在广播和电视等媒体录制老年教育节目,利用手机 微信订阅老年教育公众号,满足不同居住地和不同 文化层次老年人对学习的要求。第五,发展民间教 育机构非正规教育形式,如老年俱乐部、老年读书 会、老年文化中心、老年培训班、老年旅游教育社等。 就业介绍的职能,通过建立各类老年人才信息库和 老年人就业指导信息网,开展老年人才招聘会,举办 老年职业培训班,帮助老年人再就业。应把开 发老年人力资源纳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 调整产业结构,为老年人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对科 技文教卫生领域的老专家实行返聘;做好非物质文 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工作,成立各种文化艺术社团, 打破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方法,探索“养教 用”一体化教学方法。第一,寓教于乐。开展活泼 生动、丰富多彩的老年教育活动,如读书、辩论、演 讲、旅游、表演、比赛、作品展、志愿服务等,建立不同 类型的学习团队与协会。第二,寓教于养。整合学 校及社会教育资源,在社区老年人看护中心、托老 鼓励老年人参与民间艺术的传承与交流以及文艺创 作;鼓励老年人积极投身关心教育下一代、社会治 安、公益慈善等事业中,建立老人护理义工储蓄机 制,鼓励老年人在精力充沛时为照顾其他老人做义 工,以换取将来自己所需的陪护服务。总之,老年人 社会参与的宗旨是用其所长、量力而行,使老年人在 为社会发展继续做贡献的过程中获得精神满足与快 乐。养中有学,学有所用,用而亦养,真正做到学养 用三位一体。 【参考文献】 [1]Browning C.Psychological Aspects of Ageing.In:V.Mini— chiello et al,eds.Gerontology:A.Muhidisciplinary Ap— proach,Sydney:Prentice Hall,1992:75—117. 所、福利院、农村敬老院等养老机构中增加教育服务 功能,将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教育活动融合到养老生 活之中。例如,早晨,教托老所的老年人练太极;下 午,教托老所的老年人唱歌、玩电脑;睡觉前,让敬老 院的老年人轮流讲故事。第三,学以致用。在对老 年人进行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后,为他们提供实践或 继续工作的机会。如对身体健康的老年人进行医学 护理培训,使他们能到医院或养老机构护理其他老 年人;对有一技之长或学历高的老年人进行知识及 技能更新的继续教育,使他们能够成为专业老年教 师或某行业的技术顾问。第四,借助网络,大力推广 远程教学与信息化教学,提高老年人利用互联网学 习的能力。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 告》中指出,“降低互联网进入和使用门槛,鼓励高 [2]王旭.英国老年教育及其借鉴[J].成人教育,201l(12). [3]谢虔.国外老年教育比较研究与经验启示[J].新经济, 2015(12). [4]中国新闻网.中国网民规模增长减缓降低互联网接入 门槛成关键[EB/OL].http://www.chinanews.corn/iV 2012/01—16/36 06850.shtm1. The Exploration of the 0Id Education New Model“Foster.Use Education” JIANG Wen—ning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 541004,China) 【Abstract】Developing of the aging education is the effevtive solution of the problem of social aging.We should rebuild the old education concept,establish a diversiifed school system,Integrate social education resources and the sharing network of the education resources,diversify into education in old age,and establish a new curriculum system of science and humanities.With the help of mod— eITl high technology,an old teaching method is created combining teaching and teachingbuilding an eficifent social engagement plat— ,form for the elderly. 【Key words]active aging;aging education;the model of foster-use education (编辑/乔瑞雪) ---——4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