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民宿业已有多年发展历史和经验,从南到北可住宿、受旅游者欢迎的民宿多,也是很多游客去中国旅游的理由之一。正因珠玉在前,旅游市场已经火热的市场上,民宿业也纷纷涌现,不管究竟做得怎么样,牌子倒都是先立了起来。而资本市场和消费市场,也纷纷予以热情拥抱。
根据“百度”词条的释义,民宿是指“利用自用住宅空闲房间,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提供旅客乡野生活之住宿处所。”看起来,这和人们已经烂熟的“农家乐”没有太多区别。而行业内对民宿的定义也没有定论,有人称呼为精品民宿,有人称呼为非标准住宿产品,也有人说是小型精品酒店。
那么民宿到底是什么?
其实从去年开始,像发出了很多积极发展客栈民宿、非标住宿等业态的这样的一些指导意见。
所以的红利和需求的增长我们认为它是一个双推手,推动我们炙手可热的民宿业近几年在中国应该说行径的非常快。不过中国的民宿,在他的一个表现形式和他的运营模式上其实跟我们比较熟悉的像日本、中国地区的模式都不一样。那么民宿在中国的发展有什么样的一种中国特色,我们为什么称
从产品来看,总体来说民宿具有规模小、选址精、特色强的一个特点,但是民宿在哪些方面体现了不足呢?我们觉得除了一些非常可圈可点的作品以外,其实大多数民宿都面临着缺乏核心竞争力这样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其中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和盲点。
首先我们要说的就是设计至上的误区,很多民宿都是设计师处于对作品的偏好所做的产品,非常注重外在的形态。其中不乏有一些跟风者甚至把莫干山的知名民宿的样子,照搬到其他一些地方去,形成这种形似神不似的效果。但是我们发觉在消费者对于这种形态已经产生审美疲劳,所以消费群体对于民宿内核的追求正在不断地提升。
我们要提出的第二个盲点是什么?民宿不仅仅是住宿,譬如中国或者日本那么那边的民宿更鼓励的是接地气的活动,甚至是说结合当地的人文、当地的乡村特征去展开的一些活动,但是我们的民宿大多数在这方面做的应该说是相当有限的,把民宿的功能只局限在了住宿功能上面。