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自考本科《文学概论第八章》
考霸笔记
(一)客观题
文学活动的全部过程包括生产、传播、消费、接受。 文学流通领域包括发行、宣传、传播、反馈 文学消费在文学活动链中的作用:
(1)文学消费活动使文学生产、文学传播、文学产品的价值与目的得以最终达成。
(2)文学消费生产着生产与生产者。 (3)文学消费者参与生产着文学产品
“中国若想有活文学,必须用白话,必须用国语,必须做国语的文学”——胡适
文学传播经历了口头传播、书写印刷传播和电子传播三个阶段。 口头传播:面对面的直接传播、随时调整传播的内容、通过视、听调整传播的内容、传播内容的流动性。 电子传播:主视听复合符号的信息传播。
文学消费是文学接受的必备条件与初级状态,文学接受是文学消费的现实延伸与高级状态
接受者的审美心态——“静观说”叔本华; “距离说”布洛 高雅文学又称纯文学、美文学、严肃文学、精英文学 “期待视野”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姚斯。 首先提出预备情绪理论的人是英加登。 预备情绪的三个特征
审美性 朦胧性 期望性
审美心里结构个人层面显示了独特性和偏爱性。 审美心理结构的应对方式——同化与顺应 “召唤结构”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伊瑟尔。
伊瑟尔强调召唤结构中有许多“空白”。所谓“空白”就是指文本中未写出或未明确写出的部分,它们是文本中已写出部分向读者暗示或揭示的东西,有待于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去填补与充实。 中国古典的批评方法
印象性批评——“道可道,非常道”充满灵气——感想式的鉴赏式的批评,或三言二语、点到即止,或以诗论诗、用形象比喻表达感受。 诠释式批评《诗经》鲁、齐、韩、毛
评点式批评脂肪斋《红楼梦》金圣叹《水浒传》 西方当代的批评方法
(1)英美新批评派批评(形式主义批评) ——认为文学本身是一个不依赖任何外在事物而自足存在的感情与想象的世界[单选] (2)精神分析批评 ——弗洛伊德基于心理学的研究 (3)神话原型批评 ——集大成者:弗莱[单选]
(4)结构主义批评 ——文学作品是一个符号系统,批评目的是探求作品抽象结构[单选]
(5)接受美学批评 ——以读者为中心,读者决定一切 [单
选]
(6)女性主义批评 ——旨在反对传统的男性中心主义文化的批评方法[单选]
(7)后结构主义批评 (批判中心主义)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历史观点与美学观点相统一。
(二)主观题
文学消费与一般消费的异同 [必背·简答14.4]
(1)在消费需求与目的上,一般物质产品的消费主要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以实用性、功利性为目的;文学消费则主要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以审美性、娱乐性为目的。
(2)在消费方式与评价上,一般物质产品的消费都造成实物的减少或破旧,引起价值有形或无形的损耗,而文学消费则只损耗产品的物质形式方面的价值,其内蕴的文化审美价值并不因传播与接受而减损。 (3)在消费实现上,一般物质产品以被使用和主体的享受为消费实现,文学消费则既是名副其实的消费,又是富有创造意义的生产,两者同步进行,构成了消费实现。
文学传播:传播者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文学信息或文学产品传递给文学消费者的过程,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文学的出版发行与社会流通活动。
文学接受:对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欣赏与再创造的一种特殊的审美精神活动。
文学接受的主体的素质 [必背·选择15.10简答16.10] (1)接受者的语言文字能力; (2)接受者的文化基础和思想水平; (3)接受者的审美能力。
接受心境的含义 [名词解释·简答】
接受心境:文学接受者在阅读前与进入阅读时的自觉或不自觉的基本心理状态,它会直接影响到接受者的阅读行为与接受效果。
文学接受心境的条件 [必背·简答10.10、论述12.1] (1)接受者的兴趣 (2)接受者的审美心态 (3)接受者的对话愿望
文学作品要成为有意义的接受客体,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条件: (1)满足接受者的阅读需求 高雅文学 VS 通俗文学 (2)一定程度的可理解性
(3)符合接受者的艺术趣味。
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谈谈文学接受的主客体分别需要什么条件。[论述12.10]
1)文学接受的主体条件:
①文学接受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文字能力;起码的文化基础和思想水平;基本的文字审美能力;
②作为主体条件的接受心境,接受者要对具体的文学作品有兴趣;需要暂时与现实生活拉开一定的距离,以保持一种审美的心态;要有与作品及作者对话的愿望。 2)作为客体条件的文学作品: ①满足接受者的阅读需求; ②一定程度的可理解性; ③符合接受者的艺术趣味。
期待视野:接受者在进入接受过程之前已有的对于接受客体的预先估计与期盼,是读者原先各种经验、趣味、素养、理想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与接受要求在具体阅读中的表现。
期待视野的层次【必背· 简答15.10】
①文学的期待。文学的期待是指读者对作品的艺术形式与审美特质方面的期待,包括作品的文学性、文体、表现方法、结构技巧、语言特
点、艺术感染力等。
②生活的期待。生活的期待是指读者对作品生活内蕴与思想意义方面的期待,包括作品的题材、主题、情节、故事的发展、作家的意图等。 ③价值的期待。价值的期待是指读者从接受动机与需求中产生的对作品价值的整体期待。
接受者的创造性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必背·简答15.4、14.4】 (1)作品形象的具体化,即接受者对作品形象的再现、补充、丰富与改造
(2)作品情感的再度体验,即接受者将作品中的人物情感与作者情感转化为自己的具体情感
(3)作品意义的“合理误读”,即接受者对作品含义的创造性理解与主观评价
文学的审美效果(社会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必背·论述10.1、13.1、简答14.4]
(1)精神的享受与愉悦感的获得 (2)情感的宣泄、补偿与升华
(3)认识空间的拓展 (4)人格境界的提高 (5)审美能力的提高
心灵共鸣: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阶级或阶层的接受者,当他们阅读同一部优秀文学作品时,也会产生大致相同或相类似的情绪激动和审美体验
共鸣产生的根本原因:
(1)共鸣的原因之一是人性情感的相通性。如喜怒哀乐、亲子之情。人们如果处在相近似的生活境遇,往往就会产生相似的具体情感,如李白的“窗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千百年来一直激动着不同时代、不同阶层的读者,原因就在于此。 (2)共鸣的原因之二是审美体验的共同性。比如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声声慢》,一开头连用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叠字,其语言的自然、新奇、独创的美感,能唤起不同读者相似的审美体验而激发共鸣。
文学批评的意义 [05.10论述]
(1)文学批评对作家的影响。从文学批评与作家的关系来看,文学批评对作家具有规范、引导的重要作用,是社会对文学作品的主要反馈形式之一。
(2)文学批评对接受者的影响。从文学批评与接受者的关系来看,文学批评可以帮助接受者深入理解作品,对接受者的文学价值观念具有重要的影响与塑造作用。
(3)文学批评对社会的影响。从文学批评与社会的关系来看,文学
批评通过作品的分析、评价表达出某种价值观念与理想,从而对社会发生实际影响。
文学批评的方式有:
①审美体验,批评家首先要成为接受者,就必须要对作品产生审美体验;
②理性分析,即批评家要跳出一般的接受过程而以冷静的审视目光对待作品。
③价值判断,即批评家须对作品做出高下优劣的主观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